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下时评丨探寻作业辅导“正确模式”,重拾亲子美好时光

发布时间:2024-12-25 09:32  浏览量:4

近日,关于“辅导作业”的新闻接连冲上热搜。先是杭州一名35岁女性,被孩子学习时拖拖拉拉的行为气得血压飙至240毫米汞柱;没几天,一位“80后”爸爸在辅导儿子写作业时,气到呼吸困难,医生诊断为心肌梗塞。

消息一出,引发家长广泛共鸣。“都是眼泪啊!”“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呜嗷乱叫。”“有一种崩溃,叫陪孩子写作业!”为什么一辅导作业就压不住火,从亲子互动转变为“战场”呢?其背后折射出的教育焦虑、亲子沟通误区,恰是亟待拆解的关键问题。

当下竞争激烈,家长视成绩为孩子未来成败关键。很多家长下班吃过晚饭就开启了“教师”模式。要么坐在孩子旁边陪伴监督,要么“现学现卖”抽查讲解。但是由于多数家长未接受专业教育指导,对孩子学习规律和心理状态把握不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一道算术题讲多遍仍不懂,拼音反复教仍混淆,家长语气不自觉严厉起来,孩子在斥责下更紧张,错误增多,导致怒火中烧,双方关系紧张,并形成恶性循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孩子的起跑线有两条,一条是家长的,一条是孩子的。学习不仅要从娃娃抓起,更要从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抓起。对家长来说,认知水平和选择方向是孩子起跑线中的那条助跑线;对孩子来说,何时醒悟、发奋读书何时就是他的起跑点,少年李白的起跑点,就是他看到老太太磨杵成针的那一刻。

分数是重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在孩子成长的起点上,家长的思路几乎决定孩子的出路,把起跑线理解为孩子从第一次考试的成绩,而忽略自己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家长责任,是不理性的。把两条起跑线都压到孩子身上,只会让孩子不堪重负、无所适从。认清孩子每个阶段的特点,尊重其成长路径和个体差异,当家长调整好情绪,多点耐心和鼓励,辅导就会事半功倍。

除了家长的“觉醒”之外,学校和社会也不能缺位。有关部门应当优化作业设置,摒弃大量机械、无效的习题和形式主义的“打卡”,精心规划兼具趣味性与生活实用性的作业,唤起孩子主动学习的热忱。作为学校,应当精准反馈孩子在校情况,让家长辅导有的放矢;可以链接资源,组织开展家长培训讲座,分享有效辅导策略知识,为家长充电赋能。作为社区或者社团,则可以组织一些亲子互动活动,舒缓家庭日常紧绷神经,营造和谐共育的友好氛围。

教育界有句至理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以平和之心为舟、科学方法为桨,才能平稳穿行知识传授之河,驶向孩子健康成长、亲子亲密无间的彼岸。希望家长和孩子能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一起见证学习和成长的乐趣。

文:陌语

审核:亓浩波

编辑:陈媛媛

校对:李腾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