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洗碗5元,弟弟抢单3元:从家庭小矛盾看大学生为何工资仅3000
发布时间:2024-11-30 22:58 浏览量:6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最近,大网红羊毛月因嘲笑00后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已经被网友骂了整整一周了,他因此也掉粉一百多万,真是让人大快人心。
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已基本是共识,应届大学生工资两三千、三四千,也属于普遍现象。
可是,大家是否去思考过,目前大学生薪资水平都这么低,究竟是因为什么?
这两天我正好看到一条有趣的视频,似乎能将其中原因解释一二,于是就想分享出来。视频虽是家常小事,却能以小见大,引人深思。
一位妈妈在网上发视频求助道:
姐姐洗一次碗,收费5元,已经洗了大半年了,弟弟今天突然给我说,他只要3元就洗一次碗,并让妈妈“辞退”姐姐。于是,她左右为难,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跟姐姐解释。
这位妈妈将视频发出后,很快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快她便收到成千上万条建议。
本不打算认真翻看评论区,不过网友一句“评论区一大堆资本家”,瞬间勾起了我的兴趣。还真别说,看了网友的建议,我有一种被狠狠击中的感觉,这不跟资本家给我们这些大学生牛马“画大饼”一样一样的么?
一位来自浙江的网友建议,妈妈可以私下跟姐姐说,弟弟开价两块,然后说姐姐因为是老员工,更愿意用姐姐,但是要给姐姐“降薪”,降薪到3块钱。
如果姐姐不同意,那就把洗碗的工作交给弟弟干;如果姐姐同意,那你就能用低价得到一位有经验的老员工,然后再跟弟弟讲,现在姐姐洗碗工资是3块钱,综合考虑还是愿意用有经验的老员工。
接着就告诉弟弟,可以给弟弟一个机会,家里地还没人扫,开价一块钱,问弟弟愿不愿意干,并告诉弟弟如果干得好,可以考虑加工资,而且还会“晋升”到洗碗,拿到姐姐一样的“高工资”。
这样一来,妈妈用4块钱就能得到两位“员工”,而且他们还形成了良性竞争关系,都会更加卖力。
一位广东的网友则提议,先让姐姐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再让姐姐和弟弟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并派遣到“水槽”洗碗,这样既能降低成本,降低用工风险,又能培养姐姐“资本家思维”,同时还能让弟弟从小明白”只要肯吃苦,就永远有吃不完的苦”,以及“利益面前,亲情都不可靠”等道理。
还有一位上海的网友建议,妈妈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虽然工资还是五块钱,但是要求先写完作业或者考试成绩好的可以优先获得“工作”。
另外,也有网友推荐引入“恶性竞争”,让妈妈跟姐姐说弟弟要的“工资”更低,让姐姐主动把“工资”压低.....反复几次,最后洗碗还需要倒贴钱。
看完评论忍不住感叹,没有点财商基因,怎么提得出如此精彩的建议?
这个看似琐碎的家庭故事,实际上揭示了当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从姐姐与弟弟争洗碗这件事,我们能一窥当前就业市场的几个典型现象:
(1)“低薪抢岗”:供需失衡
弟弟愿意以更低的价格“抢”姐姐的工作,正如现实中求职者面对有限岗位时的“内卷”。企业用低薪吸引新员工,而求职者为了生计,不得不接受低于期望的薪资,这种供需失衡导致市场恶性循环。
(2)“降薪保岗”:压低劳动价值
网友建议妈妈“告诉姐姐弟弟要价2元”,然后劝姐姐将价格降至3元,保住工作。这与企业“降薪留人”的策略如出一辙。对于劳动者来说,这种压低劳动价值的方式不仅损害了收入,还让劳动热情大打折扣。
(3)“绩效导向”:业绩至上
有网友提议以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为条件分配“洗碗工作”,看似合理,实则引入了激烈的竞争机制。现实中,许多企业对员工的高绩效要求,往往忽略了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最终导致员工陷入焦虑和倦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老话几乎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家庭教育。然而,姐姐和弟弟争洗碗的故事告诉我们,仅仅教孩子“吃苦”并不能让他们变得更强大,反而可能让他们“苦”上加“苦”。
误区一:吃苦等于成功的必经之路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经历越多苦难,就会越有韧性。于是,他们让孩子从小承受各种压力,比如高强度的学习、过早的经济独立,甚至以“苦其心志”为借口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但结果往往是:孩子学会了隐忍,却没有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了妥协,却没有培养创造力。
误区二:忍耐吃苦成了唯一技能
姐姐为了保住“工作”,可能会接受降薪甚至牺牲自己的权益,而弟弟在“吃得苦”中学会的,可能是如何用更低的代价争取机会。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孩子,在未来职场中很可能成为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却缺乏与企业谈判的底气,甚至连最基本的公平意识都被“吃苦精神”掩盖。
真正让人变得强大的,不是无意义的吃苦,而是学会创造价值,拓展自身的能力边界。那么,到底如何实现呢?
(1)教会孩子捍卫自己的劳动价值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劳动是有价值的,工资的高低应该与能力和努力匹配。比如,在姐姐和弟弟的案例中,父母可以引导他们根据“碗的数量”、“清洗质量”等具体标准来衡量报酬,而不是单纯看谁要价更低。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吃得苦中苦”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孩子是否从中学会了应对挑战的能力。父母可以通过情景模拟、鼓励探索等方式,帮助孩子在面对困境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忍耐。
(3)引导孩子合作而非竞争
姐姐与弟弟之间的争执,表面上是竞争,实际上却浪费了家庭资源。父母可以鼓励姐弟合作完成“家务项目”,比如姐姐负责洗碗,弟弟负责擦桌,最后按照比例分配报酬。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还能学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写在最后
姐姐与弟弟争洗碗的故事,就像一个微缩版的就业市场。低薪不仅是市场供需的结果,更是教育观念和用工逻辑共同作用的产物。
当父母再教导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让孩子变强的关键,或许不是吃苦,而是教他们创造价值、追求公平,并拥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去为自己的未来争取一个更光明的起点。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