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确实是个好东西!
发布时间:2024-12-12 03:53 浏览量:8
12月6日(周五)晚上,女儿陪老爸老妈到悉尼麦考瑞影剧院观看了中国电影《好东西》。
电影深刻描绘了一个聚焦于家庭和亲情的动人叙事,细腻地刻画了人物间的情感演变与个人成长的轨迹。
主角是一位性格坚韧的单亲妈妈王铁梅(宋佳饰),她带着女儿王茉莉(曾慕梅饰)搬到新家,结识了清醒恋爱脑的邻居小叶(钟楚曦饰)。这两位性格大相径庭的女性,在各自背负着过往伤痕与当前挑战的重压下,彼此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慰藉与支撑。
在王铁梅的生活圈中,还交织着两位对她影响深远的男性角色:前夫(赵又廷饰)的出现总能激起往昔波澜;女儿的鼓手老师(章宇饰),他的介入为铁梅的生活带来了一抹未知的色彩。
坚强的王铁梅,柔弱的小叶,看似性格迥异,两个极端的女性,在恰当的时间点有重叠、照拂、交集、相互关照、慰藉之处。如果说“女汉子”与“林黛玉”是女性的经典形象外,那么王铁梅与小叶就是女性经典形象的浓缩、写照和具象。她们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相知,于生活的点滴中找到了共鸣与扶持。
从剧本构思到角色塑造,该电影均展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而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影片同样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导演凭借精湛的摄影技巧与情感细腻的导演手法,不仅精准捕捉了角色内心世界的微妙波动,更将观众深深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情感世界。每一帧画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又能体会到人性中的温暖与希望。
可以说,这部电影不仅在情节构建与人物刻画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其视觉呈现与情感表达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堪称一部融合了深刻主题与精湛技艺的佳作。
具体来说,《好东西》好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好东西》是一部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深刻故事的佳作。
影片以其深邃的情感刻画与对生活微妙瞬间的精准捕捉,深刻探讨了女性的自我认知、家族纽带以及情感世界的多维度。故事背景巧妙地设定于上海的弄堂之间,那里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氛围与市井烟火,引领观众在欢声笑语中体悟人生,于温情脉脉中收获心灵的滋养。
角色刻画方面,影片展现了非凡的匠心。王铁梅的形象,以其不屈不挠的精神与非凡的勇气,成为了激励人心的典范;小叶则以其纯真无邪的善良与细腻入微的感性,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前夫的角色,虽带有些许滑稽与荒诞,却也不失为对人性复杂面的深刻剖析;而鼓手老师的憨厚与细腻关怀,更是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令人难以忘怀。
在探讨女性议题时,影片采取了别具一格的轻松幽默手法,巧妙地绕开了沉重压抑的叙述路径,使得观众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深刻的共鸣。导演邵艺辉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与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女性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蜕变,更引导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寻找到勇气、力量与爱的真谛。
影片通过淡化传统剧情框架,转而聚焦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实现了与观众心灵的深度链接。这种贴近生活的叙事策略,不仅让影片显得更加真实可感,也促使性别议题以一种更为自然、和谐的方式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引发了观众对于性别平等问题的深刻反思。幽默与日常情境的巧妙结合,不仅消解了性别议题的紧张对立,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观众对于这一议题的认识与重视。
影片在诸多方面均展现出高度的时代契合性与前瞻性,其角色设定、幽默元素及对话内容,无不洋溢着2024年都市生活的鲜活气息与精准描绘。例如,影片中铁梅于深夜时分,灵活驾驭平衡车逼退尾随者的桥段,既展现出如女鬼般的神秘莫测,又兼具女侠般的英勇果敢,这一设定无疑是对当代都市女性独立与智慧形象的生动诠释。
再如小叶这一角色,其对疫情之后物资囤积行为的细腻刻画,深刻反映了人们在经历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后对安全感的渴望与追求。而前夫哥在疫情冲击下失业,转而默默投身于专车司机行列的情节,则真实展现了现代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积极寻求转型的生活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小孩茉莉一角,更是以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纯真并存,引发了观众对于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深刻思考。有观众质疑茉莉的角色设定过于成人化,认为现实中的小孩不会如此表达。然而,这种看法实则是对当代儿童成长环境及心理特征的片面理解。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海量的知识与观念,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对世界的认知也更为多元。因此,他们往往能够以更加直接且深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女孩身上,这种特质表现得尤为明显。茉莉的角色,正是对这一现象的生动再现,她的话语虽然稚嫩,却常常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人不禁对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充满期待与敬畏。
第二,《好东西》讲述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女性现实主义,充满时代感。
王铁梅,一位曾在新闻界叱咤风云的名记,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无畏的精神,成为了舆论监督领域的佼佼者,深受社会各界的尊敬。然而,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王铁梅也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她选择离开传统媒体,转型成为一名公众号总编辑,并涉足直播带货领域,以全新的方式继续影响社会。
人到中年的王铁梅,其人生经历了诸多波折,从风光无限到辞职失业,再到重新就业,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然而,王铁梅并未因此气馁,她依然保持着坚强而倔强的性格,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公众号写作中,王铁梅逐渐将关注点从宏大的社会议题转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她深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共鸣。因此,她的文字细腻入微,深入人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关注。互联网之下,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与铁梅有关。
与此同时,王铁梅的前夫也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兼职开起了专车。而他的朋友小马和小叶,则是一支乐队的鼓手和主唱,他们同样在各自的领域内追求着梦想和热爱。尽管他们的职业选择与传统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在王铁梅的生活中,还有一位特殊的“母女”关系。她与女儿是真挚的母女情深,而小叶与她的“女儿”则是一种超越血缘的深厚情感。尽管这种关系并非亲生,但小叶对“女儿”的关爱和呵护却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亲生母亲。当小叶得知“女儿”患有眼疾时,她心急如焚,毫不犹豫地带着“女儿”前往医院接受治疗。这份真挚无私的情感,正是小叶儿时缺乏母爱和赞美的现实反噬。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女儿”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弥补自己童年时的遗憾。
然而,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无论是真母亲还是假母亲,都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急躁和焦虑。她们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却常常因为过于急切而失去了耐心和理智。餐桌上的谈笑风生和日常琐事中的争执与指责,成为了她们生活中的常态。但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构成了她们生活的真实底色。
王铁梅和小叶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母爱和成长的旅程,更是一次对人生选择和价值的深刻探讨。她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要以坚强和勇敢的态度去迎接和克服。
总是重复性悲惨叙事,不利于改善女性处境。换了一种幽默的风格,或许大众的接受度能更高一些。
在探讨女性角色与力量的广阔舞台上,王铁梅这一形象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非传统特质,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观察窗口。她并非无瑕的完人,却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在人生的每一个舞台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将女儿温柔地扛在肩头,到修理家电家具这些传统上被视为男性领域的技能,王铁梅都游刃有余,展现了女性的多面才华与不凡能力。
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王铁梅也曾迷失方向,直到最终领悟:完美不过是遥不可及的幻影。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成长与变化——她的每一件衣物上都巧妙地融入了寓意深刻的图案,仿佛是对自己人生轨迹的生动诠释。
在商业领域,王铁梅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创意。她与团队共同运营着名为“女子东西”的账号,这一名称巧妙地与“好东西”相呼应,寓意着女性创造与拥有的物品同样值得被看见、被珍视。他们不仅销售着名为“看不见的女性”的书籍,更通过这一平台传递着对女性价值的深刻洞察与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公司还运营着另外两个风格迥异的账号。其中一个以大胆前卫的内容吸引眼球,实现商业变现;另一个则专注于深度内容的创作,满足着对新闻理想与梦想有着不懈追求的观众。尽管其中一个账号曾遭遇封禁,但团队并未因此气馁,反而以更加坚韧的姿态继续前行。
尽管电影以温和的姿态呈现了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故事世界,但仍有部分观众对此表示不解甚至抵触。然而,这并不能阻挡我们继续探索与呈现女性力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王铁梅的故事与“女子东西”的独到魅力正是对这一探索的生动诠释与有力证明。
第三,影片对女性的镜像书写有高度的理解与情感相结合的特点。
在探讨该影片的艺术成就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其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深刻洞察与情感交融的独特手法。影片通过细腻入微的镜头语言,对王铁梅与小叶的日常点滴进行了多维度的镜像式描绘,仿佛一系列精心布置的透镜,时而放大,时而缩小,巧妙地将理智的辨析与情感的波澜交织在一起,转化成为对周遭事物及个体关系的伦理考量与理性驱动,进而激发观众将所见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意愿。对于穿梭于繁华都市中的众多心灵而言,这样的艺术呈现无疑是一种激励与启迪,即便是文学作品中常被描绘为冷漠无情的“死灵魂”,或许也能在这光影交错间寻回一丝温热。
影片《好东西》是在虚实相生、相得益彰的叙事策略中,巧妙地平衡了现实再现与艺术升华,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看到了自己或明或暗、或善或恶的镜像投射。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影片以喜剧为外壳,包裹着深刻的悲剧内核,让观众在嬉笑怒骂间体味到人生的复杂与多元。尤其是单亲母亲这一角色的真实刻画,不仅撕去了艺术作品中常见的美化面纱,更以一种幽默而富有创意的方式,如小叶聆听母亲家务声的片段,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并珍惜那些日常中被忽视的美好与温情。这样的呈现,不仅触动了观众对于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更激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细节的重新发现与珍视。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以一种温和而潜移默化的方式,从女性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女性所面临的多重困境与挑战,同时巧妙融入了女性主义的理论思考。这种寓教于乐的表达策略,避免了直接的说教与现实的沉重展现,而是以一种更加聪明、更加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观众形成对于性别平等、女性权益等问题的正确认识。
例如,通过9岁小女孩的纯真视角传递月经非耻的观念,或是直接展现女性对性欲望的合理追求与满足,以及将单亲妈妈的生活状态真实无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都体现了影片在叙事策略上的高超与独到。
该影片以其对女性形象的高度理解与情感结合,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艺术再现,成功地在观众心中播下了思考与共鸣的种子,为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第四,深刻地描绘了人间情感的多样面貌。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目睹了爱的各种形态,包括母爱的深沉、友情的坚固、爱情的温馨,以及对生活无尽的热忱。
王铁梅与女儿茉莉之间的情感纽带,尤为触动人心。她为了茉莉的成长与幸福,毅然决然地调整了自己的生活轨迹,展现出一种近乎牺牲的母爱。在茉莉面前,她以坚强示人,但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无奈,同样令人动容。茉莉对母亲的爱,则是一种纯真无邪的表达,尽管偶尔会与母亲产生误解,但她对母亲的爱与祝福从未改变。这种母女情深,让人深感温馨与感动。
王铁梅与小叶之间的友情,也是影片中的一抹亮色。她们在困境中相遇,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她们的友情,纯粹而真挚,没有丝毫的杂质。这种友情的存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能够与我们心灵相通,共度风雨。
影片中的爱情线同样引人深思。铁梅与鼓手老师之间的情感,建立在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他们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辞藻与激烈的情节,却充满了温馨与甜蜜。这种平凡而真实的爱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本质与真谛。
此外,小叶与小胡医生之间的情感纠葛,也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爱情的形态。小胡医生(任彬饰演)已经离过婚,并不想走入一段新的婚姻关系,言外之意就是想保持这种经常性的肉体和情人关系,而没有婚姻的压力和负担。小叶为了与小胡保持一种更为自由的关系,不惜撒谎称自己有一个女儿。这种行为虽然并不值得提倡,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爱情时,可能会做出的选择与牺牲。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影片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王铁梅与小叶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时,没有选择逃避与放弃,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这种精神,不仅让我们深受鼓舞,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从叙事架构来看,这部电影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剧烈戏剧冲突与跌宕情节,转而以一种更为平和、内敛的方式展开故事。剧中人物虽有各自的性格缺陷与情感纠葛,却并未陷入过分夸张或戏剧化的表现之中,这种恰到好处的处理,使得影片在保持真实感的同时,也赋予了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
第五,影片中的台词值得回味。
该片的剧本经过精心雕琢,以三位不同年龄层女性的碰撞和成长为主线展开叙述,文本层次丰富,同时给观众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展现了较高的艺术灵性。
影片中的对话字字珠玑,偶尔穿插的幽默元素更是让内容妙趣横生,即便是诸如“女明星也要做无偿家务劳动”这样一句看似平淡的台词,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深意。
“正是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观。”这句台词深深触动了我,成为该片中最令我动容的言语。孩子们纯真无邪,往往能直言不讳地道出大人们讳莫如深的话语,为整部影片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
孩子的直言虽然稚嫩,却能引发观众在欢笑之余陷入深深的思考。影片的情节设计扣人心弦,台词更是别具匠心,全程交织着欢笑与泪水的情感波动。特别是当小女孩初次登台击鼓表演,母亲温柔开导她的那一幕,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影片中,通过孩子们对母亲家务活动的声音猜测,这一桥段无疑将在电影史上留下温馨而深刻的一笔。它将母亲那些不易察觉的辛劳具象化,仅仅“做饭”二字,便足以涵盖无数细微而繁复的劳动……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女性劳动的声音同样构成了世界的旋律,这份表达既浪漫又壮阔。母亲,无疑是创造世界的人。
有一幕戏剧场景,至今仍然萦绕于心,令人难以忘怀。
这是王茉莉倾听小叶播放的音频素材。在这段描绘中,王茉莉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系列宏大的场景,然而,这些场景却巧妙地映射为女性日常家务的种种形态。例如,她将暴雨比作煎鸡蛋,龙卷风则化身为吸尘器,而榨汁、打包、做饭等家务活动,则如同连绵不绝的风景线,铺展在她的想象之中。这一构思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以一种更为高级和隐晦的方式,传达了家务劳动的繁重与琐碎,相较于直接呼喊“我是多么辛苦”的直白表达,这种方式显然更加含蓄而有力。我深信,这段充满创意与深度的家务“奇观”,将会成为人们反复品味的经典片段。
这部影片不仅在台词设计上独具匠心,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思想启发。它摒弃了刻板的说教方式,转而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感受到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电影中,茉莉询问小叶:“女孩应该如何打鼓?”小叶的回答掷地有声:“你怎么打,女孩就怎么打。”这恰恰揭示了女性应有的态度:我们无需遵循他人设定的规则,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激情去生活与创造。我们不应被父权社会的既定观念所束缚,而应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自由。
王茉莉,一个在铁梅的悉心教导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少年女性,她不仅勇敢正直,更拥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在面对月经这一话题时,她能够坦然自若地表示:“这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世界上一半的人都会流血的。”这种开放而自信的态度,无疑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女性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从容与坚定。
在探讨当代社会对于女性声音接纳与理解的复杂性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一篇由铁梅女士撰写的关于单亲妈妈生活体验的稿件。该文章发表后,意外地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中不乏来自女性群体的负面评价。针对这一现象,一位同事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大部分恶评都是女性,你以为你在解放人家,但人家不领情。”这种现象在网络空间中尤为显著,被形象地称为“我女我也”的悖论,揭示了女性内部在观念与立场上的多样性。
影片中,三位男性角色的塑造也为我们提供了审视性别议题的新视角。特别是章宇所饰演的鼓手角色,他在一段对话中表达了自我反思:“我都跟父权决裂了,我还是个loser?。”而更引人深思的是,在与铁梅亲密接触之后,他与铁梅关于色情内容的讨论。章宇提到:“我看黄片里都是这样。”铁梅则尖锐地指出:“那都是男导演的意淫,其实没人喜欢!”“ 也有人喜欢的” “你可以问我!气氛不会被礼貌破坏。”
至于赵又廷饰演的前夫角色,则通过一段讽刺意味浓厚的对话,揭示了男性在性别平等认知上的矛盾与局限。他自称阅读过上野千鹤子的书,意识到自己是性别不平等中的既得利益者,然而,在言谈间却不自觉地流露出:“你们实在太不努力了,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男女平等呢?” 这种言论,无疑是对女性持续斗争的一种忽视与轻视。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他将自己与其他父亲进行比较时,女儿茉莉的反问直击要害:“爸爸,我是你亲生的吗?这不都是你应该做的吗?”大部分男性在家庭分工中,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都要大肆宣扬,觉得自己是特例,却觉得女人那样做就是理所当然。
影片巧妙地运用滑稽戏般的丑角形象来塑造男性角色,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角色的可爱与亲切。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避免了对男性的丑化或贬低,更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发了观众对于性别平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好东西》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杰作。它不仅展现了强大的艺术魅力,还深刻地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让人们在震撼中领悟到生命的深层含义。在观赏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它不时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带来一阵阵强烈的情感波动,而不仅仅是浅层的微笑。更多时候,它以细腻的手法和深刻的寓意,在无声无息间拨动心弦,引人进入深邃的思考。
影片并未依赖震撼的视觉特效或扣人心弦的情节转折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是凭借其独特的韵味深深吸引并锁定每一位观众的心神。引领观众踏上一段心灵之旅,在光影交错间,收获对生活的全新理解与感悟。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历程中,我完全沉浸其中,心无旁骛,甚至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未曾有过片刻的分心或想要查看手机的冲动。这一体验,对我而言,是对影片在故事讲述与情感渲染方面卓越能力的有力证明。
因此,我敢说,《好东西》确实是个好东西!是一部值得观赏与剖析的电影佳作!(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