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上,老师说的这些大实话,戳痛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心窝儿
发布时间:2024-11-21 22:15 浏览量:8
大家都知道,前天我去参加了女儿上初中后的第一场家长会。家长会结束后,我和女儿同学的妈妈一起走着回家。
路上,她突然捂着胸口说:“哎呀,心脏好疼!”
我吓得赶紧扶着她,没想到她说:“不用扶,亲爱的。我是被老师说的大实话戳痛了心窝儿。”
虚惊一场!
家长会上,班主任李老师给了所有家长几点建议:
多鼓励、赞美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孩子、埋怨孩子。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时刻影响孩子。用心倾听孩子说话,不急于评判。无条件地爱孩子。我们给孩子的爱不会因为成绩的变化而变化。用心陪伴孩子。哪怕时间少,只要质量高,也是可以的。做情绪稳定的父母。发脾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孩子所有的问题反射的都是家长的问题。这不就是几点平平无奇的建议吗?家长们都知道,都明白。
之所以被戳痛心窝儿,是因为我们虽然知道,但却做不到啊!
我们明明知道,我们天天催,孩子还是那么慢,可是当看到孩子磨蹭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催他。
我们明明知道孩子需要鼓励,可是看到孩子60分的卷子,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我们明明知道身教重于言传,可是当手机和书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
我们明明知道孩子学习的时候要保持专注,不要打扰他,可是,当看到他的眼睛差点就贴到书本上了,还是会忍不住让他抬起来。
我们明明知道孩子应该学会自理,可是看见他的脏袜子,还是会顺手就给他洗了。
我们明明知道孩子需要陪伴,可是单位要求加班,我们只能工作优先。因为丢了工作,我们就无法保证生活质量。
怎么办?“臣妾做不到啊!”
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学理论。他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简单说就是,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
回到家庭教育上,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做不到,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认知不够深刻。我们只知道表面道理,却看不到背后的逻辑。
长期下去,会让我们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感到乏力和无助,甚至会对自己产生失望情绪,想要摆烂躺平。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做到“知行合一”呢?我总结了四点,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不间断的学习。
1、加深认知。
家庭教育不是简单地督促一下孩子的学习,它涉及到孩子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方面背后的基本道理,才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正确的行为来教育孩子。
2、应对变化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对应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要一直保持变化才行。
二、多实践,选择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式。
光学理论也不行,我们还要学会应用。
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发现问题,接着寻找原因,然后改正,从而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一种方式。
三、家人之间要协同一致。
作为一个家庭,教育孩子不是其中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家人之间协同一致,彼此支持,全员参与才行。
这一点有些难,因为有些家庭,爸爸可能会缺席孩子的教育,还有的家庭爷爷奶奶教育理念和爸爸妈妈不一样。
在这方面,就需要家人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四、孩子不是家庭教育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
好多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我们来教育孩子,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接受者。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教育意图、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理念告诉孩子,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教育之中。
作为参与者,孩子才不会排斥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执行教育要求。
同时,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感受。通过孩子的感受,我们可以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为人父母都是一场修行。我们需要在这场修行中,不停地学习、实践、总结、进步。然后才能成就更加优秀的我们,同时成就更加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