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联盟:“爸爸不忠,但我更恨妈妈!”

发布时间:2024-12-18 11:49  浏览量:7

上周收到一个特别的留言,不是原配妻子,而是替妈妈来求助的女儿。

老师,你好,我是一个正在读高二的女生,今天鼓起勇气向您求助,是为了帮助我的妈妈。

三年前,我发现爸爸不忠,妈妈虽然坚决不离婚,但情绪变得极不稳定。

此后,每当爸爸不在家,妈妈就会向我发泄她的不满,讲述她的辛苦和爸爸的不堪,让我对爸爸也心生埋怨,而每当爸爸回家后,她又总爱让我充当传话筒。

我小心翼翼地传达着爸爸的话语,但每次这样做,就像是往妈妈心中的火药桶里扔了一根火柴,她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哪怕是我无意间将水洒在了桌子上这样的小事,也会成为她暴怒的导火索。

她常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和“我忍这么久,还不都是为你好”,这让我背负了沉重的负罪感。

直到有一天,我回家看到妈妈和另一个女人撕扯,爸爸在旁推搡,我深感恐惧和厌恶。

我恨爸爸的背叛,恨那个破坏我们家庭的女人,但我更“恨铁不成钢”,恨妈妈,为什么要忍受这样的屈辱和痛苦?还要把情绪转嫁到我身上?

这不仅伤害了我,也伤害了她自己。我希望老师能帮我,帮帮我的妈妈。

读完这段留言,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个家庭关系的沉重与压抑,孩子深陷其中,却又不知如何改变。

这种关系模式,其实就是典型的关系三角化。

什么是关系的三角化呢?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时常上演着这样一幕:

当父母之间出现了冷战或是意见上的分歧,他们往往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避开对方,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无辜的孩子。

“孩子,你来评评理,看看这事儿该怎么办?”或是“儿子,你觉得爸爸/妈妈做得对不对?”

这样的话语,成了他们间接沟通的桥梁。

既避免了两人的正面冲突,还借由孩子,来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情绪。

就比如留言中的孩子,妈妈会让她去当传话筒,就让她不知不觉被卷入父母的矛盾中。

妈妈通过向她诉苦,以及发泄情绪,将自己和孩子紧紧绑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情感的三角。

孩子成为了妈妈的情感寄托,也成为了妈妈痛苦和愤怒的宣泄口。

这种三角关系让孩子深陷其中,既无法逃离妈妈的情感依赖,也无法摆脱爸爸的背叛带来的阴影。

这种做法,看似是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实则是在避免直接面对和解决夫妻间的根本问题,也把孩子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这就是所谓的三角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当某一个家庭成员,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孩子,被长期用作解决另外两人(比如父母)的矛盾时,他就是被三角化了。

被三角化的人,不仅要承受自己原本的情感负担,还要背负起他人的矛盾和情绪,这往往会导致他陷入深深的困惑和痛苦之中,难以自拔。

家庭治疗大师,发明三角化概念的鲍文(Murray Bowen)甚至指出:

许多精神疾病的本质,都可以追溯到关系的三角化问题上。

尤其是当我们遭遇老公背叛后,很容易将孩子牵扯进来,从而让夫妻双方的冲突和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或转移,这时,一个三角关系便悄然形成并逐渐稳固。

然而,作为被卷入的第三方(孩子),其焦虑程度却会急剧攀升。

如果未成年人长时间且频繁地陷入被三角化的处境,他们就非常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困扰、行为上的偏差,或是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家庭中出现的三角化关系呢?

当夫妻间出现任何矛盾或者危机时,我们作为成年人,如果不想离婚,那么,为了改善家庭关系,你需要主动积极地寻找婚姻矛盾或者危机的核心问题所在,然后去处理。

如果我们总是期待对方改变,那么关系很可能永远无法得到改善,因此你要先迈出破冰第一步——从自身开始转变。

因为你的改变,不一定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你对家庭负有更大的责任,你拥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健康的心态。

你率先做出妥协和让步,是因为你更懂得包容,更懂得如何去爱这个家。

如果想要让孩子避免被三角化,就要避免将情绪和注意力转嫁给孩子,夫妻二人独立解决问题。

这就是一个反三角化的过程——让夫妻回归二人世界,直面并解决问题。#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