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公有制:工人生活的简单与安逸,妈妈一辈子只在一家工厂上班
发布时间:2024-10-02 19:20 浏览量:14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毛泽东时代,但通过九十年代初国企改制前后的记忆,依然可以感受到计划经济的余韵。那个时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私营企业几乎不存在。我的母亲在一家橡胶厂工作,橡胶厂属于集体所有制。与今天的企业文化大不相同,那时的工人把工厂视为自己的“家”,工作稳定,一辈子就在同一个单位服务,跳槽或频繁失业几乎是闻所未闻的现象。
集体制橡胶厂的旧址
我记得,我妈妈上班并不繁忙。她的工作节奏与现代企业工人的996形成了鲜明对比。没有监控摄像头时刻紧盯,也没有无止境的加班压力。在工厂,她学会了一种叫“十点半”的扑克牌游戏,玩法类似于西方赌场的“blackjack”,牌数累加到十点半是最理想的,超过就算输。工厂不仅是她工作的地方,也是她和同事们的社交场所,大家在一起打牌、聊天、轻松自在。甚至连做米粉肉这样家常的事情,也可以利用工厂锅炉蒸,妈妈总说工厂的锅炉火力旺,蒸出来的米粉肉特别好吃。
当时,我和其他小孩子还经常去妈妈的工厂玩耍,那种随意和舒适的氛围,如今已经难以想象。工厂后来在国企改制中卖给了私人,我妈妈不到五十岁就被迫提前退休了。幸运的是,她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养老金照常发放,如今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不错的退休金。回想当初,虽然工资不高,但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却远胜于今天的工人。
妈妈曾经上班的橡胶厂
一些人批评那个时代的工资低,但仔细比较,今天私企的工人每月拿几千元工资,扣除各种生活成本和贷款负担,其实并没有比当年几百元的购买力更强。那时的工人生活简单,没有巨大的房贷、车贷压力,没有竞争和焦虑,每天准时上下班,没有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与攀比。这样的生活,何尝不是“知足常乐”?
有人喜欢嘲笑公有制“出懒汉”,说集体制效率低下。然而,今天的私营企业里,摸鱼、偷懒的现象同样屡见不鲜。很多私企员工在压力下消极怠工,插科打诨,找机会躲避工作。而公有制时代,工人们是企业的主人,他们对工厂有深厚的归属感,忠诚度极高。这种情感纽带使得工厂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更是工人们的生活中心。
与之相比,私企员工总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随时可能面临失业或企业倒闭的风险。私企老板逐利心切,削减成本、压榨员工工时,工人想拒绝加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种高度不安全感让许多人生活在焦虑中。企业的成功与员工的付出不成比例,工人被要求贡献更多的剩余价值,获得的却是有限的报酬。
公有制时代,虽然工人的生活物质条件有限,但他们活得轻松、简单。工作与生活界限分明,大家到点就下班,没有加班文化,也没有复杂的绩效考核体系。更重要的是,彼时的社会,人人平等,没有巨大的贫富差距和相互攀比的压力。工人们在那个相对平等的社会中,享受着安定的生活,彼此关系融洽,家庭氛围和谐。
社会主义应该是公有制
总之,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怀念公有制下的简单与安逸,正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人倍感压力。过去那种没有压力、没有焦虑的生活方式,虽简单却令人向往。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现代经济制度的弊端,思考如何在高效生产的同时,也能让工人拥有更多的安全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