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变孩子到改变父母: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出现哪些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4-11-07 10:25 浏览量:1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父母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重要作用,“父母培训班”也随之出现。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中国教育专家和家长对学习更健康的教育观念、改善亲子关系的做法表示认可,并强调了家长在教育中的榜样作用。同时,专家们也指出,家长培训需要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避免模式化的家长教育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近年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这一话题在中国社交平台上备受关注。许多网友吐槽自己的父母缺乏健康的教育观念,还提出“如果做父母需要考试,大部分人是无法合格”的观点。在此背景下,“与其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逐渐成为一些家长新的教育理念。“家长学校”“父母培训班”等也应运而生。这些培训班通过情境模拟、作业反馈等方式,帮助家长反思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例如,课堂上会设定一个情景讨论:孩子玩手机怎么办?一位家长扮演“学习前”的自己,用发脾气、语言责骂的方式应对。另一位家长则扮演“学习后”的自己,平和地将手机交给孩子,并询问,“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家长们首次以这种方式换位思考,不少人感慨道:“以前只顾着自己,根本没有体会到孩子的想法。” 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肖龙海告诉卫星通讯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关键。“父母培训班”的出现说明目前社会越来越关注这一点,这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进步。他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来影响孩子。很多孩子的问题,表面上可能出现在学校,但往往可以追溯到家庭。关于这样的培训班,我认为它确实有帮助,可以唤醒父母的榜样意识。否则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己是家长,就可以随意玩手机、打麻将,而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不学。这样做并没有意识到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也支持这一做法。他指出,从整体来看,虽然中国的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但在家庭与社会等教育的外部关系上,仍然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因此,中国政府多次倡导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融合,避免彼此对立。然而,在现实中,许多问题依然存在。例如,由于家长对教育缺乏了解,往往将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而学校则将压力推给家长。家长培训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实际的需求。 除了专家的观点,家长们的声音也大多支持这一做法。来自上海的程女士表示,“父母培训班”是一项非常必要的课程。她认为,许多父母只是机械地模仿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缺乏现代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她认为,“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或紧张关系,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不懂得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父母往往不自觉地认为孩子应该服从自己,而没有意识到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应该通过平等地沟通来维护。”来自成都的新手妈妈刘女士也分享了她对“学习如何育儿”的积极态度。她认为,成为一位好母亲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反思。她说:“从小我就意识到,父母对待我的方式有时候并不恰当。比如,他们常常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无论是夸奖还是批评,这实际上都不利于我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这样的比较也让我不自觉地模仿,会与他人对比,容易产生自大或自卑的情绪。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更加明白要避免这些问题。我认为,像这样的父母培训班非常有帮助,我也很愿意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为孩子提供真正的支持和鼓励。”尽管大多数观点认可“父母培训班”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正面作用,但专家也强调适度和规范的重要性。程方平教授指出,如果家长培训班缺乏科学依据,容易演变成一种模式化教育,不仅无法有效地指导家长,反而可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他说:“培训不应只是提供一种模式,而是要让家长理解孩子,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和多方面的支持。这就要求对家长培训进行规范,培训内容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果仅仅是模式化的教学,比如所有人都要成为学习尖子,这并不现实。因为社会需要各类人才,比如体育好、沟通能力强、有创造力的孩子,而这些并不是靠一种固定模式就能培养出来的。”他强调,教育是一项针对具体孩子的工作,绝不能一刀切模式化。家长教育也应该有深入的研究和调查,甚至实验。 肖龙海教授也认为,家长如果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改进,学习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培养会有所帮助。但关键还是在于个人,家长应当身体力行,将理论和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