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妈妈给女儿买房,却遭女儿记恨5年:父母不要帮儿女这几件事

发布时间:2024-11-28 12:35  浏览量:7

最近,看到一段话,挺有感触,说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6个人在交流:

“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

说白了,就是一段沟通中,真正的你和他,中间要隔着好几层认知差,如果没讲清楚,双方的需求是很难被清晰看到的。

恰好这段话,印证了博主全嘻嘻最新一期“母女系列”的内容。

这期访谈方式很新颖,让67岁的妈妈玄沙,和39岁的女儿一丝,分别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同一件事。

看完会发现,玄沙和一丝,都在用自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对方,可这种“交错”的理解,却最后变成了误解,造成了母女间长久的隔阂。

其实,这对母女并不是特例,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因为与孩子的视角、立场不同,发生不必要的争吵,可转头一看,可能各自都有言不由衷。

01同一段往事

两个人的不同记忆

这个访谈很有价值的地方是,让我们看到了:

人和人,哪怕是拥有同一段经历,回忆的细节竟可以如此不同。

就像玄沙和一丝,在谈到买房、养老、创业、消费等话题时,她们口中的故事,完全是两种画风。

比如,母女俩最大的争执就是房子。

在玄沙的陈述里,她当年在老家,用女儿的名字,贷款买了一套房,满心欢喜,作为送给她28岁的礼物。

结果,一丝不领情,买房签字时,一直在痛哭流涕,痛斥妈妈为什么买房,还用她的名字。

从那以后,有五年的时间,一丝都不回家。

听玄沙说的时候,感觉这个女儿任性、不懂事,有个这么用心的妈妈,还要闹情绪。

可用女儿的视角,再去呈现这段往事,我们又有了另一番解读。

原来一丝准备在北京买房,已经攒够了首付款,可妈妈这么一番操作,让她买房的首付款一下提高了70%,等于说,她在北京安家的梦想还要延迟。

所以,一丝觉得,妈妈很自私,为了自己能住进大房子,占用了她的贷款额度。

除了房子,还有件事也是两人绕不开的心结。

玄沙曾辞去教师编制,创业摆摊,她认为一丝是怕丢面子,从来不去店里帮忙。

可一丝这边呢,也很委屈,她每次去帮忙,都被妈妈批评,不是摆货不对,就是扫地不对,要不就是招待客人说错话。

自己如此努力,却得不到认可,那她再也不想参与妈妈的事情了。

看完这两段回忆,我最大的感触是,母女二人站在各自的角度,谁都没错,谁都有令人说服的理由。

可错的是,她们从来没有哪怕一次真心的交流,这就让原本很小的矛盾,因为一次次错判和误解,最后变成了无法挽回的裂痕。

恰如访谈中,一丝不断重复着:

妈妈不在意自己;玄沙念叨着:女儿不理解自己。

想起,秦岚在《花儿与少年》节目中,调节同行伙伴矛盾时,说的一段话:

“不要把事情复杂化,就怕出现问题之后,没有适合地沟通,及时地解决,把一个很小的事情,扭曲变成别的味道。”

02不是爱不对

是我们爱的方式不对

除了沟通不当,造成亲子关系隔阂,还有个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我们爱错了方式,用错了姿势。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可这份“好”,往往掺杂了太多个人的意志,而究竟这是不是他们想要的,可能从一开始我们就忽略了。

玄沙和一丝这对母女,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们之间有着很深的羁绊,同时也伴着很深的爱。

就是那种拧巴的感觉,明明都有为对方着想,努力去爱,可结果却狠狠将对方推远。

就说两个人最经常争吵的小事,关于买东西。

一丝上高中时,玄沙花高价,给女儿买了一套自己不舍得盖的被罩。她形容“那高级到,我觉得一生拥有这个,都觉得幸福死了。”

然而,一丝对此毫无感觉,脑海里也没有很深的记忆。

她认为,是妈妈想要这套被罩,但她不好意思盖,所以盖在我身上。

虽然玄沙一再否认,但明显的是,这套高级感满满的被罩,并不是女儿需要的,所以也就不存在“感动和感谢”。

还有,买衣服的经历。玄沙以前在北京进货,会专门给女儿挑几件衣服,每次一丝都不领情,一件都不选。

那一丝给出的理由,衣服的确好看,但不适合自己,只会显出身材的短板,所以无法接受。

在吃饭的问题上,母女二人的争执也如出一辙。

玄沙每次去看女儿,都会带家乡的牛羊肉、奶豆腐,可再次来时,发现这些食物根本没动,都压在冰箱最底层。

一丝解释说,妈妈从小到大买吃的,都是她喜欢的,而她喜欢的,恰好是我不喜欢的。这怎么办呢?一做出来,都是我叉叉叉的饭。

这就跟经典的苹果和梨的故事一样,我要苹果,你给梨,你以为给了最好的,但感动的却只有你自己。

心理学家武志红有个观点,我很赞同:真爱是,如你所是;假爱是,如你所愿。

可能,我们大人太喜欢用以为的“愿”,去替代孩子内心的“是”,自觉付出了很多,也给出了很多的爱。

然而,如果那都不是孩子想要的,愿就会变成了怨,是也变成了是非,而这份爱也无从谈起和接受。

03“被看见”的体验

是沟通展开的关键

看过一句话说:“人反复倾诉痛苦,不是负能量太多,而是太渴望被看见。”

这就好似一丝的执拗、悲伤与难过,她好几次流下眼泪,口中反复强调“妈妈在满足自己,她没有看见我。”

从买房、摆摊帮忙,到被套、衣服,再到食物,看起来是不同的事情,但母女俩的矛盾,指向的都是同一个核心“看见与被看见。”

心理学家李松蔚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孩子摔倒,感觉疼,哭了起来。

妈妈这时候,如果说:“哎呀,你摔了一跤,你好疼啊。”那么,这个孩子哭过之后,就会继续去走。

因为他知道,这个疼是有意义的,因为妈妈看见了,并且肯定了这种疼,这个疼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但如果妈妈说的是另外一番话:“不要哭,坚强一点。”或者指责他“你看我,刚刚就叫你不要这样走。”

用这样的方式来回应,这个孩子就会觉得,他跟妈妈之间是没有连接的,自己的痛,好像是某种错一样,他就没法去接受那种感觉。

按照这个故事的逻辑,就懂了一丝耿耿于怀的点,她不是不明白妈妈的爱,也不是不理解两个人很多方面的差异。

她只是希望妈妈能看见自己,理解自己,共情自己。

哪怕只是被问一句:你是不是喜欢?你想不想要?你接不接受?你痛不痛?

或许,沟通就此展开,一切的误会也就此化解,而那根扎在心口的刺,因为被稳准狠的拔下,从此也不会再隐隐作痛。

记得,访谈有个环节,让玄沙和一丝,用“我们”组句子。

玄沙说的是:我们今后诞生一种新的关系,感觉到这是一个起点。

一丝说的是:我们不再不敢触碰过去的一些,不管是谁造成的伤害。

可以看到,最后的玄沙和一丝,并没有变得相同,原本父母与子女,都有各自的人生角色和立场。

但因为有了彼此看见的契机,有了敞开心扉的可能,有了了解对方期待和所愿的想法。

那么,两个人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发生了改变,重新有了生机。

正如诗人余秀华在《月光落在左手上》一书里写道:“灵魂被爱以后,血肉疯狂生长。”

标签: 妈妈 买房 玄沙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