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孩子期中考试之后,家长首要稳定的是自己情绪,持续赋能孩子
发布时间:2024-11-08 11:07 浏览量:2
娃这两天期中考试,已经知道大概率会考砸,所以也没有过多失落。
情绪还是比较稳,读读书写写稿,然后答疑父母的问题,忙完了就出门看看风景。
总体来说,自己的情绪还算比较稳定,虽然也有失落,但总体可控。
今天发起了21天心理学共读,书籍是糖糖的《别让情绪绑架爱》,更坦然了一点。
作为一个家庭教育辅导老师,作为一个高二孩子的妈妈,也作为一个资深阅读达人,读书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我的一部分焦虑。
读到糖糖的这句话:
家庭抚养环境才是影响一个孩子到底能走多远、多高的关键。影响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核心情绪是情绪管理。
直白来说,情绪稳定的孩子,在面对同样的学习压力和挫败时,恢复和调整的速度会更快。而那些情绪过山车的孩子,会因为压力而产生倦怠,会被外界很多因素干扰。
而影响孩子情绪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父母是否有稳定的情绪,是否有心力去赋能孩子?
如果家长在孩子考不好时,先一步崩溃或焦虑过头,就会不由自主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孩子,埋怨或嫌弃孩子没有好好学习。
这时,不仅没有对孩子起到正向引导作用,还会觉得孩子很差劲,都是因为孩子作的,才有这样骨感的结果。
当然,对于高中生来说,很多时候父母不敢多说,或者多说一句孩子就不理父母了。
但糖糖也一针见血的揭露一个真相:
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笨,即便他们不说出口,只要心里有这种想法,就一定会从各种表情、动作等细节中流露出来。那么孩子就很可能认同家长的评价,变得自卑和迟钝。
一语道破天机。是这样的,即便父母忍着不说孩子,不批评和指责,但父母心里要是气鼓鼓的,会被孩子识破内心的真正想法。
受父母负情绪的影响,孩子会心不静,自然也没办法去学习。
不仅仅是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在心不静时,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有效率,也不能沉浸去做。
糖糖是这样解释的:
当一个人过分在意情绪时,会分散大量的注意力处理情绪上的波动。导致专注力大幅下降。心不静时,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大幅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孩子的敏感,烦躁以及自我否认以及不想学习,其实就是被父母的负情绪所感染的,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如何给孩子赋能和保持自身情绪稳定呢?
糖糖也给出了建议:
相对有些家长给予的有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更能为孩子构建原始的安全感,更能建立较为稳定的依恋关系。
也就是说孩子缺乏被父母包容和看见以及接纳时,孩子就会处于敏感和情绪浮动的状态,会进入无意识的防御。
比如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反锁门,或者一开口就会怼父母,或者将自己封闭,这些都是孩子开启的自我保护。
我非常赞同糖糖在书里的一句话:
行为背后是情绪,情绪背后是认知,认知背后是经验。
孩子为什么会难过呢,一定是内心有委屈和不被看见的压抑。
而父母为什么意识不到自己伤害了孩子呢,是因为父母总是拿“我为孩子好”这个刻板认知在养育孩子。
像我慢慢懂得孩子,理解和共情孩子,以及跟孩子关系越来越好的根源是,我学习了足够多的心理学以及家庭教育方法,并且改变了自己的认知,并在实际养育过程中一次次刻意练习,一次次犯错,一次次从错误中复盘和反思。
想要孩子上进的一个前提是,家长先要足够情绪稳定。
家长做不到的情绪稳定,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一步步刻意练习,犯错后要及时觉醒,要多去自我反思和自我纠正。
而不是用一句“我做不到,我做不来”而放弃自我成长和自我改变。
所以,相比改变孩子来说,家长更需要改变,只要家长改变后才能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
只有家长稳定了,无论孩子考得好或不好,家长都能稳稳地接住孩子的情绪。
耐心、爱心和同理心与慈悲心,缺一不可。这对于家长来说是一场漫长的自我修行,也是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的同频共振。
过程虽然辛苦,但结果一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