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妈妈”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可行性公益路径

发布时间:2023-05-20 01:22  浏览量: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这项工作推进落实的背景、意义、内容和特色。5月19日,第13个“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在全国拉开帷幕,其中,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关注度很高的议题之一,正在结合各机构于各地的生动实践展开探讨。

自立项以来,“天才妈妈”公益项目(以下简称“天才妈妈”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梦想工坊标准化建设、赋能培训、产品创新设计、非遗故事讲述、非遗纹样梳理、订单嫁接、公众非遗倡导等多种方式打造全公益链条,以有规、有韵、有序、有彩、有料、有趣的运营管理模式对低收入手工艺从业妇女以及老少边远民族地区非遗手工艺进行重点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基层女性非遗手工艺人的想象力,以非遗技艺赋能生产生活,带动其所在区域的旅游和文化发展,以非遗为名片,探索全方位展现区域形象、文化特质、旅游特色的公益路径。

作为具有地方性、历史性、审美性和真实性的文化资源,非遗是各地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同时,旅游是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渠道。如何利用“天才妈妈”项目的公益属性,调动“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带头人的积极性,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也成为“天才妈妈”项目深度思考和探索性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

公益赋能非遗衍生品创新发展

非遗是中华文明和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推进非遗的旅游化应用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智慧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推进过程中,除了加深对传统特色的理解,还应彰显其时代特征和当代价值,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科学学院副教授王金伟看来,在创新文化旅游文创产品过程中,应将非遗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满足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领导下,“天才妈妈”项目以非遗手工艺创承发展为公益使命,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有意识地帮助和启发工坊带头人在非遗衍生品的开发上做出更大胆地尝试,为其有效对接资源,支持非遗与多种旅游形态相结合。

2018年,吴嘉宝从喧嚣的大都市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河北省丰宁县,决定与她的妈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糊画传承人刘海艳一起,投身非遗保护发展事业。作为年青一代的传承人,吴嘉宝主动承担起“天才妈妈布糊画梦想工坊”的衍生品创新开发等工作,“非遗衍生品更接近生活,实用性强,也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2022年,“天才妈妈”项目联合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共同设计,吴嘉宝全程参与的合作公益款布糊画非遗衍生品广受外界好评,在她的努力下,目前布糊画衍生品的产量和销售比传统布糊画作品多出一倍,工坊的妇女们也更愿意加入创新的队伍。“我和妈妈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个布糊画主题民宿,大家可以一边度假,一边感受非遗手工艺的魅力。”

(吴嘉宝对制作各种创意的布糊画衍生品有着浓厚的兴趣,让想法最终成为作品,成为她和妈妈刘海艳之间别具特色的交流方式。)

(“天才妈妈”联合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推出的布糊画合作公益款,以饱和的色彩、大胆的轮廓,将波普艺术与非遗手工艺完美融合。)

(布糊画主题民宿是一个展现非遗的窗口,不仅可以发展农村经济,还使得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让非遗和农村传统文化在流动升值中得到传承发展。)

与此同时“天才妈妈”项目积极探索对非遗及民族文化的梳理挖掘,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传承与表达。2022 年,“天才妈妈”项目基于对各地不同传统手工艺的技法的梳理,对纹样进行了二次创作和设计,并建立了相应的纹样库,为工坊和从业女性提供应用基础和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目前,已有包括贵州蜡染、四川羌绣、河北布糊画、云南掇花绣、内蒙古皮雕、贵州侗布、贵州马尾绣、河北农民画等 12 个手工艺在内的54个二创纹样完成了入库。

促进“非遗场景”与“旅游场景”和谐统一发展

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非遗+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供给,也激活了数量巨大的非遗资源。王金伟认为,旅游为非遗提供了应用场景,为其活化利用指明了方向。同时,非遗能够赋予旅游业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旅游体验,在这一互相促进、交互融合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保护非遗原真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

“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因地制宜,强调地方特色,以公益项目的方式,对旅游空间范围内传承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最大化的公益保护,提升其展示利用水平,为传承人提供更多的培训和便利条件,提升其技艺水平和旅游服务意识,鼓励其参与更丰富的非遗推广和旅游工作,例如位于贵州省剑河县温泉步行街的天才妈妈·锡绣红绣梦想工坊、丹寨县万达小镇的天才妈妈·蜡染梦想工坊、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乡村旅游区的天才妈妈·枫香染梦想工坊等。

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贵州荔波古镇生意红火、游人如织。“天才妈妈·荔波扎染梦想工坊”的体验店在荔波古镇众多商铺中别具一格,店内各式各样富有民族特色的的扎染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工坊带头人何茂晴说:“我们这里的产品以本地手工织布、蓝靛等为主,从本地民族特色文化开发成非遗文创商品。五一游客多,销量大,最受欢迎的是T恤和包包。”2021年,在贵州省黔南州妇联、荔波县妇联的推荐下,“天才妈妈·梦想工坊”落户荔波古镇。两年来,工坊不仅为当地更多女性提供就业的空间和实现梦想的平台,也帮助荔波古镇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内容和产品。今年五一,景区结合了荔波布、水、苗、瑶四大民族的非遗技艺和活动,组织了多项节日和文化活动邀请游客深度参与,“天才妈妈梦想工坊”的染屋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参与扎染体验,荔波县文旅相关部门对此评价:“这些形式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荔波多姿多彩的特色民族文化,同时达到宣传荔波民族非遗和文化的效果。”

(“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在贵州荔波的扎染体验店。图片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今年五一期间,贵州荔波古镇梦想工坊品种繁多的扎染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图片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在带头人何茂晴的梦想工坊里,妈妈们可以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做绣活儿。截止2021年底,有60多户人家在何茂晴的帮助下实现了创收。)

联手共创 以非遗保护性发展助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旅游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小镇认定》(征求意见稿),面向全行业和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准旨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推进非遗有机融入特色小镇,丰富特色小镇文化内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培育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小镇。该征求意见也规定了非遗旅游小镇认定的八个方面内容,分别为非遗项目、环境条件、产品业态、非遗商品、业态布局、服务设施、政策保障、运营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五一小长假新闻报道中的内蒙古自治区莫尼山非遗小镇脱颖而出了。据了解,2023年4月30日至5月3日,莫尼山非遗小镇累计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为景区开业以来“最热闹”的一个假期。

2018年,冯晓丹和她的丈夫贾宏伟创建了莫尼山非遗小镇,2019年,冯晓丹创作的皮雕艺术作品《乌兰牧骑》入选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名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22年11月,小镇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非遗旅游景区”名单。小镇中,非遗“天才妈妈·蒙古族皮艺梦想工坊”除了开展传统工艺项目皮雕的保护传承、宣传培训、研究开发、展示展览等活动,还肩负着在景区中让更多的游客了解非遗文化、接近非遗创承、体验非遗衍生品的重要使命。工坊带头人冯晓丹说:“我们通过匠人和手工,向游客和消费者传达一种理念,我们不是售卖单一商品,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情怀和体验。”在“天才妈妈”项目的帮助下,冯晓丹和梦想工坊团队以专业的设计师为合作契合点,为传统皮雕技艺注入现代元素,契合现代审美要求,也达成了很好的市场效果。今天的莫尼山小镇不仅是一个风光秀美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众多女性非遗传承人的聚集地,是人们了解内蒙古文化、非遗文化遗产的窗口。

(“天才妈妈·皮雕梦想工坊”着眼特色文化传播、手工艺及非遗文化传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凝聚巾帼力量,搭建行业平台,加强联动合作,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古族皮艺”技能培训、产品设计、传播推广、市场引流及在小镇打造展示体验中心等诸多工作,积极推动和促进民族手工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冯晓丹带领工坊的“天才”妈妈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将传统的皮雕技艺注入现代元素,让蒙古族皮艺遇见中式山水,用传统而独特的方式展现千年皮雕技艺之美)

目前,“天才妈妈”项目已经着手与旅游机构联合,针对需求,推出以“天才妈妈·梦想工坊”为核心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非遗体验空间等,同时,项目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专业机构共同研发设计的非遗体验公益课程——“妈妈的手工课”也在不断尝试“文化+旅游+体验”的互动形式,将其带进更多的旅游目的地与场景。

未来,“天才妈妈”项目依旧会以公益为使命,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基层非遗手工艺女性的内驱力,充分挖掘非遗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创新性地实践“非遗促进旅游发展、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增效、经济增效反哺非遗保护”的公益链路,在非遗与旅游之间,探索良性循环的公益路径。

标签: 旅游 公益 路径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