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怎么这么难?一年级孩子妈妈迎辞职潮,背后是生活的无奈!
发布时间:2024-09-23 06:35 浏览量:19
你接到过老师的投诉吗?
作业记不全,书本忘了带,上课不是在和同桌聊天,就是和同学直接打起来了。
现在的小朋友一部分每天岁月静好,另一部分则天天过得“鸡飞狗跳”。
本以为好不容易熬到小学,爸妈就能稍微轻松一些了,殊不知五天接四回老师电话都是好的,有些孩子甚至上着上着课直接玩消失,趁着老师写黑板的功夫跑操场去了。
现在的“小孩哥”“小孩姐”一个个都这么野吗?难怪不少宝妈说,自己的孩子才一年级就要陪读了。
如果你是小学老师的话,你会愿意带一年级学生吗?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这个年纪的学生最天真烂漫了,每天和他们相处不开心吗?
只能说大家想的还是太天真了,俗话有言“七八岁的孩子猫见狗烦”,这句话真的不是夸张,七八岁的小朋友比你想象的难以控制多了。
上课接小话、和同桌聊天都算不了什么,毕竟小朋友的脑子天马行空,让他们连续坐40分钟属实有些难为他们了。
再不进就是上课上厕所,你总不能直接叫停小朋友的五谷轮回吧?上厕所就去呗,上完了能回来就可以了,殊不知上厕所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接下来会有各种各样的衍生问题。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些一年级小朋友还不会自己擦屁股。
大多数家长都会赶在孩子上学前,搞定孩子的排泄问题,有些小朋友格外执着的,家长也会告诉他们尽量在回家再继续。
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搞定的东西,让孩子忍着是不是有些太强人所难了呢?忍不住了又该怎么办呢?
这种时候就只能找老师了,可现在师资资源紧张,总不能专门配一个老师,帮助孩子们解决个人卫生问题吧?还是说上着上着课,要去办公室请一位闲着的老师呢?
即使小朋友能够独立解决卫生问题,老师也不能保证他们上完厕所会直接回教室,有些孩子就是这么难以控制,他们可能去操场玩,也可能坐在台阶上看天,就是不往教室里去。
有些格外有思想的学生,干脆连上厕所的借口都不找。
去操场,去走廊,反正孩子们心里都清楚,老师除了从口头上教育两句之外,并不能给他们“真实打击”。
如果一个班所有孩子都这样,老师真的还有办法继续教学任务吗?
老师们遇到这样的学生,肯定先是引导、规劝,实在不行再私下谈心。树立纪律性绝非一日之功,但其他孩子的时间也不可以随便消耗。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出马了,作为和孩子相处最久的人,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也应该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
问题在于,家长真的有时间教育孩子吗?
一年级的孩子下午三四点放学,爸爸妈妈们却要等到五六点才能下班,中间这两三个小时小朋友们又该去哪儿呢?
托爷爷奶奶照料似乎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奈何“隔辈亲”不是闹着玩儿的,有时候孩子在学校里跟别的小朋友闹矛盾,爷爷奶奶也舍不得说他们的乖孙。
钱包允许的话,也可以将一年级小朋友送到托管班,孩子们在那里吃饭、玩乐、写作业,有时间的话甚至还能在老师的教导下的,将第二天的课程好好学一学。
托管班不耗费老人的心神,也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问题在于有点伤钱,且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看着孩子们写作业就差不多了,哪有时间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呢?
由此可见,想要让孩子尽早适应学校生活,父母的引导是重中之重。
可每天996的打工人,真的有精力应付自家宝贝吗?就算有精力,成年人真的有那么多时间陪孩子成长吗?
大家一周能休息几天呢?是周末定点休息,还是周中机动调休呢?每天晚上几点下班呢?即使回了家,是不是也要在工作群回收到呢?
大家都知道上班很忙,工作很难。可面对自己的孩子,你真的能狠下心不管他吗?
更何况一年级的小朋友,多的是你需要管的理由。
浙江的蔡女士向记者透露,自己和丈夫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作业不用父母催着写,上学后成绩一直都很优秀,进入社会后也是各大企业争先招揽的高学历人才。
可他们的孩子却让蔡女士认识到了一个道理,谁家的祖坟都不能一直冒青烟。
在他家姑娘的小脑袋瓜里,1+9可以等于17,为她为什么等于17,她能告诉你,因为她希望1+9等于17,这让人找谁说理去?
孩子毕竟刚上一年级,他们作为父母还不能彻底放弃孩子的学业水平,只能一点一滴教,提前吃上了降压药。
每当他们做父母都忍不住了,孩子就可能生一个两三千块钱的小病,迫使他们回归本心。学习什么的真的重要吗?虽然重要,但是健康更重要。
另一位一年级妈妈林女士却表示,蔡女士的女儿已经很听话了,至少还能乖乖坐在书桌旁听爸爸妈妈讲题,他家那个皮猴,稍不注意思绪就能飞到天上去。
要是彻底不管孩子,20分钟就能写完的东西他能写两小时,要是狠下心来管孩子,那一定是一场与眼泪交加的情景喜剧。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家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可现实却告诉他们,别说赢在起跑线,不做班级的吊车尾家长就烧高香吧!
有没有办法再挣扎一下呢?如果经济情况允许,爸爸妈妈们可以请老师一对一辅导,或者是带孩子参加一些专注力训练营,习惯、只是两手抓。
几百块钱一节的一对一辅导课,一天一百多的专业托管班,这还没算上乱七八糟的兴趣培养班,普通工薪家庭真的能扛起养孩子的成本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陪读式养娃,虽然不一定是最正确的选择,但已经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了呢?
八零后、九零后小时候,有这么难管吗?还是说现在的孩子,被父母娇惯的太过了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背景,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教育方式,将现在的孩子与几十年前的孩子纵向对比,并不客观。
大家小时候可没有这么多诱惑,在那个连电视都没几个台的年代,孩子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街巷里疯跑,贪吃蛇、推箱子、俄罗斯方块已经算得上是“高端游戏”了。
现在的孩子们有数不胜数的游戏和动漫,闲着没事的时候还能和爸妈一起刷刷短视频。
不知是不是因为过早接收了太多的信息,小朋友的脑袋似乎没有那么多空间接受“秩序性”。
幼儿园的生活自由散漫,绝大部分知识都融进了游戏,每天按点吃饭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
而进入一年级,小朋友们要一天连上6节课,一节课坚持40分钟。好不容易熬到放学,还要回家完成作业,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艰巨的挑战。
所有的不理解、抵触、哭嚎都是正常的,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引导,家长也必须要在家中让孩子意识到,每天上学到底要做些什么。
指望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完成自我约束,几乎是天方夜谭。在必要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必须要对孩子的成长进程进行干预,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从思想上走向成熟。
而老师一天三遍在微信上“告状”,并不是情绪性的宣泄,也不是针对孩子与家长的一场抱怨。
从孩子走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家长就失去了对于孩子学习情况、学习状态的把控。
而老师的义务就是,在孩子学习与生活出现问题时,及时向家长反映,如实告知家长孩子的不足之处。
唯有如此,老师和家长才能够共同努力,修正孩子的错误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探索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阵痛。
家长可能会很焦虑,觉得自家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是读书的料?自己该不该给孩子准备另一条路?
一定要记住,小朋友此时正处于一知半解的思维萌芽阶段,作为父母我们一定不能被焦虑缠身。
一年级只是一个开始的,它不会为孩子的整个人生定性,这张白纸依旧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老师打来的电话,家长不要恐慌;老师提出的建议,家长也最好也不要反感。只有各方面同时冷静的解决问题,才能最好最快的为孩子整理出一道行之有效的答案。
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都可以选择陪读、告别事业,为什么不能同样为了孩子冷静下来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大家不妨对孩子多一点信心,与孩子共同努力,尽早脱离一年级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