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妈妈得了阿尔茨海默》:正确认识和对待阿尔茨海默非常重要
发布时间:2024-09-01 06:11 浏览量:17
年纪大了,得“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相应来说也会极大增。这种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剥夺了患者的记忆、清晰思考的能力,并会最终夺走他们的生命——但即使是对症治疗、精心看护,也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
不过所谓的“老年痴呆症”,也仅仅是俗称,不是专业名称,而且也不全面。专业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症”,多发生于中年或老年的早期,因1906年德国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而得名;其典型症状是短期记忆丧失,认知能力退化,逐渐变得呆傻,以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其病因迄今未明。
日本脑科学家恩藏绚子在她的《当我妈妈得了阿尔茨海默》一书中讲述的正是她亲身见证自己母亲得这样一种疾病的故事。虽然作者本身就是一名脑科学家,但她对这种疾病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其实也是一种摸索的过程,至少一开始也是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但在确诊之后,一切反而有了进入一种正确轨道的感觉,这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成语里有一个“讳疾忌医”,出处是韩非的《韩非子·喻老》,故事则涉及到名医扁鹊和君主蔡桓公。这个“蔡桓公”,实际上是田氏齐国的那个齐桓公田午。扁鹊多次提醒蔡桓公有病需要治疗,但蔡桓公却听不进去,最终病入膏肓、无法治愈。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也是同样的道理。得病本身虽然不好,但不能正确认识甚至到了“讳疾忌医”的程度,不但对病症的对症治疗没什么好处,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正确面对疾病,采取恰当的医疗手段以及看护,反而有利于病人病情的稳定甚至是好转。这样一种态度,不但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是这样,得了所有的病症其实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恩藏绚子的妈妈在65岁时被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当我妈妈得了阿尔茨海默》这本书就是她的母亲从确诊起两年半时间里,恩藏绚子对整个照护过程的记录。作为一名脑科学家,作者的专业背景非常有助于她从较为专业的视角观察病程进展、解释病情缘由以及了解病患心态,其中所涉及到的很多治疗、看护经验和做法显然是非常有用的。
根据作者的介绍,可以确认的医学常识是,阿尔茨海默症是认知症的一种,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和疗法可以治愈。而书中也介绍了来自医生的意见:“虽然无法治愈,但有些药物能够保护神经细胞,促进信息传导,延缓病情的发展……剩下的就是多多参与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保持良好的情绪。”所以,对阿尔茨海默症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症治疗手段与方式,实际上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除此以外应该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了。
正确认识病人和病情之外,家属怎么样来认识病人和病情,并采取恰当的、正确的看护就非常重要了,做好周全的准备工作非常有必要也格外重要——这也就是恩藏绚子在《当我妈妈得了阿尔茨海默》这本书所谈到的“适应”和“爱”。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做起来、做到位却一点都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