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的「两字智慧」,从生活到学习,激发孩子的无限动力
发布时间:2024-10-16 13:02 浏览量:15
写在前面:
也许你认为你的生活一地鸡毛,带孩子学习太累,亲子矛盾一触即发……但你可能忽略了一个说起来简单,但又很难实施的两字词:描述。
不要怀疑,你可能根本不会描述。
打开文章,我想问家长朋友们一个问题:孩子的学习能力更重要,还是与学习的关系更重要?
可能很多家长似乎没有思考过,还有与学习的关系一说?
仔细回想我们的学习生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是不是基本都是喜欢学习的人?
就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成为乐之者,相信肯定是我们做为家长希望能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
克里希那穆提,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这位集慈悲与智慧于一身的印度哲学家,给我们的孩子学习成长带来什么启示呢?简单来说就两个字,“描述”。
1、描述是理解一个生命的关键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判的描述,是人类最高级的智慧。
大多数情况下,在我们说的每一句观察他人及其行为的话,要想做到不评判、指责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我们的大脑会条件反射式地做出一个评论。
人们通常都会愿意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
这种思维惯性就好像金字塔原理那样,结论先行,然后接下来就是提供证据支持结论。
而这种先行抛出的条件反射式的评论很难不带有个人偏见,不能就事论事,因而可能引发冲突。
那如何能练就客观的描述呢,有个小练习,比如我们可以先从描述自己上班的一天,经历了哪些事情。
从一早睁眼开始,越详细越好。可能是穿什么衣服,吃早餐,挤地铁,上班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可能被领导批评,等等,下班回家吃饭,陪娃,睡觉。
大家可以感受下:
当我们这样非常完整的描述一天的生活,是不是瞬间开始怜惜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不容易,而且很了不起!
从而更好的看见和悦纳自己。
然后我们开始描述孩子上学一天:
他都经历了什么?
参照上面的模板,也是越详细越好。
把细节和环节都描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我们的孩子。
比如课间休息不能出教室,老师可能批评了他,他是如何写作业的。
能描述出来多少,我们就能看到他多少。
如果你也这样经历他的一天,请问你有什么感觉?这样的1天,200天,再16年,如果是现在的你,还有勇气经历这一切吗?
相信这样描述下来,我们会发现孩子真的很辛苦,但他们为什么还在继续坚持去学校呢?
一是因为孩子天生向好,二是他们很爱父母,不能让父母失望。
所以,描述能帮助我们真正的看见和理解孩子,收获全然接纳的亲子关系。
在这份良好的亲密关系上,如何打造孩子的学习力,帮助他们热爱学习呢?还是用好“描述”这个高级法宝。
2、孩子做的好是时候,如何描述?
孩子两岁会自己穿衣服了,该如何描述呢?
我们都知道鼓励养育,可能会说:孩子你会自己穿衣服了,很独立呢,妈妈给你点赞!
如果用到描述这个工具,我们会说:妈妈看到你刚把衣服从床上拎起来,然后先穿左手,再穿右手,衣服两侧拉过来,从上面第一个扣子扣到最后一个,宝贝自己努力把衣服穿好了,又收获了一项新技能,妈妈为你感到开心和骄傲!
孩子听完这些,是不是会无比的开心?因为他发现妈妈看见了他所有努力的过程,且发自内心的肯定,然后他就会用更多好的行为告诉妈妈:我很独立。
任何事物你可以描述,才可以看见。如果描述不出来,就是没有看见。
什么是看见?你有一双慧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我们成人的世界可能是「看过」,孩子是「体验式学习」,开放且包容,所以他们是真的看见。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感触,当我们的表情开始紧张,即使话没说出口,孩子就已经知道你要批评他了。
习惯了「看过」的家长朋友们还有救吗?
当然有,先用嘴开始练习描述,再用心练习看见,然后选择行动。一天一次,慢慢养成好习惯。
3、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如何描述?
说到不好,可以先反问一句,这种感觉是客观上的还是主观上的?
其实是主观的,戴着有色眼镜,阻碍我们看到事实,所以不好的时候不用急于描述。
举一个夫妻互动的例子,妻子是一个喜欢在门口堆鞋子的人,当丈夫总是说:你看你又堆了这么多鞋子在门口乱七八糟的,这时妻子听了多半是反感,继续堆,甚至也揭丈夫的短:你看你也天天喝可乐,当心得糖尿病。
但是当丈夫用到描述:我看到门口有10双鞋子,其中有7双是你的,妻子听了是不是会第一反应反省自己的行为给家人造成了困扰。这就是描述的力量,化冲突于无形。
如果看到孩子的玩具堆满地板,先按下暂停键:
不要急于下结论说孩子做得不好,定性他是一个喜欢把家里堆的乱七八糟的人,而是说:妈妈看到地上有50个玩具,2个奥特曼,30个乐高。。。妈妈在客厅没有地方走路了。
孩子知道你没有夸大事实,开始思考,是不是该收拾了?不给家人造成困扰。
说白了,描述是一面镜子,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你并不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可能是好朋友来家里一起玩了太多玩具,朋友没有帮忙一起收拾。
所以,先从了解开始,描述看见的,结果交给孩子。因为孩子天生向好。
当我们很晚下班10点到家,看到孩子还在写作业,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嫌弃:你看你又写到这么晚,是不是放学先玩去了?写字这么慢肯定又是写了又擦,擦了又写。。。
试想下,如果我们是这个孩子,本来写作业到很晚已经挺痛苦的了,妈妈一上来就是劈头盖脸的抱怨,是不是给他带来了二次伤害?
如果用“描述”按下暂停键,我们可以走到他的身边,说:孩子你写字到这么晚肯定很辛苦吧,妈妈这么晚下班都感觉快累趴下了,你看你多有毅力啊,还在坚持把作业写完,真了不起!妈妈一定陪着你。
孩子听了,肯定能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看见和关爱。
4、孩子兴趣班不上了,咋办?
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我们可以拉长时间轴,回想他的整个过程,其实不难发现:孩子也不想,他也难受;不论结果如何,他尝试过了……
不必纠缠,让过去过去,轻松向未来。
如果用到描述呢,以上画画班举例,孩子上了6次突然不想去了,如果我们说:交了这么多钱,想上不想上都是你,做事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后怎么可能成事呢。
孩子听完内心会非常的沉重,而且内疚。家长也很奔溃。
但如果我们试试这样去描述:
孩子,你已经去了6次,每次1小时,有两次还是你自己主动去的,每次你都是准时上下课,有一次下课了你还不想走,我们把作品拿出来,你的每一个作品妈妈都很喜欢,你看这一幅画老师还特别表扬呢,当时你也特别开心。
如此量化的描述,越准确越清晰,而且挖掘了他的高光时刻。
可能娃听完又想继续了,因为我们帮他看见了这一路的坚持和收获。
如果孩子还是觉得自己不喜欢,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尝试过了,值得欢庆,一起去吃顿好的,我们把画保存下来,未来你想画还可以继续。
跟孩子一起描述完会更轻松,而且未来对画画可能还是有兴趣。
描述后即可放过,天涯何处无兴趣班。
如果硬逼着继续,很有可能他将来离开父母后再也不会画画,因为带给他太多痛苦的回忆,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大人小时候学习钢琴或小提琴,长大后再也不碰,就是因为那份不得不的逼迫,破坏了他们与学习的关系。
每个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学习的,这点从人类整个进化史就能清楚的知晓。
如果人类不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打造各种不同的工具,也不可能走上食物链的顶端。
作为家长,我们看见了这一点,且用好描述这面镜子,孩子的内驱力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学习动力满满。
描述,是人类最高级的智慧,让我们一起努力,每天练习一次,用好这个最佳工具,打造孩子的超强学习动力,成就孩子自我驱动的一生。
看,我们总说孩子没有内驱力,其实,内驱力就来自于一件件小事里,一句句平常的话语里。
学习可以是快乐的,兴趣可以是自发的,坚持可以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家长的作用在于——给孩子一个空间,引导他们去找到自己的兴趣。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入手,不知道如何用更巧妙、更专业的方式,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那不如借助这个小帮手吧:
以「通识思维」为基地的童行四大核心课程,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在游戏中,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被激发兴趣,并学会如何主动思考,深入探索,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启蒙方式么?
欢迎1元体验!
作者 | 开心老师
童行线下PBL教师,医学博士,俩娃妈妈
微信改版啦!
互动话题
平时,你是怎么描述的?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管教中的“挫败时刻”,提醒我看见真实的孩子
高情商就是会说话?关于情商培养,你可能努力错了方向
“数学困难门诊”靠谱吗?家长最应该担心的其实不是被割韭菜!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 上一篇:晋城93年女孩,唉,遗憾了!
- 下一篇:善有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