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生家长亲子教育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4-12-09 22:42  浏览量:7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感到困惑或苦恼,家庭教育多是 “情感式经验式”,缺少从专业角度获取解决方案的意识。例如,在国家某部委机关上班的季先生是博士毕业生,爱人是硕士毕业生,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跟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好地相处,孩子一旦不称心意就大发脾气,他们对此感到苦恼却不知如何应对。据《知心姐姐》杂志社对北京、石家庄、宁波、成都四个城市的 1350 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三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上感到困惑或苦恼。家长们的 “难题” 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孩子心理承受边界在哪里、如何与孩子沟通才有效等。调查表明,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方面比较贫乏,中国很多家长的家庭教育多是 “情感式+经验式”,缺乏从更专业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案的意识。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资源很多,如电视节目、报刊、咨询热线、专家报告会等,家长应利用好这些资源,弥补家庭教育知识的不足。

“5+2=0” 现象,学校德育成果在周末被不良影响抵消。对不少孩子而言,5 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产生此现象的共性因素之一是 “情感失衡”,这是由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造成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位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缺陷。比如有些家长整天酗酒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网络功能运用单一,影响学校教育成果。现今中小学生利用网络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而不是学习。大众媒体、社区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都不可低估,只有当这些影响和学校的影响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能逐步实现 5+2>7 的理想教育境界。注重智力因素,轻视非智力因素。如今,人们在教育孩子时容易走入 “四重四轻” 的误区,其中之一就是重知识灌输轻智力开发。有的人以为教育就是给孩子灌输知识,尤其是语文、数学和外语,甚至简化为认字、背诗、数数和学外语,认为这些知识学得早一些、多一点,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智力的开发更为关键,智力包含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多个因素,家长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发孩子的智力。趋向急功近利,忽视孩子个性发展。有些父母不问孩子是否有兴趣,自己认为重要的孩子就必须学,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智力还没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形成应有兴趣的情况下,让孩子过早地学习某些知识,只会事倍功半,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注重知识学习,忽视品德能力培养。很多父母过多地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无理的要求和愿望都可以满足,却不关心品德教育。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德行的培育,家长和老师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尤其是低龄儿童,更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保障孩子的德育。注重物质营养,轻视体育锻炼。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重视物质营养,轻视体育锻炼。早期教育中,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家长应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家长将辅导孩子做作业视为家庭教育重点,缺乏对孩子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关注,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家长们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其中,不少家长更是将辅导孩子做作业,视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内容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学业上,普遍缺乏对孩子身心健康、生活习惯、交友情况等方面的关注和教育。许多家长充当了 “助教” 和孩子学习的 “拐杖”,忽略了教孩子做人、做事这些最基本的内容,这是家长角色的 “错位”。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是家庭有效教育资源的浪费,往往事倍功半。

面临多种挑战,如家庭教育只有医生没有护士、代沟下移等。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缺乏支持和帮助,就像只有医生没有护士一样。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代沟也可能会下移,家长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适应孩子的变化。承担巨大养育成本,心理投入大。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承担着巨大的养育成本,不仅在物质上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心理上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这种高投入可能会给家长带来较大的压力,也可能会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心态。手机使用问题,如玩手机游戏成瘾。孩子沉迷手机的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忽略角色义务等。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包括获取社交情感的满足和支持、缺乏家长的陪伴、对兴趣培养和引导不足等。沉迷手机会带来视力下降、影响学习成绩、降低社交意愿等危害。家长应设立明确的手机使用规则,科学引导孩子使用手机。隔代教育关系调适困难。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在外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管,这种隔代抚养带来了很多不利于儿童健康与成才的 “隐患”。例如,与爷爷奶奶教育差距太大,可能会导致孩子在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出现问题,隔代教育关系调适困难。组合、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组合、单亲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孩子可能会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不足等。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例如,父母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兴趣培养等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要求,这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矛盾,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学习方法与成长规划问题。很多家长不清楚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既从学习上解放出来,又能取得好的成绩,也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同时,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规划方面也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大宝二宝亲子关系矛盾。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大宝二宝亲子关系矛盾也成为了一些家庭面临的问题。例如,大宝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嫉妒二宝等,二宝也可能会因为大宝的存在而感到压力。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叛逆等不良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叛逆、厌学、说谎、做作业拖拉、早恋等不良行为。家长需要正确认识这些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改正不良行为。良好习惯培养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如运动、阅读、理财、劳动等。但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亲密关系和情绪管理及专注力培养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处理亲密关系、管理情绪和培养专注力。但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可能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这些能力。0 - 6 岁孩子科学养育问题。0 - 6 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科学的养育方法。但很多家长在这个阶段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养育。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往往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愿,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达到某种高度,而这种期望可能与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兴趣不相符。例如,一些家长自身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便期望孩子也能复制自己的成功路径,为孩子安排了一条他们认为理想的成长道路,对孩子的意见听不进,对孩子的正当要求也不予满足。这种高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在学习上感到压力过大,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正如 “心理咨询与家长过度期望:青少年抑郁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 优艺墨堂” 中提到的例子,初中生小张的父母都是成功的企业家,对他寄予极高期望,要求他始终名列前茅。但随着学业加重和竞争加剧,小张成绩下滑,无法满足父母期望,感到压力巨大,最终陷入抑郁。

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子女思想品德修养及行为习惯养成。

许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眼睛只盯着分数,只要学习好,其它都可以不计较。这种观念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忽视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形成了陈旧的人才观,把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使分数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从而导致现在的家长大部分都重智力轻德育,重技巧轻能力。

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包括权威型、娇惯型、放任型、矛盾型等。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对儿童过分宠爱,过分关心,过度保护。对儿童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偏袒儿童的错误而不进行教育。在隔代教育中这种教养方式最为普遍,事事包办、呵护备至,妨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变成任性的 “小公主”“小皇帝”,且带来霸道的坏脾气。长大后面对社会环境容易受到挫折,灰心、失望、最终导致失败。专制型:专制型的家长以成人的想法苛求儿童,对儿童提出不合实际的要求,不鼓励孩子提问题和探索,强制孩子按家长意愿办事,用惩罚强制执行。这种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心理发育不正常,失去安全感,表现出恐惧、胆怯、情感冷漠等状态。还会导致孩子和家长关系对立,失去归属感,产生自卑感、厌学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产生轻生念头。同时,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怕事、说谎欺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在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上遇到困难。放任型:放任型的家长对儿童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不会教儿童规矩,无明确要求,对儿童言行不加控制,赏罚不明。这样的孩子容易认为自己在家庭中不重要而失去归属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也难以形成独立探索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自身素质不高,影响子女行为和教育效果。

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可能在言行举止、价值观等方面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家长爱喝酒、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出现自卑、脾气暴躁等问题。同时,家长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也会影响孩子的教育效果。

与孩子缺乏沟通,主动性不足且不适应孩子的知识接触面。

家长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与孩子沟通较少,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能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此外,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知识接触面不断扩大,而家长可能跟不上孩子的步伐,不适应孩子的知识领域,进一步加剧了沟通的障碍。

家庭不和谐,如离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家庭不和谐会对孩子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父母争吵会让孩子感到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孩子会试图介入父母的冲突,得不到关注时会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出现叛逆、有攻击性、逃避责任等心理问题。孩子还会因家庭不和谐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长期在紧张不安的环境中,身体也可能出现不适,影响身体健康。在充满矛盾与戾气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性格自卑、敏感怯弱、容易愤怒,甚至有暴力倾向,成为悲观主义者。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可能用肢体冲突等攻击性行为解决,引起同伴排斥,影响学习、工作与交流能力,阻碍长远发展。同时,从小目睹父母争执会影响孩子的恋爱观与择偶标准,对婚姻产生恐惧,难以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

隔代教育观念偏差,父辈与爷爷辈教育观念不一致。

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在外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管,这种隔代抚养带来了很多不利于儿童健康与成才的 “隐患”。祖辈与父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可能导致孩子在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出现问题,隔代教育关系调适困难。

社会文化环境缺陷,大众媒体等影响与学校教育不一致。

社会文化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大众媒体、社区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低估。如果这些影响和学校的影响不一致,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就难以发挥,难以实现理想的教育境界。例如,现今中小学生利用网络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而不是学习,这与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一致,影响了学校教育成果。

应试教育弊端,以分数论英雄影响家庭教育。

应试教育以分数论英雄,让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生活习惯、交友情况等方面。家长把辅导孩子做作业视为家庭教育重点,缺乏对孩子做人、做事等最基本内容的教育,这是家长角色的 “错位”。同时,应试教育也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让孩子不堪重负。如易中天先生曾说:最不能原谅我们的中式教育,他最不把人当人看。孩子为了考大学,凌晨五点多就得起床,晚上写作业写到十一二点,孩子受罪,家长也跟着受罪。

市场经济消极影响,如父母多采用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父母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忽视了精神激励。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只关注物质利益,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物质奖励也可能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一切都可以用物质来衡量。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用启发式教导替代批评。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不应一味指责,而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比如当孩子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错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激发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言传身教,做孩子的好榜样,培养成长型思维并传递给孩子。

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例如,家长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学习进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成长型思维,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能力。

引导孩子正向积极表达,避免贴负面标签和比较。

家长应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肯定。避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如 “你真笨”“你不行” 等,也不要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当孩子分享自己的作品时,家长可以用具体的赞美之词,如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很有创意”“这个故事很有想象力” 来鼓励孩子。

站在未来角度看待孩子,为孩子制定合适的成长之路。

家长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潜力,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规划。但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孩子共同探讨未来的方向,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例如,孩子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学习音乐的机会,鼓励孩子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思想引导法,结合孩子思想进行引导式教育。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式教育。例如,当孩子对某个社会现象产生疑问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目标鼓励法,设计学习目标激发孩子积极性。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让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孩子想要提高数学成绩,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每周的学习计划,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进步和成长。

形象感召法,家长做好表率,发挥感召力。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例如,家长热爱阅读,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在生活中表现出诚实、善良、勤劳等品质,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这些品质。

谈心疏导法,及时疏导孩子心理问题。

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通过谈心的方式进行疏导。比如孩子在学校遇到挫折,情绪低落,家长可以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勇敢面对困难。

生活调节法,调节孩子生活,增进亲子信任。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节奏,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可以通过一起参加户外活动、看电影、做手工等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增强亲子信任。例如,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散步,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同时也加强了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家庭教育工作网络,覆盖城乡社区,为家长提供便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培训系统,培养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提高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例如,政府可以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课程,邀请专家为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理念,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

学校强化家庭沟通与培训,发挥教育主动性,做好指导工作。

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发挥教育的主动性。通过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学校可以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授课,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日常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增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家庭努力提升专业家庭教育水平,注重榜样作用,改善亲子关系。

家庭要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可以通过阅读家庭教育书籍、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家长要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同时,要努力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共同遵守,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