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解铃人” | 温暖陪伴助力矛盾化解两大绝招,化解夫妻矛盾

发布时间:2024-12-18 12:27  浏览量:4

“请你们帮帮我,我和爱人一直在冷战,我想要离婚,但是他不同意。”这是居民曲女士打来的求助电话。经沟通了解,曲女士是全职妈妈,平时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和爱人的起居生活,爱人范先生上班早出晚归。近期两人发生了几次争吵,一直处于冷战状态,双方互不理睬,夫妻之间基本无交流。曲女士觉得很委屈,提出离婚,但爱人不同意离婚,双方僵持。

诉情大法明症结

杏林街道红梅调解室的调解员红梅大姐了解情况后,分别约见了求助人曲女士和其丈夫。双方见面后,红梅大姐通过耐心引导,双方当事人都倾诉了自己的委屈和不满,生活当中一些琐事矛盾引导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化解,所以日积月累,导致矛盾激化。红梅大姐分析夫妻双方还存在感情,没有达到要离婚的地步,双方症结点出在沟通欠缺、拉不下面子、过于较真等夫妻之间常出现的矛盾点,红梅大姐针对两人情况,进行了第一轮背对背调解。

化情大法解纠纷

在背对背调解时,红梅大姐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一方面理解全职妈妈的不易和在外打拼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觉察在情绪后面双方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夫妻之间的感情。通过引导,双方的情绪得到了缓解。红梅大姐适时将两人约到一起,进行了面对面调解。调解室里放着轻缓的音乐,红梅大姐让两人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都表达了自己的诉求,而且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一个家庭需要大家共同用心经营,才能和和美美”。在红梅大姐耐心细致的劝解后,两人都放下了心中的芥蒂,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今后会多沟通、多交流,做到互相谅解、互相信任,以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目的,理智解决问题,共同经营好家庭。

“望闻问切”疗愈家庭之伤

近年来,杏林街道妇联整合“三所一庭”的专业优势和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党员红色管家等基层治理的多元力量,针对家庭矛盾纠纷,成立了家事调解室,通过“望闻问切”疗法,辅以“情理法”为药方,坚持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望”:杏林街道家事调解室实行调查员制度,在接到当事人纠纷诉求后,调解员联合网格员、党员红色管家等力量开展初步信息的摸排,了解矛盾纠纷的客观因素和表现,使调解员对矛盾纠纷的事态发展和真实性进行初步研判。

“闻”:当前社会,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涉及夫妻矛盾、亲子矛盾、养老矛盾等方方面面,需要调解员不仅需要一定的调解技能,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心理常识。为了加强调解队伍的业务能力提升,杏林街道妇联联合司法所常态化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通过模拟实操的方式,提高调解员应对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

“问”: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都说“家丑不可外扬”。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时坚持用好诉请大法,引导双方当事人把真实想法和诉求表达出来,采用背对背或面对面的形式,深入探讨矛盾的症结点。当事人吴某提出与丈夫离婚案件时,最初吴某称丈夫酗酒,对家庭不负责。经过调解员多轮的沟通,最终发现两人矛盾的症结在于婆媳矛盾和隔代教育问题。

“切”:针对复杂矛盾纠纷,家事调解室调解员会同司法助理员、派出所警员、律师力量进行分析研判,找准症结点,精准化解。家住某小区的杨某,正在某小学三年级就读,学校反映其家长经常对孩子有打骂的行为,不让孩子上学。调解员接到情况后,到学校、小区和家中了解情况,发现杨某为单亲家庭,平时孩子跟父亲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父亲是货车司机。因婚姻的失败,孩子父亲情绪不太稳定,经常把脾气发到孩子身上。对这种有家庭暴力的案件,派出所对施暴者进行法制教育,妇联建立重点人员台账,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妇联联合社区和学校开展常态化家访,及时了解家庭动态。邀请父亲带孩子参加亲子互动游戏和家庭教育讲座,培养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让父亲学会如何教育。在持续关注下,该家庭的矛盾纠纷趋于稳定,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也逐渐正常。

化矛盾、促和谐,杏林街道家事调解室充分发挥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作用,从事前深入调查了解,到事中的耐心调解,再到事后的动态跟踪回访,及时为妇女儿童排忧解难,深受广大妇女儿童群体赞誉。自家事调解室成立至今,共化解各类家庭矛盾纠纷400余件。2024年3月,红梅调解室被安徽省妇联授予“皖家平安”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示范室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工作室的高度认可,也更加激励工作室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及调解服务水平,为服务妇女儿童、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幸福家园献出爱心、智慧和力量。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