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新老人,认为帮带娃是“选择”不是“义务”

发布时间:2024-10-30 14:59  浏览量:13

近日,有网友发出仰天长啸:

救命啊,这种上不如老、下不如小的日子,我真的是过够了!

原来,她的妈妈上了老年大学后,仿佛绘画天赋觉醒般,学了一个多月就画到这种程度:

图源:网络

评论区的网友也有同款破防,这是妈妈学了摄影后拍出的照片:

图源:网络

这是爸爸在石头上画的鱼:

图源:网络

网友:好好好,这是有什么一到老年,就天赋觉醒的设置吗?

而不仅是网友们的爸妈,现在很多老年人,进入老年,才是人生阶段新开始。

身体尚属健康,有闲又有点钱,学习新技能,参与新活动,生活不要太五彩斑斓。

而享受老年生活的他们,被称为“新老人”。


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2024年10月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

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9697万人。

他们,很忙的,有自我发展的需要;

他们,不再认为带娃是中国老人的宿命,隔代抚养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义务,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不是无条件全力以赴;

他们,对个体自由和老年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直接表达出这一诉求,不再是牺牲自己的余生,决定将更多老年生活留给自己。

尽管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认为带孩子是中国老人的“宿命”,甚至有人因此成为远离家乡带娃的“老漂族”,给老人带娃赋予了一种苦情或溺爱的色彩,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单一。

新老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老年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带娃。

1

新老人带娃

主打看我愿意

一席演讲中,做老人心理学研究的学者彭华茂曾提到:

老人其实有强烈的掌控自己生活的愿望,而不是子女包办一切,以一种“不要你觉得,只要我觉得”的心情,去面对老去的大人们。

说到底,就是,比起我们要给老人什么,更重要的是问老人“你要什么”。“被人需要,比被人关照”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

有些新老人,是本身就享受和孙辈相处的快乐。

像当孩子们组团前来“蹭吃、蹭喝、蹭睡”时,有些老人化身为“葫芦娃爷爷”,投入到“专职陪玩”的角色中。

图源:励志故事

除了本人陪玩,“就地取材”也是中国老人另一项技能。

比如,“爷爷牌旋转木马”一次性带三个孙辈玩耍,不出门就能拥有定制版小型游乐场。

图源:@爆笑gif图

还有@蓝心,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她为外孙女量身定制的20+套“闯江湖套装”。配色清新,剪裁服贴,让小家伙瞬间变身“小女侠”。

图源:小红书@蓝心

除了日常的陪伴与游戏,不少老人在辅导功课方面也手拿把掐。

在一段采访里——

记者问:“你这是在做作业吗?”

面对记者的询问,老奶奶微微一笑:“不是,小孩子的。”

已经68岁了,为什么要做题呢?

闵奶奶的“学霸秘籍”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陪伴孙女一同学习,关键时刻可以出手辅导。

图源:观点致胜

还有爷爷为了孙子能练就地道的英语口音,每晚跟着教学视频读上数小时,板书也写得一丝不苟。

图源:vera217416

这精神头,这行动力,这学习力,孙辈:有爷爷奶奶,是我的福气!

无论是陪伴、陪玩还是陪学,新老人都狠狠刷了一波又一波存在感。

他们,不是接送娃、给好吃的、溺爱的模糊面孔;

他们,卸下社会角色后,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带娃中,而不是带娃的附属。

他们,让孩子拥有治愈一生的幸福童年,也让自己拥有治愈每天的幸福晚年。

2

新老人

决定将更多老年生活留给自己

当然,也有老人选择主动退出孙辈的照顾,将老年生活更多留给自己。

安静弹吉他的酷酷老baby:

图源:网络

0帧起手就是大画的民间野生艺术家:

图源:网络

行走在时尚最前沿的人形衣架子:

图源:网络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爷爷奶奶的故事:

奶奶退休后专攻国画,三十年如一日;

图源:哲小宁

爷爷则投身于书法、摄影和电脑学习,从486到win10,电脑书籍堆满房间,自学Photoshop,如今91岁高龄仍能自如使用滴滴打车和饿了么点外卖。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活到老学到老的爷爷奶奶,是我最好的榜样。

越长大越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变得越来越懒惰,感兴趣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会因为嫌麻烦而放弃学习新的事物,会因为杂事繁多而无法坚持一件对自己有益的事。

反思了下,发现自己正在逐渐成为最不想成为的那一类人:思维固化,容易放弃,缺乏好奇心。”

图源:哲小宁

而这些新老人们,活出自己的人生轨迹,无形中也是隔代教育的一部分。

对于他们来说,清闲并不是一种享受,更多的是空虚。

他们不想陷入无聊,不想让生活陷入波澜不惊的沉闷中,他们想活出自我,想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

正如聚焦老年人的纪录片《前浪》导演陈子芃所说:

“马路上都是老年人,我现在觉得他们一个个都特别有个性,都是独立的个体。

有时候老年人会表演老年,特别是面对年轻人,扮演成熟稳重的老者。但当一群老人聚在一起时,他们都会暴露自己本性,该啥样啥样,完全没有刻板印象里老年的样子。”

3

老是每一个人的未来

一些标签和刻板印象该去掉了

对于现在很多老人而言,“漂”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流动人口的7.2%,其中近半数是专为帮助儿女带娃而迁徙的“老漂族”。

传统观念中,带孩子似乎成了中国老人的宿命,甚至被赋予了苦情或溺爱的标签。然而,现实已远超这一框架。

无论是选择带娃,还是旅游、跳广场舞,每个选择都应基于老人个人的考量,不应被“困”住,也不必被过度“排斥”。

现在很多老年人选择旅游,甚至旅居。

据文旅部的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至2023年,45岁以上的中老年游客已经在全国总量中达到了超过36%的占比;

据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的数据,在2040年前后老年旅游将占到全国旅游市场的50%左右;

据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康养旅游课题组今年6月末发布的《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课题组测算:

“十四五”(2021-2025年)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

大部分老人并非想象中的“老态龙钟”最大的价值只能是帮忙带娃,相反,他们对生活还有很多的热情,他们还有很多个人价值待发展。

图源:网络

正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的主任医生李霞所说:

现在社会对老年人的认识和要求是不符合人性的。这个社会总是要求老年人好好地待在那里,别动,别出事,别生病,安安稳稳活着就不错。

但作为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岁数,他都有自己的需求,想做些事情,想发挥些功能,想找到自己的价值。

不管是带娃、还是其他也好,都是老年人活出自己的选择。

老年人对人生所怀抱的热情,其实不逊于年轻人。

我们无法做到去附和“老年相当于冬季/黄昏”的陈词滥调,也无法要求老年人不该拥有跟年轻人一样的热情、好奇心等。

我们需要记得,老,是每一个人的未来;

他们不是遥远的他者,也是将来的我们;

标签: 老人 帮带 义务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