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家长亲子教育指南:破解难题,共筑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4-12-04 21:04 浏览量:8
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常常面临着诸多亲子教育的困难。这些困难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也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那么,家长们究竟面临哪些困难呢?又有哪些解决方案呢?
一、家长面临的困难
“快点 + 纠错” 的教育方式现象及影响:“快点 + 纠错” 家长对孩子过于严格,导致孩子对父母关上心门。孩子在父母最应该发挥影响力的青春期,父母不仅说不上话,而且连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和做些什么都不知道。还有少部分孩子成了 “妈宝男”“妈宝女”,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父母的焦虑和恐慌:父母之所以如此焦虑和情绪不可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心目中存在这样一个 “正常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和这个 “正常的孩子” 相比,处于很落后、很有问题的境地。父母对孩子的 “快点” 和 “纠错”:父母认为正常的孩子闹钟一响就会自觉起床,压根儿不会赖床;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不开小差;能顺利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正确率高。而现实中的自家孩子往往做不到这些,这让父母感到焦虑和无奈。密集母职文化下的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密集母职文化有三个特点:家庭生活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尤其是照顾者,与孩子荣辱与共,父母觉得在孩子身上花再多的时间都是值得的。这种文化带来的问题是对孩子的关注度太高,这种关注远远超过了孩子的需要。在过去的把孩子 “拉扯大” 的文化中,虽然父母教育方式粗暴,但大部分父母没有那么多时间关注孩子,所以孩子可能会被忽略,但也同时避免了时时刻刻被纠错、批评。现在的密集母职文化加上生育孩子数量少,常常是有 6 双眼睛时时刻刻在关注孩子,而那个 “正常孩子” 的形象使得父母把纠错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纠错 + 讲道理” 的教育方式问题:“纠错 + 讲道理” 的频率不能这么频繁,频繁到超过了孩子能承受的界限。很多孩子都会抱怨父母唠叨,可是父母却觉得那只是好心的提醒。持续纠错和讲道理,当进行得极其频繁的时候,破坏力也是巨大的。这种持续纠错和讲道理的感觉就像凌迟,一点一点地用语言暴力把孩子打趴下。不断地纠错和讲道理会让孩子感受到成人没有边界的控制,无论你说什么,他第一个念头不是判断你讲的话对不对,而是要捍卫自己的自主权。一个人时时刻刻受到各种打击,虽然打击他的人给他好吃的、好穿的,跟他和颜悦色地说话,但是他依然不愉快,最关键的是,他对自己会产生很大的怀疑,觉得自己就是这么糟糕。父母的恐惧源头:多米诺骨牌逻辑定义和影响:多米诺骨牌逻辑是一种把小事看得非常严重的思维模式。一个小问题不解决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最后变成一个大问题。多米诺骨牌逻辑会导致父母过度焦虑,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挑剔和纠错。父母会把每一件小事和一个未来的严重后果联系起来。父母的恐惧和焦虑是他们不断挑剔孩子背后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孩子出门没和认识的人打招呼,父母会认为这会妨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未来成功;孩子回家不愿意马上做作业,父母会认为这会妨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未来成就。纠错产生的后果不仔细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大部分的纠错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造成伤害。这样做产生的第三个后果就是孩子认同父母或老师给自己贴的负面标签,其归属感受到伤害。父母或简单粗暴或苦口婆心地不断给孩子纠正错误的时候,给孩子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你很糟糕,我帮助你那么多,你还是做不好。尤其有的父母还喜欢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比如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偷懒、胆子小、喜欢打人…… 说得多了,孩子就会信以为真,把这些标签内化为对自己的认识。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父母的纠错教育在孩子的学习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当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总是不断地挑错,而且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最为焦虑,催促也会更多。因此,在孩子上学后,亲子关系恶化特别快。很多父母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不谈学习,欢声笑语;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快乐就是,出门旅行;学习就是,刻苦努力。”。二、解决方案
改变教育方式认识并理解多米诺骨牌逻辑的可笑:接受孩子成长中本来就会有很多的小问题。如果认识不到多米诺骨牌逻辑的可笑,父母就不可能放轻松。不接受这些小问题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掉,不会相信孩子自己会发现问题并去改变它们。让批评的声音安静下来:不管是学习游泳,还是学习数学,我们总想批评孩子,由于批评得太过频繁,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其实是在批评。所以,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孩子,但是各种研究都在告诉我们,这种批评对孩子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我们要让批评的声音安静下来。采用优势累积教育法:优势累积教育法是改变过去父母以纠错方式让孩子成长的逻辑,少关注问题,多关注目标,努力让孩子体验成就感,积累成功经验,找到自我激励机制,最后 “自我实现预言”。这种方法也能有效改善亲子关系,让亲子关系更和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独立性孩子和父母是不同的: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每个个体都有犯错的权利,也有成长的权利。要理解孩子所处的境遇,只是告诉孩子 “我不接受你的行为和情绪,这是我爱的逻辑” 是很难的,因为这恰恰不是成熟的爱。成熟的爱是权责利明确的:我会告诉你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你自己选择之后的做法,并承担这些做法的后果。尤其在情绪方面,情绪无所谓好坏,孩子的伤心、沮丧、愤怒、害怕,父母都应该接受,而不是非要按照父母的想法来改变。“无条件接纳” 不是说孩子做的每件事我们都认同:“无条件接纳” 强调孩子的情绪父母都能接纳,孩子的行为方式如果他们自己能承受后果,那么父母也可以接纳孩子的尝试。当孩子希望改变或需要指导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确信我就在你身边。我愿意用自己的行为(而非语言)引导他们走光明的道路。采用正面标签法概念和意义:正面标签法是通过贴正面标签给孩子持续的成就感,给孩子搭好成长的台阶。正面标签法可以让孩子一步步往上走,健康成长。如何在生活中实施正面标签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取得进步或者做出正确的行为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父母应该避免过多的纠错,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父母应该学会用正面标签法来替代纠错,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用魔法水和小拐杖筛除 80% 的问题,并用技能教养法解决剩余 20% 的问题无条件接纳的理解:“无条件接纳” 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无条件接纳” 并不代表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丢弃 80% 问题的维度:很多父母不能接受的问题,其实很可能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其他人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的确是孩子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孩子本身的心智和身体机能的发展,短时期内无法改变;还有一类问题是随着年龄增长会改善的问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偶然发生或在孩子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那这些问题也是不需要解决的。用技能教养法解决剩余 20% 的问题:技能教养法是让孩子把问题变成技能,探讨孩子获得了哪种技能,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孩子的问题通常是由于他不具有某种技能,而一旦掌握了这种技能,问题也就消失了。通过游戏化教育,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减少生活的压力,让生活充满能量用正面标签法让孩子拥有正确的归属感,更自信:用正面标签法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让孩子更自信,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游戏化教育可以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游戏化教育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减少生活的压力,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让生活充满能量,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有动力。游戏化教育的魅力:游戏化教育能将教育孩子从 “你应该怎么做” 转变为 “我愿意去做”,激发孩子内驱力的过程,让孩子自己有兴趣去努力,效果往往好于要求孩子做什么。游戏化学习方式能让孩子学得又快又好,而且还能保持其兴趣和主动性,学习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游戏,两者一点也不矛盾。成为会玩的父母:父母要营造一种玩的氛围,孩子拥有玩耍的心态可以增强创造力,有助于解决洞察力问题和逻辑问题。会玩的父母能够通过玩和游戏让陪伴更有质量,让教育更有效。跟孩子有很好的联结,有三个小技巧可以帮助父母在与孩子玩耍的时候建立联结:一定要有目光的交流,亲子间要经常有身体接触,父母要具有同理心,能和孩子共同感受一件事的成就感或沮丧感。总之,中小学生家长在亲子教育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只要家长们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中小学生家长在亲子教育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快点 + 纠错” 家长现象:对孩子过于严格,导致孩子对父母关上心门。孩子在青春期时,父母不仅难以发挥影响力,甚至连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都不了解。部分孩子成为 “妈宝男”“妈宝女”,缺乏主见和独立思考能力。父母焦虑、恐慌,想尽办法让孩子走 “正常” 发展道路,但这种焦虑往往源于心中的 “正常孩子” 形象,使得纠错成为主要教育方式,却破坏了亲子关系。密集母职文化下的教育问题:家庭生活以孩子为中心,父母与孩子荣辱与共,觉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越多越好。这种过度关注导致对孩子的纠错过于频繁,就像 “凌迟” 一样打击孩子。同时,父母的恐惧源头是多米诺骨牌逻辑,把小事看得严重,不断挑剔孩子,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伤害孩子的归属感。纠错教育的弊端:纠错教育常常没有用,知道错误并不一定知道该如何改正。父母不断纠错实质是控制孩子成长,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失去勇气和信心,还会导致孩子给自己建立错误目标,如寻求过度关注、权利、报复或自暴自弃。此外,纠错教育还会掩盖真正的问题,产生负面标签、亲子关系恶化等后果。面对亲子教育的困难,家长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
优势累积教育法:改变过去以纠错方式让孩子成长的逻辑,少关注问题,多关注目标,努力让孩子体验成就感,积累成功经验,找到自我激励机制。具体方法包括给孩子贴正面标签、用魔法水筛除不重要的问题、用技能法解决问题、用游戏化让家庭充满能量。理解孩子,尊重个体独立性:孩子和父母是不同的,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理解孩子所处的境遇,接受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方式,给予孩子尝试和犯错的权利,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会承担后果。运用正面标签法: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避免过多纠错。正面标签法是对孩子可复制的正确行为进行肯定,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不断累积正确的行为,体验成就感,顺利成长。丢弃 80% 的问题:梳理哪些问题是父母不应该管或者不需要管的,哪些问题是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的。可以从四个维度丢弃问题,即谁的问题、短时间内能改变问题吗、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改善吗、孩子是故意这么做的吗。对于自然后果问题,让孩子去尝试、去试错;对于逻辑后果问题,让孩子承受相应的后果,并帮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技能法” 把问题变成技能:孩子的问题应让孩子成为解决的主体,父母要谨慎出手,给孩子留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技能教养法,把问题变成孩子掌握某种技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能力。例如,让孩子把尿裤子问题变成 “在玩的过程中停下来去厕所” 的技能,把计算错误率高的问题变成 “看到计算题就列竖式” 的技能。游戏化教育:用正面标签法让孩子拥有正确的归属感和自信,用魔法水和小拐杖筛除 80% 的问题,用技能教养法解决剩余 20% 的问题,通过游戏化教育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减少生活的压力,让生活充满能量。游戏化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驱动力,让孩子从 “你应该怎么做” 转变为 “我愿意去做”。父母可以成为会玩的父母,营造玩的氛围,通过游戏化教育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远离孤独感和无力感,培养孩子的情绪康复力。安全要求该用户要求不涉及任何风险信息,可以进行撰写。
中小学生家长在亲子教育的道路上常常面临诸多困难,这些困难不仅影响着亲子关系,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中小学生家长面临的亲子教育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快点 + 纠错” 的教育模式家长对孩子过于严格,导致孩子对父母关上心门。在 “快点 + 纠错” 的教育模式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孩子在父母最应该发挥影响力的青春期,不仅说不上话,而且连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和做些什么都不知道。还有少部分孩子成了 “妈宝男”“妈宝女”,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大学毕业后的每一步发展依然需要父母操心安排。父母焦虑、恐慌,想尽一切方法希望孩子走上 “正常” 的发展道路。父母之所以如此焦虑和情绪不可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心目中存在这样一个 “正常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和这个 “正常的孩子” 相比,处于很落后、很有问题的境地。父母对孩子的 “快点” 和 “纠错”。父母认为正常的孩子闹钟一响就会自觉起床,压根儿不会赖床;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不开小差;能顺利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正确率高。而现实中的自家孩子往往做不到这些,这让父母感到焦虑和无奈。密集母职文化下的教育问题家庭生活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尤其是照顾者,与孩子荣辱与共,父母觉得在孩子身上花再多的时间都是值得的。这种密集母职文化带来的问题是对孩子的关注度太高,这种关注远远超过了孩子的需要。“纠错 + 讲道理” 的教育方式问题。“纠错 + 讲道理” 的频率不能这么频繁,频繁到超过了孩子能承受的界限。很多孩子都会抱怨父母唠叨,可是父母却觉得那只是好心的提醒。持续纠错和讲道理,当进行得极其频繁的时候,破坏力也是巨大的。这种持续纠错和讲道理的感觉就像凌迟,一点一点地用语言暴力把孩子打趴下。父母的恐惧源头:多米诺骨牌逻辑。多米诺骨牌逻辑是一种把小事看得非常严重的思维模式,一个小问题不解决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最后变成一个大问题。父母会把每一件小事和一个未来的严重后果联系起来,导致父母过度焦虑,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挑剔和纠错。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与挑战孩子成长中总是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时间,不是父母讲完道理,孩子就能马上改变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需要方法的,单纯的奖惩刺激并不一定能帮到孩子。改变 “快点 + 纠错” 的教育模式改变父母的认知。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父母的问题,要改变这种循环就要从父母改变认知开始。因为父母不信任孩子,不给孩子试错和承担后果的机会,孩子才会失去自我纠正的能力。因为父母等不及总是想快点,孩子才无法自己走得很好。因为父母日常对孩子否定偏多,才导致孩子低自尊,失去自我成长的驱动力。让批评的声音安静下来。不管是学习游泳,还是学习数学,我们总想批评孩子,由于批评得太过频繁,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其实是在批评。所以,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孩子,但是各种研究都在告诉我们,这种批评对孩子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我们要让批评的声音安静下来。调整密集母职文化下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大的自由成长空间。孩子需要自由地呼吸,所以,就要找一切机会抢回自己的自由。解放父母,让父母在能力范围之内做到平衡。反思密集母职文化,我们一方面要给予孩子更大的自由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要解放父母,让父母在能力范围之内做到平衡。运用优势累积教育法。优势累积教育法是改变过去父母以纠错方式让孩子成长的逻辑,少关注问题,多关注目标,努力让孩子体验成就感,积累成功经验,找到自我激励机制,最后 “自我实现预言”。运用 “技能法” 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让孩子把问题变成技能,探讨孩子获得了哪种技能,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孩子的问题通常是由于他不具有某种技能,而一旦掌握了这种技能,问题也就消失了。父母要谨慎出手,给孩子留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父母在一旁倾听孩子的方案,让孩子有试错的空间,在一旁起到陪伴和偶尔搭个台阶的作用。问题的解决执行不是依靠父母的强制,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运用游戏化教育改善亲子关系用正面标签法让孩子拥有正确的归属感,更自信。用正面标签法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让孩子更自信,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用魔法水和小拐杖筛除 80% 的问题,并用技能教养法解决剩余 20% 的问题。魔法水和小拐杖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大部分问题,技能教养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化教育,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减少生活的压力,让生活充满能量。游戏化教育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轻松、有动力,能将教育孩子从 “你应该怎么做” 转变为 “我愿意去做”,激发孩子内驱力。中小学生家长在亲子教育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家长常常面临着诸多亲子教育的困难。然而,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理念,这些困难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快点 + 纠错” 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过于严格,导致孩子对父母关上心门。在孩子最应该发挥影响力的青春期,家长不仅说不上话,甚至连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都不知道。还有少部分孩子成了 “妈宝男”“妈宝女”,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家长的焦虑和恐慌,使他们想尽一切方法希望孩子走上 “正常” 的发展道路。但家长心目中的 “正常孩子” 形象,往往让他们把纠错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却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密集母职文化下的教育问题家庭生活以孩子为中心,父母与孩子荣辱与共,觉得在孩子身上花再多时间都是值得的。这种高度关注孩子的方式,远远超过了孩子的需要,容易让孩子失去自我成长的空间。“纠错 + 讲道理” 的教育方式频繁到超过孩子能承受的界限,会让孩子感受到成人没有边界的控制,产生逆反心理,对自己产生怀疑,失去自我成长的驱动力。父母的控制欲父母希望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坚信自己的认识水平远高于孩子。如果孩子的行为或想法与父母不同,就认为孩子走弯路了,一定要纠正过来。父母的控制方式可能是简单粗暴的,也可能是看似开明的,但背后依然是控制。这种控制会让孩子失去勇气和信心,影响亲子关系。纠错教育的弊端纠错教育常常没有用,知道错误并不一定知道该如何改正。父母不断纠错的实质是希望控制孩子的成长轨迹,但实际情况是纠错教育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严重破坏了亲子关系。纠错产生的后果包括不仔细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大部分纠错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造成伤害;孩子认同父母或老师给自己贴的负面标签,其归属感受到伤害;导致亲子关系恶化。优势累积教育法改变过去父母以纠错方式让孩子成长的逻辑,少关注问题,多关注目标,努力让孩子体验成就感,积累成功经验,找到自我激励机制。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和成长逻辑,学会和孩子共情。确定自己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角色,定好教育原则,做到责权利一致。用正面标签让孩子体验成就感,激发孩子天赋;消除大部分无意义的烦恼;用技能法解决剩下的问题;用游戏化让家庭成为快乐源泉,成为温暖的所在。理解孩子的行为和需求放下自己的傲慢,学会和孩子共情,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通过观察和记录,推测孩子行为的可能原因,避免孩子建立错误目标。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的成长特点和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父母要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和陪伴方式。做真实的父母表扬和惩罚都是需要的,但要真实,不要虚伪的表扬,不要过度的惩罚。当你真的觉得某件事情孩子做得很棒,再去表扬他,并且详细说明为什么你觉得好。除了表扬和惩罚要真实,父母也要学着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可以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情绪,但要坚守情绪表达的三不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损害公共物品。合作育儿模式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祖父母、学校、社区等资源体系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年轻父母在和祖父母合作育儿的过程中,要分工明确,权责利统一;当有冲突的时候,选择改变分工或者不干涉;努力让自己的影响力超过老人。把亲子关系和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提升目标、角色、关系和解释风格四个维度的能力,理清战略性目标和现实性目标之间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正面标签法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避免过多的纠错,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用正面标签法来替代纠错,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正面标签法是对孩子可复制的正确行为进行肯定,标签始终是贴在过程中的,而不是贴在结果上。用事实说话,传递的信息是父母看到了孩子的正确行为,看到了孩子的努力,看到了孩子的进步。魔法水:丢弃 80% 的问题“无条件接纳” 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但并不代表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梳理哪些问题其实父母不应该管或者不需要管,哪些问题是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的。丢弃那些不是孩子的问题、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会改善的问题、孩子不是故意做的问题。区分自然后果问题、逻辑后果问题和必须及时出手管的问题,找到处理 20% 的问题的原则。对于自然后果问题,让孩子去尝试、去试错;对于逻辑后果问题,让孩子承受相应的后果,并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技能;对于必须及时出手管的问题,帮助孩子一起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小拐杖:“技能法” 把问题变成技能孩子的问题应让孩子成为解决的主体,父母要谨慎出手,给孩子留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从孩子的视角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孩子用他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把问题变成技能,探讨孩子获得了哪种技能,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儿童技能教养法十五步,让孩子学会某种能够帮助自己克服问题的技能。能量棒:游戏化教育把 “你应该” 变成 “我愿意”用正面标签法让孩子拥有正确的归属感,更自信。用魔法水和小拐杖筛除 80% 的问题,并用技能教养法解决剩余 20% 的问题。通过游戏化教育,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减少生活的压力,让生活充满能量。游戏化教育能将教育孩子从 “你应该怎么做” 转变为 “我愿意去做”,激发孩子内驱力。父母要成为会玩的父母,营造玩的氛围,运用游戏化教育的方式,提升孩子的素质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