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工耳蜗手术,助力六岁女童重获 “新声”
发布时间:2024-12-24 18:55 浏览量:3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4日讯(通讯员 李雅雯 记者 王璐)家住龙山县的涵涵(化名)今年6岁了,在出生时听力筛查未通过,1月后去医院进行耳道耵聍取出后再次检查,听力筛查通过,后来父母便再也没有为其复查听力。在涵涵2岁多的时候妈妈发现她的语言能力比正常儿童差,家长带他到医院检查,诊断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当时医生建议佩戴助听器先佩戴助听器3-6月,效果不好再行人工耳蜗手术,经过语言训练以后,能发简单的词,但吐词含糊不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受限,一直不能入院手术。直到2024年12月20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为孩子实施了人工耳蜗产品免费的手术,涵涵家长一直牵挂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什么是人工耳蜗呢?
人工耳蜗(或仿生耳)是一种帮助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该装置能把外界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绕过受损的毛细胞(感音性聋患者内耳受损部位)直接刺激听神经,从而将声音信息传递到大脑听中枢,使耳聋患者听到声音。
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黄敏教授提醒广大家长,要保护好孩子听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出生时听力筛查结果
目前国家要求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必须进行听力筛查检查。如果第一次筛查有未通过,需在生后 42 天进行复筛。如果复查仍未通过,3个月内需要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干预。即便是初筛通过了的宝宝,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当时的检查结果而放松了警惕,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如家族中有耳聋患者、母亲怀孕时有过宫内感染、孕期使用过药物、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多胎妊娠、脐带绕颈、难产、剖宫产、出生时有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不论听力筛查是否通过,都必须要定期随访。听力诊断异常的婴幼儿,3岁前每3~6个月随访并评估1次;对听力筛查初/复筛都通过了但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以及未通过复筛但在诊断程序中评估为正常听力范围的婴幼儿,因其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迟发性听力损失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儿童,故应定期跟踪追访每年至少1次直至6岁。
2.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要积极治疗,以免炎症扩散累及耳朵。
3.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避免使用某些可能引起耳聋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4.监测周围环境的噪音强度,定期体检的同时检查听力等。一旦出现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听力障碍患儿早检查、早治疗
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见耳朵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在生活中,很多孩子由于家长的疏忽,往往在2岁、3岁以后才发现宝宝的听力有问题,有的甚至到学龄期由于患儿学习成绩差,才发现;而婴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此期间宝宝如果发生听力障碍,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发育迟缓。
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的家长或看护者是可以从下面一些信号中发现问题的:
1.婴幼儿期:
(1) 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没有反应。(2) 3-6个月:不会寻找声源。(3)6-9个月:不会望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4) 9-12个月:不懂跟从一个动作的指示,例如:把球拿给我。(5)12-15个月:未能说出第一个单字,例如:爸、妈、灯、车。(6) 15-18个月:对您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7) 18-24个月:未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8) 24-30个月:能说出的字少于100个。(9) 30-36个月:未能运用4至5个字的句子。
2.学龄前期或学龄期
(1) 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会问“什么”或者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
(2)孩子与人交谈时,习惯眼睛紧盯着对方的嘴。
(3)孩子无反应或反应迟钝,如果在孩子的右方喊他时,他不能准确地把头或身子转向呼唤人的位置,而是转向相反的或者其他的什么方向。
(4) 发音不准确,讲话不清楚,而以为孩子是撒娇故意这么说的。
(5)喜欢将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上述现象,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对确诊了的听力损伤,依据听力损失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等。
附:免费人工耳蜗产品申请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