亲子厨房 “润心田” 校园更添“家味道”

发布时间:2024-10-09 22:37  浏览量:2

“妈妈,我来帮你洗盘子......”“爸爸,我炒的土豆真香吧!”在西咸泾河泾华学校干净明亮的大厨房里,每一帧劳动画面都传递着幸福与温馨。

摘、洗、切、炒、煎、炖,摆盘、盛饭......快乐的孩子跟随在父母身后,劳动的快乐和相伴的幸福交织在一起。

饭香扑鼻,佳肴鲜美,家的味道弥漫在“亲子厨房”的每个角落,带来安全感与幸福感。

被迫缺失的家庭教育

如何给予孩子更多关爱与温暖?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进城打工、孩子隔代抚养也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教育也成为这部分家长的迫切需求。然而,因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寄宿学生普遍会出现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际交往能力不足、心理发展不稳定等情况。

这些问题无疑给寄宿制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如何帮助家长解除后顾之忧、给予寄宿学生更多关爱和温暖,为寄宿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生活即教育”理念深耕

“亲子厨房”系列课程的开拓创新

西咸泾河泾华学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办学二十余年来,本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积极构建家校共育的“亲子厨房”系列课程,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特色发展开拓出了一条新路子。

从2023年开始,“亲子大厨房 幸福有味道”烹饪实践课程,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家的温情,还有效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提升了家校共育效果,深受家长和学生的亲睐和好评。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参与度最大化,本着“激励先进、关爱留守”的双向原则,每次参加“亲子厨房”活动的学生一部分是通过班级推选、老师推荐的方式产生,作为对学生在校表现的一种奖励;同时也考虑到部分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和内心需求,通过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荐的方式进行;此外,还在生日、节日等时节,家校携手设计“亲子进餐活动”,给学生送上惊喜和温暖,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习惯养成,更关注到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的需求。

参加活动家庭需要根据孩子的需求确定菜品和食谱,并提前报备审核,按照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要求,所有食材必须提供相关票据,保证食材来源清楚,用料安全。活动开始前,学校食堂师傅对家长和孩子进行安全培训,所有家长按入厨规范与孩子一起完成消毒工作,着厨师服、厨师帽和手套,开始规范操作。菜品上桌前均需食堂师傅进行试餐,确保烹饪安全。

制作完菜肴,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会邀请父母先落座就餐,他们分发筷子,送上馒头,递上纸巾,小小的举动透着可贵的责任感。伙伴们、家长们给予的感谢和肯定让他们更加自信,此刻的幸福是父母给的、是伙伴们给的、是劳动过程给的、是幸福时空给的。用餐结束后,孩子们会在父母带领下及时完成餐具清洗和厨余垃圾分类整理。这样的过程赋予孩子们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顿饭带来的味觉满足的浅层意义。

活动最后,根据烹饪过程、菜品色泽与口味等方面的评价,学校厨房还会颁发“最佳厨艺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三种奖项。获得奖励的过程是对劳动价值的肯定,是对创新和合作精神的肯定,劳动的喜悦更持久地植入每位参与者的心中。

陪伴与交流
家校共育路径的新型探索延伸

据悉,该项课程自实施以来,不仅为百余名学生提供了与父母在学校“亲子厨房”共做菜品和亲子交流的机会,还在在家校共育和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明显效果。

一方面,“亲子厨房”实践课程丰富了家校共育内涵。学校结合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成长需求和家庭教育的需要,打破常规家校交流形式,创造性开设“亲子厨房”,为亲子提供“育心”时间和“劳育”空间,加深了亲子关系,提升了家校共育的合力,丰富了家校共育的形式和内涵,是一种很有现实意义的创新教育方式。

另一方面,“亲子厨房”实践课程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该项课程的实施,不仅让学生学会烹饪方法,了解饮食文化,更能点燃校园里的“烟火气”,这人间烟火气抚平了学生与父母短暂分离的焦虑情绪,让亲子陪伴的幸福阳光洒满学生学习和成长之路,让寄宿学生获得更多融入学校大家庭的心理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通过后续观察,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均在学习态度、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和个性发展方面有了一定积极的转变和提升。

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学校将持续以“亲子厨房”实践课程为窗口,落实“生活即教育”理念,积极构建家校共育系列课程,创新育人机制,发挥家校合力,让每个孩子在这里都能得到最全面最好的发展,培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能力创造幸福的人。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芷瑶

标签: 亲子 校园 厨房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