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会:42位妈妈仅一位爸爸,暴露三个家庭教育问题

发布时间:2024-12-30 20:10  浏览量:3

导读:小学生家长会,一般一个学期开2次,一次是开学第一个月内,一次是期中考试以后(有些学校会在学期末安排家长开放日)。你们那边的学校,多久开一次呢?

大宝所在的学校,一般一个学期会有2次“家长开放日”,也就是家长会。让家长跟着体验一下,学生们上课的状态,然后再集中在一起,跟老师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

这次“家长开放日”,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班上45个孩子,除了两位家长请假,其他都到齐了,但只有一位爸爸,其他42位,都是妈妈。

那位爸爸坐在后面的角落里,不好意思跟其他家长交流,表现得也有些局促。等到一节课过去,再开始上课,就不见踪影了。后来听班主任说,是临时有事儿,先走了。

跟其他班上的妈妈聊过,她们表示,每次开家长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妈开会”,没见有爸爸来参加。

为啥小学生家长会参加的都是妈妈?

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我和大宝班上的一位妈妈聊了一会儿,她说,现在家长会,就是“妈开会”,哪有爸爸什么事儿?单位请假给娃开会的,也是清一色妈妈,爸爸们好像默认自己“不属于”这个会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做过一项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超50%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母亲在唱独角戏,30%的家庭能做到父母共同负责子女教育,而父亲担起主要教育职责的家庭仅占10%左右。

为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我跟大宝的班主任,聊过这个话题,她的回答,还挺中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班主任坦言,其实不是爸爸们不想参加,而是有些客观原因存在,而这些,是当下教育环境中,很难马上改变的,也没办法说,不参加孩子家长会的爸爸,就一定不负责。

就拿家长会的频次来说吧,咱们学校是一个学期两次,有些学校,一个月可能就一次,有些爸爸工作特殊,需要出差、加班,不一定可以参加。

而且,家长会一般是在工作日的上午或者下午,如果要来参加,就得请假。在这方面,男性请假,好像没有女性更方便一些(就大多数工种而言)。

还有,家长会主要是沟通孩子的情况,爸爸一般都比较内敛,很少有健谈的,沟通起来,不是很方便。

你看,咱们班上来的都是妈妈,还有些不爱表达的,我都得追着去说,追着问孩子在家的情况,不然,根本没办法建立沟通。

听完班主任的话,我忽然对“爸爸不怎么参加家长会”,有了新的看法。即使不来参加家长会,也不能表示,爸爸对孩子的情况不关注。只是在沟通、时间等各种因素促成下,好像妈妈来参加更合适一些。

“妈开会”暴露三个家庭教育问题

慈溪市庵东社区教育中心的陈老师发起的一项“谁经常参加你的家长会”一项调查中,64%的学生选择“母亲参加”,选择“父亲参加”的只占30%。

还有一项关于“孩子有了心里话最先告诉谁”的调查显示,500个中小学生中,58%的学生选择“告诉好朋友”,18%的学生选择“告诉母亲”,只有4%的学生选择“告诉父亲”。

由此可见,父亲和子女的心理上,有较大距离。作为父亲,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而这也暴露出三个家庭教育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

曾经有老师在中小学生群体做过调查,主题是“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个人一起做游戏,你会选择哪位?”

三分之二的孩子,会选择“爸爸”,但除此之外,无一例外都会选择妈妈,比如,希望谁辅导你写作业,希望谁接送你上学等。

也就是说,男性长辈对孩子来说,由于性别特征,是可以帮助维护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的,但整体来讲,女性长辈在生活中,帮助孩子更多。

比如,学习语言、日常生活、玩玩具、写作业等,这些都是需要方法和艺术类型的,明显妈妈的优势更高。

Tips:孩子跟妈妈一起,更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跟爸爸在一起,则拘谨了很多。或者,关注度更多放在冒险上。

第二个问题:家庭分工没有包括“合作育儿”

Running a family is like running a company。翻译成中文:“经营家庭,就像经营一家公司”。

的确如此,我们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是有分工的。爸爸、妈妈、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岗位职责。

但在父母角色分配上,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天然地认为,爸爸只负责赚钱,妈妈只负责带娃,两个角色是独立开的。

养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合作养育”,也就是合作式育儿。不管是谁,都要有担负育儿责任的概念,孩子不是隶属于某一个“部门”的。

第三个问题:性别刻板印象明显

有心理学家经过12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的越多,孩子在学校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以后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不论男孩女孩。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男女性别差异大,父亲参与和母亲参与,是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帮助孩子变得更好。

大众中的“性别印象”,是基于对男女属性、特征或者是角色的普遍看法。比如,家里有男孩的,爸爸参与多,有女孩的,基本上妈妈照料,或者是,觉得母亲应该照料孩子。

这种刻板印象,加剧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甚至有研究发现,因为这种刻板的性别印象,提升了辍学率。

那么,家长会,到底是爸爸参与好,还是妈妈参与更好?其实,没有统一的答案,更多还是看,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程度,选择更合适的人。

一个“合格”的家长会人选,应该具备下面的几点:

✔善于跟老师沟通,可以获取更多关于孩子的信息;

✔了解孩子的日常情况,并能准确传达给老师;

✔有正确的育儿观念,能公正看待孩子的成长问题;

✔请假方便,且不会对工作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会后可以跟家人、孩子很好地沟通。

如果能满足这几条,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家里的老人参加家长会,其实都是可以的。

枕边育儿寄语:

看起来只是一个学期几次的家长会,但背后暴露的问题,却值得每位家长深思。毕竟,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助力!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