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象为邻 共享绿色!《光明日报》聚焦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24-12-10 14:35  浏览量:7

12月10日

《光明日报》刊文聚焦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收容救助野象、建立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

制定“一群一策”“一象一策”管理措施等

对亚洲象及其分布区域的

生态系统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起到推动作用

初冬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深处,一头名为小强的亚洲象正灵活地卷曲长鼻,轻巧地将驯养员准备的胡萝卜送入宽大的嘴巴中。不远处,象宝宝景景跟随着象妈妈然然散步,格外温馨和谐。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其中西双版纳是云南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分布最多时有280头左右。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被收容救治的亚洲象正在觅食。徐鑫雨 摄

划建自然保护区、加强立法执法、野外收容救助、监测预警、跨境联合保护……多年来,随着我国亚洲象保护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在全球野生亚洲象数量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我国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至如今的300余头。特别是2021年,云南“短鼻家族”亚洲象群历时124天的“北上南归”之旅,“集体躺睡”等生动可爱的照片“萌”化不少国内外网友,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亚洲象保护。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保护中心”)副主任熊朝永从事亚洲象保护已经20多年了,回想起初遇然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然然是我救护的第一头小象。2005年7月7日晚,然然在一条河道里被发现,那时仅有3岁的它被铁夹夹伤,伤口溃烂,危及生命。”熊朝永说,“起初,然然非常不信任人类,完全不配合治疗。但它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有救助它的义务。”为了治好然然,熊朝永干脆把床铺搬到象舍旁,24小时守护在然然身边——治疗伤病、清理粪便、洗澡,他成了然然的“象爸爸”。慢慢地,然然逐渐熟悉环境并配合治疗,很快便康复了。2019年9月,17岁的然然成功繁育一头小象——景景。熊朝永常自豪地说:“我也升级成‘象姥爷’啦!”

在保护中心,像熊朝永这样的“象爸爸”还有20多位。在他们的细心照顾下,一只又一只亚洲象得以康复,重拾了生命——腹腔严重感染溃烂,被遗弃的羊妞前不久与“象爸爸”一同庆祝了9岁生日;受救助时身体消瘦,孤零零的小强已成长为健康活泼的“小伙子”;左前腿被缠绕勒伤,曾经生命垂危的龙龙如今体重已增至300公斤……

2018年闯到普洱闹市区的小象阿宝,经过行为矫正、野化训练后,2024年5月被成功放归野外,这是我国首次将收容救助的野象放归自然。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岗乡,“然然家族”和“短鼻家族”野象在水塘洗澡。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西双版纳,600台红外相机、177套智能广播、21个摄像头织起周密网络。“早上我们还看到阿宝的轨迹,它在距离保护中心10公里左右的地方自由活动。”保护中心监测室主任周晨浩说,阿宝放归自然后,保护中心仍要密切观察它后续能否与象群正常交流。

“这项工作的开展,得益于监测体系的建立。”周晨浩介绍,2019年,西双版纳借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建立起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采用无人机、红外相机、人工智能AI图像识别技术,加上地面监测人员,制定“一群一策”“一象一策”管理措施,实时掌握大部分亚洲象动向。

“是阿宝!瞧它吃着玉米,越来越壮实了!”如今,阿宝不仅胖了不少,还与其他野生亚洲象一同到野象谷附近饮水、洗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说:“我们一直在探索收容救助亚洲象的放归工作,阿宝目前正在逐渐融入象群,这是今后个体野外生存与基因交流的良好开端。”

“当前,云南正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涉及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相信将对亚洲象及其分布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陈飞说。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蔡飞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