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I人妈妈的自省

发布时间:2024-10-21 10:05  浏览量:16

是的,我是一个I人。

我的对象日常看上去比我活跃许多,其实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I人。

有一个不出意料又让I人父母颇有点伤感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的女儿,小哪吒,目前未足两岁,已经显露出明摆着的I人特征。

I人与E人的分类在我唯一一次测评结果出来后,是给了我一点力量的,我只是一个内向的人,尽管朋友没几个,缺点倒有这许多,但我确确乎乎是一个正正常常的普通人呀。

你看,一个I人或许比一个E人需要走更曲折的道路来确认一件简单的事,如果这件事跟自我有关的话。

发现女儿也是I人,怎么说呢,反正不是令我兴高采烈的事情。I人知I人苦,容易内耗,容易不快乐,而快乐,是我最希望小哪吒能在漫长生活中始终拥有的事物啊。

小小一个人类幼崽,怎么个I人法呢?

小哪吒在家里一听说出去找哥哥姐姐玩就很乐意出门,一出门那简直是一边狂奔一边狂呼“哥哥姐姐”的。为此还给她编了首打油歌唱着玩儿:哥哥姐姐,哥哥姐姐,我是哪吒呀,快来和我,一起玩~!

要真碰着小朋友了,她就开始安静了,站住了,甚至往人少的地方移步去。只喜自己看人,不喜人跟她说话……

最近一两个月她的语言称谓能力突飞猛进,出门看到谁都要说“叔叔、阿姨、爷爷、婆婆、哥哥、姐姐”什么的,给外人造成这个小小孩很有礼貌很可人的误解,其实这跟她看到绘本上的事物会开口说出来“苹果、柠檬”之类的是一个意思,是在辨认跟学习,嘿,我知道这是什么呀。

完完全全不是在叫人的意思。

就有一次,她看到一个人开口说“婆婆”,人婆婆特高兴,半蹲下来招呼与夸赞,结果小哪吒回身抱住我,撇嘴哭了……

I人惧怕受到人际关系的伤害,也会有意无意间拉开与人的距离。却原来I人小孩,在还不懂伤害的时候,自然而然与人有距离感。而一个I人妈妈,可能实在是过于惧怕I人孩子受到他人的伤害了,何况还是这么小一个娃。

但是呢,在家外面玩耍的时候,小孩与小孩之间还是非常容易出现矛盾的,小孩又还小,往往会造成监护人出面的结果。我上一次看到社区里两个妈妈在互相指责“你怎么当妈的”时,怎么也想不到,那么快,我就会跟另一个妈妈爆发激烈的争吵。

那天,我陪着小哪吒在社区里的假山边上玩,她看到一个小姐姐时,一如既往地站住了。她也注意到了小哪吒在盯着她,就开始走过去,眼神有点凶。

这个小姐姐平常也有遇到过,明显大一些,可能有三四岁了,经常和妈妈哥哥一起出来玩,哥哥是小学低年级的模样。过去的观感带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小孩有一点任性,边上的我已经有点警惕地蹲下来了,还是完全没有想到这个小孩会直接伸手推挤小哪吒。小孩下手不知轻重,我情急之下伸手轻轻拍了她一下说“你不可以这样的”。

接下来同样是没有想到的剧情,她哇的一声哭了,跑到不远处正在刷手机的妈妈边上哭诉。见她妈妈一脸疑惑,我抱过孩子过去跟她解释,结果对方一张口就是“你有病吧,大人打小孩”。我的解释完全是一场下风,无论我说什么她基本上就一直重复这句话,后来她的大儿子也过来加入战场,跟着一直重复“你有病”。

有个当时也在边上的家长开始劝架,小哪吒一直抱着我脖子,我只能自行走远了,却还听到那边在骂“有病”。后面回想起来我吼得嗓子都要哑了的话,在这样的场合非常薄弱:“注意你的措辞,泼妇!”

事后和对象复盘,自己也反复内耗复盘整个过程。

我犯错的前提在于,过于害怕孩子被伤害。这简直跟我在成长过程中过于害怕受伤的心理如出一辙。

其实我并没有遇到太多人际的伤害,也可能是我提前就把很多关系推走了,没有机会体验太多伤害。

其实小哪吒当时也说不上受到多大伤害,只是愣住了。而对方只是一个幼儿园年龄的小孩,无论有何恶意,我不应该放大这个恶意,更不应该自己伸手拍小孩。搞不好后面事情的走向对小哪吒的惊吓,远远大于当初小姐姐的推搡呢。

我很怕这个。谢天谢地小哪吒看上去还行,当时回到家玩弹跳球玩得很开心,那也是我第一次听见她说出“真好玩”这样的表达。我也很感谢这件事发生在中秋国庆期间,孩子爷爷奶奶来了,没几天又是姥姥姥爷来了,分散了这件事对我们造成的冲击与焦虑,当然主要是我的焦虑。

好些天后,我跟小哪吒说,如果别人推你,你可以大声说:你没礼貌,你不可以这样!然后她说:“姐姐哭了。”我一惊,她还记得那个场合,她对整个事情是懵懂的,但仍记得一个姐姐在她面前哇的一声哭出来。

我说是的,姐姐先推你,又先哭了,是她不对。

我不能确定自己怎样处理更好一些,自然也不能确定她是怎么理解的。有一天晚上她不愿意刷牙,我用了点力稳住她的嘴,她挣扎着冒出一句:“你没礼貌!”

回旋镖打在自己身上,我却还在为孩子的智商叫好……

我们与那对母女仍然会相遇,毕竟住得那么近。大概对方也是记得这件事的,小哪吒看到她们会说“阿姨、姐姐”时,她不像其他家长一样会回应。有一个现象我不能确定是不是源于这次冲突,总之我发现她没像往常那样一直在旁边玩手机,她盯自己的孩子更紧了。

也不算坏事。如果当时,她也在边上而非在不远处玩手机,看到自己小孩先推人,大概会像大部分家长一样,先说自己的小孩“你不可以这样”,那么我这边是起不来冲突的。

也不能确定情形必然如此。这是我早该了解,却在这次冲突深刻体悟的: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但无论什么样的人,当他们作为监护人在外头溜娃时,一定是护崽心切的。你不能期望一个正在刷手机时看到自己孩子大哭着过来的妈妈,会先指责自己孩子的不是。何况站在她的立场,我完全可能在撒谎,更真实的情况是她的孩子在哭泣。

当然作为我,一个社交能力薄弱的人还同时学习到了生活中的另一个道理,那就是完整的事实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重要,而急于分辨事实的人必然是苦于内耗的人。当小姑娘哭着找妈妈时或许可以进一步确认我过去的观感,直接抱着自己孩子走了也未尝不是一种方法呀。

这个妈妈吵起架来战斗力如此强,非常懂吵架指南里会强调的点:重点在攻击对方,不要提自己、不要提自己、不要提自己!反观对面的我,全程在解释自己,真是一错再错,吃尽下风。

I人反应慢,这架啊,复盘起来恨不能回去重吵一遍。

我后来在社区看到过几次类似的事情。其实都是一方更小一点的孩子,监护人在边上,另一方是大一点的孩子,监护人不在边上。大一点的孩子出于某个原因,动手推挤了小一点的孩子,试问小小孩的监护人哪个会乐意呢?

有一次是一个爸爸在一个大型滑梯的阶梯下,看到自家小小孩在阶梯上面被一个大小孩推挤了,三步并作两步迅速跑了上去,指着大小孩一顿输出。他言语很凶,当然没有动手,我又反思了一下自己当时伸手拍人的条件反射。

另一次是一个三四岁小小孩在跟一个七八岁大小孩下棋玩,其实这个年龄差本来玩不到一起。小小孩还不太有规则意识,大小孩强调了几遍规则时说了“我就提醒你五次”之类的话。

我在看着旁边的小哪吒玩耍。

突然小小孩的奶奶生起气来,说你不可以这样推人的,出事了怎么办,你这样以后要被打的,反复说了好多遍。她一边抱起自家小孩,一边恨不能打对方,但也只是轻拿轻放,碰了对方胳膊几下。大小孩还在辩解说我警告过他什么的,又反辩说你管好自己就不错了你管我啊。

在奶奶怀里的小小孩可能也是懵的,前面很安静,后面甚至想挣脱出奶奶继续玩。这个奶奶把小小孩抱起来说,他打人,我们不跟他玩。想带他玩别的,他还想回来玩,她试图把他放到推车上带走,结果他爆哭挣扎起来……

不知奶奶会不会想到,她后面的举止给小孩带来的伤害,可能比小哥哥要大?

人都是有控制欲的,很多人性恶的一面其实是控制欲受挫带来的反弹。为什么那么常出现小孩推挤比自己小的小孩呢?是小孩还不太会掩饰,更容易由着性子里的控制欲以强欺弱嘛?反正没见过小孩推挤比自己大的小孩。

然而这也算不上多么罪大恶极的人性之恶,很正常很常见,人人都或多或少有。生活会让我们反复面对这东西,并成长。

有的人会成长为更坏更有破坏力的大人,那也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关键是咱自己选择什么。没有经历,没有对比,没有选择,你又如何知道并按自己的意志重塑自己呢?

在今年的脱口秀节目中,步惊云有一期演出谈到从自己小孩身上学到的松驰感,可以说是和朋友一翻脸就吵得惊天动地,一回头又玩得如胶似漆。

这的确比我们大人要好许多,没有包袱地活着。退一步讲,只是被推搡一下,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又有一天陪小孩在外面玩,几个奔跑的小孩出现了点磕碰,其中一个妈妈站在外围没上前,只说了句:“推一下不要紧的啊……”

小孩和大人都收获了更美好的当下,至少在当下。

推一下不要紧的哈。人生还这么漫长,有的是更加严重的矛盾与冲突,不记小仇、没有包袱地活着,是为自己而不是他人。

祝君快乐!

——完——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