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题目” 家长找“答案”

发布时间:2024-11-23 08:00  浏览量:10

本文转自:合肥晚报

孩子出“题目” 家长找“答案”

合肥一小学用“座位提示卡”检测亲子默契值

孩子手工制作的座位提示卡。

数学老师分享经验。

日常大都是老师或家长出题,孩子答题,如果角色转换,孩子成为“出题者”,家长是否有自信能得满分?11月21日,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组织开展现场家长会,一班级通过趣味互动,让家长依据孩子所做提示卡来找座位,检测亲子默契值。

孩子给出提示 让家长自己找座位

11月21日下午3点多,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校门外站满家长,等待家长会开始。

在班级门口签到完,二年级(9)班部分早到的家长预备到孩子位子上就座,环顾四周却没看到姓名牌,也没有引导图。家长正疑惑,班主任陈晓玉笑着指了指黑板上的游戏规则道:“依据提示找座位哦!”

只见每个学生桌子上都立着一个彩色的小卡片,有的画着小猫咪,有的贴着“兔耳朵”,细看文字也各不一样。有的孩子写得特别细,给出了自己的身高、体重,说明了喜欢的颜色、爱好;有的画上了家庭肖像和喜欢吃的水果,标出了家长手机号码。有的孩子则走起极简风,“妈妈什么都吃”“妈妈,我姓曹”,短短几字,让人忍俊不禁。

“这肯定不是我家娃位子,字没这么好看。”找位子的途中,有家长拿起卡片开始分析,引得一片笑声。不一会近半数家长落座,妈妈们开始淡定休息,而眼看家长会即将开始,“落后”的几位爸爸开始加快步伐,其中一位转了3圈还没找到“答案”,最终通过排除法,在开会前2分钟成功就位。“不太好找。”家长坐下呼了口气,拉下拉链,敞开外套扇了扇。

有娃写出英语提示卡

参会家长被围观请教

“家长们事前并不知道有这个环节,从结果来看,大部分家长都准确找到了位子。”二年级(9)班班主任陈晓玉坦言,一开始还有些紧张,担心游戏会冷场,没想到家长们都很积极,反响很好。

陈晓玉介绍,提示卡是这周美术课上孩子们独立制作的,通过手工、图画、文字的结合,自由创作,给自己的家长留下提示信息。每张卡片内夹层内,孩子也留下了自己的姓名条,供家长核对“答案”。

在家长们探头找寻期间,一张全英的提示卡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四句英文简介清晰说明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宠物、家庭人员情况,且没有一个错词。随着孩子家长姚先生确认落座,周围家长不禁好奇靠拢过来,在会前请教经验。

姚先生分享,孩子从小接触英语,会看一些英文的动画片,除了在学校的英文学习,每天在家会坚持朗读15分钟,偶尔自己也会和她做一些简单的口语对话,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家分工比较明确,我主要管孩子的教育,孩子妈妈主要负责饮食起居。”谈及育娃经验,姚先生表示也没有什么特别,自己并不算一个严父,反而更像孩子的朋友,孩子喜欢什么就去引导支持。

孩子暖心字条

引得多位妈妈落泪

经过校级家长会、班主任分享、学科教师分享,2个小时后,家长会进入尾声。正当家长准备收拾东西时,班主任陈晓玉抬了抬手:“各位家长稍安毋躁,课桌里还有一份孩子留的‘礼物’。”

家长们伸手摸索,发现每个孩子都写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是想对父母说的话。“我爱您妈妈”“妈妈您辛苦了”……孩子真挚的留言让不少妈妈潸然泪下。

“如果你也有想对孩子说的话,可以回信,我们也在每个书桌里放了粉色卡片。”在陈晓玉的提示下,家长们纷纷动笔开始留言,有的家长言简意赅,不一会就停了笔,有的家长奋笔疾书,仿佛“交卷”前的最后几秒,将粉色卡纸写的满满当当。

“看到孩子写知道我忙,没时间陪他出去玩也没关系,又感动又愧疚。”说话间,毛女士不禁又红了眼眶,她告诉记者,自己工作也比较忙,周末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出去玩。“有时候觉得自己还不如孩子,不够理解他,脾气也有些急躁。以后我也会学习用这种写纸条的方式,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多陪他出去走走。”

家长会并非一次任务

而是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2个小时的家长会,有的家长自带纸笔,写了满满一页,有的不时拿手机拍照,记录老师总结的方法重点,也有家长在后排“开起小差”偷刷淘宝。

“会上家长认不认真听,都是正常的。”有26年班主任经验的教师王霞梅表示,不记录的家长不代表教不好孩子,可能只是老师的这部分分享他已经了解甚至做得更好。“家长会不是一次任务,而是一次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但家长会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重要的还是日常。”

“如果日常老师总是不找你,其实不值得庆幸,如果老师总找你也无需担忧。”王霞梅分析,老师很少联系家长,说明孩子遵守纪律但并不能说明其综合素质优异;如果老师总联系家长,要么是表扬要么是建议,需要家长的协同帮助,无论哪种家长都应该高兴。“发现问题才能商量解决对策,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去跟老师进行主动交流。”

说话间,王霞梅手机亮了亮,是有家长发来了开完会后的感悟分享。

护航孩子成长

父母协同是关键

家长会上,记者发现在孩子的提示卡和留言中,提到妈妈的很多,而单独提到爸爸的很少。在二(9)班实到家长中,大部分参会者也是妈妈,爸爸的比例仅占三成。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其他学校班主任也反馈,无论是家长会还是日常交流都是妈妈参与孩子的教育更多。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爸爸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可以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马兰介绍,父亲的加入,可以避免孩子单方面的从母亲那里获得认知发展条件,有利于孩子更加立体多面地看待问题。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也可以让母亲感到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情绪会更稳定,与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那么爸爸如何和妈妈做好配合呢?马兰建议,在教育孩子方面,家庭内部需制定统一的要求,爸爸要与妈妈“统一战线”而不能总“唱反调”。同时,爸爸也要做家庭中的“调节器”,当妈妈情绪化的时候,需要及时安慰,当孩子和妈妈发生冲突矛盾要从中调节,分担压力。“如果妈妈辅导孩子多,爸爸应该主动分担一些家务琐事。总结来说就是,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谢蕾 文/图

实习生 王如梦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