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我帮隔壁寡嫂干农活,她15岁的女儿突然问,叔叔你缺妈妈吗
发布时间:2024-11-02 09:20 浏览量:3
■作者:看俺老孙 ■素材:陈建国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1992年的杨梅村,炎炎夏日,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洒在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上。蝉鸣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稻谷的清香。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村,青山环绕,溪流潺潺,村里的房屋零星散落在翠绿的山坡上。
我叫陈建国,是杨梅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今年35岁。说起我的故事,还得从三年前说起。那时候,我的妻子刚刚因病去世,留下我和6岁的儿子小帆相依为命。记得妻子临走前,拉着我的手说:“建国,你要好好照顾小帆。。。。。。”说着说着,她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从那以后,我就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白天种地、干活,晚上还要照顾小帆。说实话,一个大老爷们带孩子,真是处处都不得劲。有时候小帆半夜发烧,我手忙脚乱地找退烧药;有时候他上学要穿干净衣服,我连洗衣服都搓出了泡。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好在村里人都挺照顾我们父子。
特别是住在隔壁的徐寡嫂,她比我大三岁,也是苦命人。五年前她丈夫出意外去世了,留下她和女儿小雨相依为命。虽然日子过得不容易,但徐寡嫂为人善良,经常默默地照顾我和小帆。有时候我在地里干活回来晚了,就能在家门口看到一盆热气腾腾的饭菜,我知道,这是徐寡嫂送来的。
徐寡嫂的女儿小雨今年15岁,是个特别懂事的姑娘。她不但自己学习好,还经常教小帆写作业。每次看到小雨耐心地教导小帆,我心里就特别感动。有时候我想,要是我家小帆能有这样一个姐姐该多好。
说起徐寡嫂家的情况,其实比我家还要困难。她家就那几亩薄田,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母女俩一年的口粮。所以农忙时节,我经常去帮她干农活。村里人难免会有些闲言碎语,说我和徐寡嫂走得太近。可我心里清楚,这不过是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罢了。
记得去年夏天,我正在自家的稻田里收割稻谷。那天太阳特别毒,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陈叔叔,喝点水吧。”
我抬头一看,是小雨端着一碗绿豆汤站在田埂上。阳光照在她清秀的脸上,让我恍惚间看到了她母亲年轻时的模样。我接过绿豆汤,一口气喝完,那沁人心脾的凉意顿时驱散了些许暑气。
“谢谢小雨啊。”我笑着说,“你妈在家吗?”
“在呢,她在家做饭。”小雨答道,然后犹豫了一下,“陈叔叔,等会儿你和小帆要不要来我家吃饭?我妈做了很多菜。”
我正要婉拒,小雨又补充道:“我妈说了,你要是不来,这些菜就要浪费了。”
就这样,我和小帆开始经常去徐寡嫂家吃饭。说来也奇怪,每次去她家,小帆总是特别开心。也许是因为有小雨陪他玩,也许是因为徐寡嫂做的饭菜特别合他的胃口。
徐寡嫂的厨艺确实好,她总是能把普通的食材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记得有一次,她做了一道清炒豆角,配上蒜末和干辣椒,香味四溢。小帆吃得津津有味,连说了好几声“阿姨做的菜真好吃”。看着儿子开心的样子,我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和徐寡嫂两家的来往越发频繁。村里的闲言碎语也越来越多,有人说我们两家早晚要成一家,也有人说我是在占徐寡嫂的便宜。每当听到这些话,我就觉得特别难受。我知道徐寡嫂也听到了这些话,但她从来不提,只是默默地把一切都埋在心里。
转眼到了92年夏天,这年的雨水特别充沛,田里的稻子长得特别好。我照例去帮徐寡嫂家收割稻谷。那天,天气格外闷热,乌云密布,像是要下大雨的样子。我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想着能多收一点是一点。
就在这时,一声惊雷炸响,紧接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我和徐寡嫂赶紧收拾工具,准备往家跑。可是雨太大了,我们只好躲在田边的草棚里。小雨和小帆早就放学回来了,看到我们被困在田里,就打着伞送来了干衣服。
草棚很小,我们四个人挤在一起。雨点打在茅草顶上,发出“哗哗”的响声。小帆缩在徐寡嫂怀里,说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徐寡嫂温柔地摸着他的头,眼神中流露出慈母般的爱怜。
就在这时,小雨突然开口问道:“叔叔,你缺妈妈吗?”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我的心。我愣在那里,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小帆抬起头,用渴望的眼神看着徐寡嫂,怯生生地说:“阿姨,我想要妈妈。。。。。。”
这句话让整个草棚陷入了沉默。雨还在下,但我感觉自己的心跳声比雨声还要大。我看向徐寡嫂,发现她的眼里闪着泪光。小雨则紧紧地抓着母亲的手,目光中带着期待。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事。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已经把彼此当成了一家人。小雨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小帆需要母爱的温暖,而我和徐寡嫂,何尝不是在互相治愈着对方的伤痕?
但是,我们都不敢跨出那一步。不是因为不够勇敢,而是因为太过珍惜当下的一切。我们都怕,一旦说破,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情就会像这场雨一样,转瞬即逝。
雨渐渐小了,天边露出一道彩虹。小帆在徐寡嫂怀里睡着了,小雨依偎在母亲身边,静静地看着远方。我和徐寡嫂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又很快错开。
从那天起,村里的闲言碎语似乎更多了。有人说我们两家早该在一起,也有人说我们这样会教坏下一辈。可是,谁又能真正明白我们的心呢?
日子还在继续,我依然会去帮徐寡嫂干农活,小雨还是会教小帆写作业,徐寡嫂还是会给我们送来热腾腾的饭菜。只是每次相遇,我们的目光中都多了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有时候,我会想起那个下雨天,想起小雨的那个问题。其实,何止是缺妈妈?我们都缺一个完整的家。可是,爱一个人真的需要那么着急吗?也许,就这样慢慢地走下去,默默地爱着、珍惜着,不也很好吗?
村里的槐花开了又谢,稻子黄了又青,我和徐寡嫂的故事,就这样停在了最美的地方。也许有一天,当小雨长大了,当小帆懂事了,当我们都准备好了,那份埋藏在心底的爱,终会开出最美的花。
现在的我,依然住在杨梅村,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清晨,当我推开家门,总能看到徐寡嫂家升起的炊烟。那缕炊烟,袅袅婷婷,像极了我们的故事,看似摸不着、碰不到,却始终萦绕在彼此的生命里。
也许,这就是乡村里最美的爱情吧。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山盟海誓,只需要这样默默地爱着、期待着,直到那个最好的时机到来。
而此时此刻,我只想问问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每个残缺的家庭,都在等待着被温暖的爱意填满?是不是每个孤独的灵魂,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