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酸!“妈妈身上只剩200块”事件:病态教育观 毁了多少孩子
发布时间:2024-06-19 02:53 浏览量:24
“你的电影票要40块啊?可妈妈身上只剩200块钱了!”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帖子看得让人心疼。这种病态的教育观,给孩子到底带来了什么?
女孩提前一个月就跟妈妈沟通过,高考后想和朋友们小聚一下,就在县城里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妈妈当时也答应了。
可是到了约定时间的前一天,她想预定电影票,和妈妈要钱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和女孩说,兜里只剩两百块钱了。
女孩听到这句话心里顿时很失望,明明一个月前就说好了的,如果钱不够的话,当时直接拒绝就好了。现在又要用没钱,来道德绑架自己。
第二天和朋友约定好了,如今又要毁约,女孩子觉得心里很过意不去。但是,想到家里平常就过得节俭,女孩还是推掉了第二天的计划。
但没过几个小时,女孩支付宝里突然多了一百块钱,是妈妈转给她的,但是钱的来源是花呗。
妈妈的这个举动,一下子让女孩感觉到崩溃和窒息。
她明明已经和妈妈说了不出去玩了,现在又用花呗转给自己钱,她怎么能舒舒服服的拿着钱出去玩,心里全是负罪感。
于是她直接和妈妈说,如果一开始就想让她出去玩的话,就不要跟她讲手里没有钱的事情,更不用可怜兮兮的用借来的钱,让她出去玩,这样她心里会有负罪感的。
可女孩没想到,说完这些,妈妈也发来一大段语音。
“你有什么负罪感呢,你这样说,我还觉得我这个当父母的没做好,有负罪感呢?”“只能说你的父母没能力,挣不着钱,没让你过上好的生活。”听完这些话的女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放声痛哭,她觉得妈妈这种“愧疚式”的教育方式,让自己很有压力。
可是,她又觉得是自己太敏感了,不可以这样想自己的父母。
虽然妈妈口口声声说,不是“哭穷式”教育,可她的每个行为里都透露出了,家里没有钱了,可你还要出去玩,我又不能不让你出去。
在大部分的传统家庭中,都强调勤俭节约,有时候甚至会用“家境贫寒”来激励孩子努力。但这种方式,真的适合吗?
很多年前,是因为家里真的穷,所以才会告诉孩子一定要省吃俭用。但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哭穷”教育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它可能会让孩子从小就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觉得自家条件不如人,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除的,它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
有一个广东的女孩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的父母为了生儿子,一连生了四个孩子。父母虽然对待她,没有重男轻女,但是无时无刻的都在告诉她,“父母挣钱很辛苦”,“养他们兄弟姐妹很累”,“你们一定要懂事”。
这些话女生从小听到大,所以她一直很懂事,在学校吃饭从来是挑最便宜的,因为她每个星期只有50的生活费。
到了大学之后,她努力勤工俭学,可是还是需要家里支持一点钱,才勉强够生活,可就算这样,每次要钱时,她都要被父母说教很久。
毕业后,她终于不再需要依靠家中,她有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可是,她的心理出现了问题,由于童年长期得不到满足,她出现了“报复性消费”的行为。
她在每次发工资后,都会买大量的零食、水果和衣服,有一次她很开心的买了许多吃的,拍了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没想到,却被父母看到。
他们一个电话就打了过来,紧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指责,“你怎么好意思买这么贵的水果,不知道省着电话,你爸妈挣钱很容易吗?”
在此刻,女孩的心彻底崩塌,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只是买了一些水果,就必须要遭受这种谩骂吗?
孩子天生就有探索世界、尝试新事物的好奇心。当他们看到喜欢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时,自然会产生拥有的欲望。
而父母的“哭穷”,往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需求是不被理解的,甚至是不被允许的。
长期下来,孩子可能会形成“我不配拥有好东西”的心理暗示,导致他们在未来面对机会时缺乏自信,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哭穷”能让孩子更懂事,更懂得感恩。其实不然,“哭穷”只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觉得自己的存在给家庭带来了负担。
生活贫穷并不可怕,努力奋斗几年就能改善。但如果让孩子的心变得贫穷,那可就是一辈子的事了。所以家长们千万别再跟孩子“哭穷”了,这样真的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我们常说,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些经历过“哭穷式”教育的孩子,在长大后可能会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极度节俭,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另一种则是报复性消费,试图用金钱来弥补童年的缺失。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节俭固然是美德,但过度节俭则可能影响到生活质量,而报复性消费则可能导致经济上的困难和精神上的空虚。
那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物质上的满足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金钱,让他们明白金钱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并且我们是可以满足孩子的合理合规的需求,对于一些过分的要求,我们也应该和他们讲清楚,不能被满足的原因是什么,是要求本身不合理,并不是因为他们需要懂事愧疚。
“哭穷式”教育不仅无法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反而可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心理阴影。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用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懂得珍惜又充满自信的孩子,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