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东北人,曾一周赚2万,妈妈患病后,放弃一切回家照顾她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9  浏览量:23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018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小高@台湾领队高大强,生长于东北吉林长春。

32年前,爸爸取了20多个男孩名,盼着我出生。看到是个女儿傻眼了,随便取了名字就打发了。

他们认为女儿都是泼出去的水,却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在台湾挣钱给爸爸开工资、给妈妈交养老保险,为他俩装修房子……

老两口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连连感叹道还是女儿靠得住。

(喜欢现在自信的我)

1990年的吉林长春偏北地段有个老城区,在那里住的人们大多是底层工人。那里的房屋陈旧斑驳,道路也是坑坑洼洼,就像被遗忘在城市边缘的贫民窟。我就出生在这样的地方。

我的爸妈皆是底层工人。爸爸是铁路维修工人,每天检查铁路上是否有松动的零件,妈妈则是一家濒临倒闭的搬运公司的工人。

即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俩人仍旧期盼着一个小生命的到来。在我降临之前,爸爸为我取了20多个男孩子的名字记在本子上,只为等着妈妈肚子里的男孩。

当时爸爸认为只有男孩才能帮助家里脱贫让家里好起来。

等了十个月,当我呱呱落地时,可想而知爸爸的脸色有多难看。一听到我是女孩只顾着蹲在一边抽闷烟,也没来抱我。当时取好的20多个名字也没用上,两个月后才为我随便取了一个中性化的名字。

(我也是比较爱玩的女孩子)

我们一家人挤在狭小的房间拮据的过着日子。在我三岁那年,妈妈的装修公司老板卷款逃跑了,她因此失业,加上身体不好就在家做家庭主妇,少了一个经济来源我们家条件更差了。

那个时候每天的吃饭时间都是8点左右。因为菜市场要收摊了才有便宜的菜买来吃,辣椒1块钱一堆,地上扔的蔬菜随便捡,有些土豆之类的硬菜坏的部分削了还能吃。

我吃的水果从来没超过5块钱。妈妈一直教育我一点点都不要浪费,要不然我就是不孝。

1996年我上了隶属铁路单位的小学。因为是职工家属学费减半,乃至后来读的初中高中也是,这为我们家减少了不少负担。

只是没过多久,爸爸又因为不是编制工人而被迫下岗。爸爸没有了稳定收入,只能出去打点临工,每天早出晚归,我见到他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只相信自己努力会带来好运)

还好打临工只是暂时的,过了一阵没有手艺活的爸爸,去了一家保安公司做保安,收入很微薄但也还算稳定。

生活的不易让我从小懂事,会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会主动开口要求什么。

虽然如此,其实我内心很想去好一点的学校读书,能和其他女同学一样可以上兴趣班,学跳舞,学画画。可现实犹如当头棒喝让人清醒,妈妈否决了我的想法,告诉我做什么都要很多钱,更别说转校兴趣班了。

我知道爸妈是不会为我改变想法,不仅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也是因为我是一个女孩。

对于他们来说,女孩子不必读太多书,无才便是德,读个技校学个手艺,嫁做人妇便是女孩子该走的路。要是男孩子,就是砸锅卖铁都要好好培养成才,可以帮助家里脱离贫困。

这是高二时亲耳听妈妈跟别人说的。可我不这样想,我认为读书才是唯一出头的路。我要靠学习改变人生,要证明给他们看女孩子一样可以撑起一个家。

(我去过很多地方,增长了见识)

自那以后,我选择住校,每月200的住宿费,50块的生活费,每天吃饭配点咸菜也很满足。这样我便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虽然学校离家只有几站路但我却不愿意回家。家让我感觉到冷冰冰的,每次回去就像来到了地窖没有温度,不如在学校多学点东西。

不回家的日子里我迷恋上了蹭课。学校经常有高考辅导班,老师会把一些重难点的题分析给补习的同学。这种辅导班,我自然是上不起的。

我为了听课,每次躲在旁边的厕所里,等他们点名结束偷偷溜进坐在后排听课。这些都是课堂上老师不会讲的题,我听得如痴如醉,每次写完笔记都是最后一个走。

蹭课对我的提分很有帮助。高中时期我的数学严重偏科,几乎和及格搭不上边,老师也放弃了我。但在2009年高考时,我数学考了110分,满分500多分上了二本。

(台湾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这让不少人刮目相看。我所在的学校本是很普通的学校,能考上大学的都没几个,我却在人生关键时刻脱颖而出。这全是自己付出的结果,为我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考出成绩后,最尴尬的莫过于爸爸,他都没想过我会考上本科。按照他的想法是,我读完高中刚好可以出去工作减轻家里负担。

这下好了我考上了大学,不读觉得可惜。读呢,钱又哪里来?当时老师和亲戚跟他说先让孩子读,这周边有多少孩子能考上二本,这是家里的荣耀。

爸爸当时只能办升学宴,邀请了不少老师同学和亲戚。这让我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我看来这是爸爸第一次认可我,觉得女儿一样可以成才。

宴席上有个让我发言的环节,我怕爸爸不让我读书,上台后声泪俱下地讲述:“我从小没上过兴趣班,不知道什么是才艺出众。没上过辅导班,不知道什么是学霸,但我知道人只有努力勤奋才能为自己争取来机会……”

当时我把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当然也有一些委屈掺杂其中。

(去泰国旅游)

这个时候气氛很好,爸妈两边的亲戚都很为我高兴。有个带头的长辈对爸爸说:“咱们两家都没出过一个大学生,你女儿这么有出息,要支持啊。没钱亲戚们可以凑一凑资助。”

几个亲戚连连点头赞同,就这样打消了爸爸的顾虑,让我继续上大学。

选专业的时候,爸爸还是希望我能早点出来挣钱,并觉得女孩子可以当导游。当时我啥也不懂,就听从了爸爸的意见选择了旅游专业。

进了大学后才知道这个专业大部分是分数低了转过来,我竟意外成了这个专业分数最高的学生。

旅游专业大一下学期就可以选择实习,我看到有机会便向老师提出找份工作的想法。没过多久他真的帮我联系到一家旅游公司。

因为我一直记得爸爸说的那句话:“大学供你上了,但是找工作你得自己研究了,别指望家里。”

经介绍我来到一家旅行社工作,在来之前老师还嘱咐到做人一定要谦虚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少说闲话。我很感谢这位老师,他不仅是我专业道路上的领航人,也是教我做人的贵人。

(每个地方的习俗都值得我们尊重)

2010年,我来到这家旅行社,恰巧经理也是第一年来旅行社,他希望能培养几个有资质潜力的优秀导游。对我这样的实习生很有耐心,前十天没有给我安排特别重的活,让我跟着学习。

只要有东西学,我是愿意全身心投入去学习,从不浪费身边的机遇。我把每个机遇都当成一次自我价值的证明。

在第十天的时候,一个带滑雪团的导游临时生病了,这个团不需要导游证只要帮游客买票就好。这时,经理第一个想到了工作认真的我,我欣然接受这次机会。

一般导游带团很少主动讲话,我却认为一个优秀导游应具备极强的责任心和亲和力,才会取得游客的信任。他们都是出来游玩的,而不是来看你脸色的。这是我第一次带团,我特仔细地查票,不拖延一点时间。

一路上,我不停地营造气氛,带着大家唱歌。刚开始他们还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大多数人跟着也唱起来,看得出来大家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在台湾凤梨酥店和老板合影)

后来还收到了这批游客的表扬信,大致意思是表扬我在带团过程中的细心和照顾。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将心比心才能换来真心相待。

自此,我开始带一些小团。作为导游要懂得很多人情世故,从小爸妈也没教过我怎么看人脸色说话。刚开始带团时吃了不少亏,但我总是告诫自己吃亏是福,记住吃的亏才会有福。

有时也会受人排挤,因为受到顾客表扬而会遭到同行的嫉妒,并会给我排一些国内不受欢迎的路线。这样我也就只有一些零散的收入,一个月也有1000左右,但这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我从大一开始不再向家里要钱,并还了之前借来的学费,这让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我终于能自己挣钱了。当你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时到哪里都有底气,这是我内心一直笃定的信念,我也是在一步步实现。

(致敬每一个手艺人)

虽然我热衷赚钱,但我不会丢失自己做人原则,从不参加旅行社的买团和组团。比如,一些较为高端的团是需要买的,像泰国团报费后是需要自费600以上才能拿到提成,一些人就会把价格标低吸引游客。

而我的性格不会做这些,公司派什么团我接什么团,不挑。这种性格让我积累了不少业绩,在旅行社前3年我的业绩一直是排前三。

正因如此,我拿到了长春第一批台湾领队证的考试资格。这次有7家旅行社拥有赴台资格,20人参加考试,前五名才可以拥有这个名额。

我很想带台湾团,因为它算是长途旅行的清流,三四千的报团费,旅程安排清晰,这让我很喜欢。

拿到领队证的时候非常激动,我再一次靠着自己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有时候,人的资质普通没关系,但一定要勤快踏实。

(胆大的我啥都不害怕)

可以带台湾团后,我就一直飞台湾这条线路,去一趟要一个礼拜。我是长春的领队,到台后还有当地的导游带领。

很多人很想知道我去一趟能赚多少钱?对于导游的特殊性我就不多说了,只要不违背职业操守都是可行的。

我去一趟台湾会有2万左右的收入,一般会帮客人代购一些土特产,也会带团消费。除了免税店,其他店都可以拿到提成。

我所提供的服务都是游客需要的东西,而且还会保质保量。我不会拿着一块大理石跟别人说是台湾玉,出现售后问题也会帮助解决。

在带团的那些日子里,我积攒了不少人脉和资源。也有一些温情的时候,特别是我能帮助到别人,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有一年,我带的团里有个游客,他父亲有个兄弟在很早以前来到了台湾,之后一直断了联系。而我有幸帮助老人寻得亲人。

(很喜欢这份职业带我到处见识)

在一天黄昏时分,我拨通了老人的视频。当老人看到他的兄弟时,激动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颤抖的双唇不停地喊着:“大哥,我好想你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视频的另一头也不停地回应道:“好,好我都好,帮我给爸妈上香。”

当我看到他们相认的场面也不禁被受触动,被感动总是一瞬间的事。后来游客也托我们给老人邮寄东北特产过去,这是他父亲的一片心意。台湾阿公看到这个礼物很是激动,一直说有朝一日一定要去见见亲人。

这件事令我很有成就感,不经意间促成了他们相认。这让我觉得导游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个纽带,传递着亲人的思念。

我带的团老年人居多,他们舍不得花钱,不购物也不吃饭,早早地到了集合地等着。有时候我会买点吃的,假意地说是买多了分给他们吃。他们也不容易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我很能理解。

虽然带的是老年团但纠纷不多,唯一有印象是一个阿姨上厕所引起的事。

(这样穿会认出我吗?)

在海边厕所都是要收费的,一般在10台币,约2块多人民币。有一次带的团里有一位阿姨,想上厕所又不想上花钱的公厕,恰巧看到马路对面有一家小旅店。

这个旅店的门时感应门设置,在她前面有个旅客拉着行李走进去。阿姨跟在他后面着急往里面走,没想到一头撞在门上居然把玻璃门上的轨道撞坏了,老板马上报警并联系上我。

这个时候我们还在到处找她,我安顿好其他人赶紧去处理。老板刚开始不依不饶说这是他的私人领地,不仅随意闯入还撞坏了东西,要求阿姨赔偿1000台币,约两三百人民币。

我当即先跟他道歉,并告知阿姨也不是故意去撞门,而且阿姨的额头上也起了好大的包。老板看了看就说只要赔轨道的维修费就好。

摸清了老板的态度,我也就放心了下来,先帮阿姨找冰袋敷红肿的包,并提出带她去看看。她说不用没大问题。按照规定要有医生证明伤势,她执意不去。我让她签了保证书是自愿放弃就医的,这也是出于职业上的谨慎。

(爱美是每个女生的天性)

接着我便联系到阿姨的女儿,她听了后对我兴师问罪,指责我没带好阿姨才出事的。我也不跟她吵,我告诉她是阿姨私自去到人家店里的,这样人家是可以起诉的。

等阿姨跟她解释后,她也不再说什么。我当即帮她垫付了赔偿的钱,人家才放我们走。

我垫付时也没想过她们会不会还,但我觉得只要是在我的团里出了事,我就有责任去解决而不是逃避。其实带团多了,也会处理问题了,对于老年人多点耐心和理解。如果是年轻人就多点同理心,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从实习到毕业在这家旅行社做了7年,这几年飞往台湾积攒了不少的见识和经验。我不是资质很高的人,但我比较努力。刚开始,我年龄小又没经验,只得把碰到的情况都记下来,慢慢也就熟悉了。

在前面四年我的业绩排名都在前三名,一年下来为公司创造1000多万台币的效益,成为公司最多业绩的人。

后来随着大环境的影响,旅游业也日渐萧条。各种线上订票,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线上线下的比较,出行方式自驾还是其他。我偶尔接一些零星的小团。

(我珍藏的赴台领队证)

2017年,妈妈得了脑血栓,我直接跟单位请假回去照顾她。刚开始都以为是更年期的症状,竟傻呵呵地求神问卜跳大神,后来被拉去医院针灸了才知道是脑血栓。

我赶紧安排她住进医院神经内科。由于要经常打抗生素,她有点受不了,反应很大,我便陪在她身边照顾。钱没有了可以再挣而人没有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妈妈出院了,生活可以自理,只是会精神会时而不正常,不记得最近发生的事却记得很久以前发生的事。

这样的状态我很不放心,便嘱托爸爸不要做保安的工作了回来照顾她。他竟还有点犹豫,其实我在心里也明白他不想家里没有收入来源。

但这些我都解决了,现在只是希望他回来照顾。后来我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爸,你回来照顾妈妈,我给你开工资,你在家看着妈妈就是给她当保安,我挣了钱就是为了你们不要有事。”

爸爸听后,心有所触不再认为女儿是为别人养的,这也许就是养女儿的价值吧。

(他们幸福就好)

爸爸回来照顾妈妈了,我陆续给了他两年的高工资。妈妈之前没有退休金我拿了6万给她补交养老保险,至少以后生病有个保障。

后来我还装修了房子,置办了家具只为他们住的舒服一点。爸爸嘴上一直说着我乱花钱,却在别人面前止不住地夸奖有个女儿真好。

看到他们晚年过得好,也不枉费我的努力。这辈子最大的自豪就是,我把在台湾挣得所有钱都用在爸妈身上了,这也许是最好的报答了吧。

回来照顾妈妈的一个月后我的领队证到期了,刚好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家庭和自己身上,就没再回旅行社。

在外这么多年只顾着挣钱也没照顾到自己和家里,现在家里安顿好了也该考虑自己的事情了。

(美好的生活都要靠自己创造)

现在我开始做短视频和带货,推荐一些台湾好玩的地方,为他们带来一些特产。把真正的台湾介绍给大陆,同时也把不一样的大陆介绍给台湾的民众看,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大陆已经很繁荣,很欢迎他们来到大陆旅游。

最近,一个在台湾带团时认识阿里山的阿姨联系上我。她看到了我的视频想起我之前经常带团来照顾她的茶庄,并邮寄茶叶给我,让我非常感动。

作为90后的我,人过三十却没而立,没车没房也没钱。但我不会消沉下去,我现在找到了更值得我去做的事。

我也曾经通过工作游历了很多地方,也用自己挣来的钱孝敬了爸妈,我觉得这就是我一直努力的人生价值。

【口述:小高】

【编辑:蓝瑜】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