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怎么就成了“破坏兴趣的班”?

发布时间:2025-01-02 15:08  浏览量:2

本文授权转自: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肖锋

帮忙出出主意,我要崩溃了。

我不赞成小孩课外一对一,还有兴趣班。

一是没啥钱,二是真没必要。

可是,我老婆,被一群闺蜜洗脑,还有机构洗脑。

疯狂给小孩报一对一,还有兴趣班(小孩目前小学四年级)

英语一对一:600元两个小时(机构名师)

数学一对一:800元两个小时(机构名师)

美术兴趣班:160元一节课

音乐兴趣班:180元一节课

跆拳道兴趣班:170元一节课

记忆思维强化班:300元一节课(海归名师)

科技拓展兴趣班:280元一节课(海归名师)

周末两天,从早到晚,小孩满满当当。

小孩也不敢说什么,硬着头皮上。

关键是我,扛不住了。

老婆全职带小孩,一周这么多钱,都是我掏,我哪里有这么多钱?

只能薅我爸妈养老金。

问题是,现在还是小学,初中高中,都还没开始,以后花钱只能更多。

一跟老婆商量,老婆就两句话:

“别人家小孩都这样,我们家小孩为什么不行?

既然养不起小孩,我们生她干什么?”

哎,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白滔滔老师把这封“求救信”转给我时,我有两个反应:

第一, 教培的冬天过去了,“一对一”成了最热增长点;

第二, 兴趣班走火入魔了。

明明知道事情肯定不对,但大家无能为力,这叫社会困境

那封信里,做爸爸的,做妈妈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手上都不掌握正确答案。于是,行动力强的妈妈就拼命追赶时代的车尾气,跟闺密们同辈们搞军备竞赛;持怀疑论的爸爸虽然并不赞成这种卷,但他唯一用来说服伴侣的理由只有钱的问题,当然反对无效。

在孩子的未来面前,钱是问题吗?当然不是。但卷是出路吗?肯定也不是。怎么评判这种社会困境?让我们回到初心,回到原点,回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按照马斯克第一性原理(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指问题的最基本、最不可分割的原理或概念):兴趣班的第一目的是什么?

钱是手段,卷是手段,真正的目的,不就是让孩子成才吗?成为适应未来的人才。那么,英语、数学、美术、音乐、跆拳道、记忆力、编程……哪一项能让孩子未来活得更好?

其实答案很简单:什么都追,最后什么都学不好。反之,哪怕只有一样,孩子能坚持下来,坚持一辈子,哪怕不做到极致,做到平均水平以上,都能构建自己的能力护城河。猎人上山打猎,看见什么都追几步,多半啥也打不着,但如果对于某一类动物的习性动作出没路线了如指掌,绝对不会空手而回。

电影《后翼弃兵》剧照。

选择兴趣班的基本逻辑

这封信里的爸爸写了这么多问题,但没有一字一句提到,孩子究竟对哪些学习感兴趣,又对哪些学习烦透了——或者,孩子是不是已经忙到根本无暇顾及兴趣不兴趣?

可是,兴趣班的第一目的,不就是放大孩子本身的兴趣吗?——注意,我说的是“放大”。孩子在兴趣班能如鱼得水的前提,一定是他有真兴趣,可以不断平方级地裂变。

兴趣班第二重要的是什么?发现禀赋:我们不知道孩子天赋是哪一方面,可以用兴趣班来做尝试,留下能坚持的,退掉根本学不进去的。真正的天赋,一定是能让孩子轻松掌握,并且迅速乐在其中的事。他们学得越快,接受度越高,内心的愉悦感一定越强。

孩子本来对某门课没兴趣,被家长赶鸭子上架塞进兴趣班,那就是精神折磨——千万不要指望在学习这件事上会日久生情,强行灌输的“兴趣”,可能只会把“不讨厌”变成“厌烦”。除非孩子遇到非常非常优秀的老师,可以让他冲着学习体验坚持下来,但这概率太小了,我们不讨论。

我觉得,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目的就不纯,有的是为了超前学习功课,有的是为了高考加分博个大学敲门砖,有的纯粹是为了缓解家长自己的焦虑,也有的是为了弥补家长自己的遗憾,但真正站在孩子角度思考的家长,真的不多。

因为从这封信上,我看不出孩子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以没办法去分析这一大堆兴趣班的取舍规则,我只能列几条兴趣班取舍的基本逻辑,供这位爸爸参考:

1、 这个班是会增强孩子的自信,还是打击孩子的自信?

好的兴趣班,一定是能让孩子对自己感到骄傲的。通过掌握新技能或在特定领域取得进步,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都会得以增强。而坏的兴趣班,特别是一对多的大班,若孩子跟同学们相比明显落后,学习进度明显偏慢,也得不到老师的重点培养,对孩子的自信一定会是个打击。

2、 这个班里学的东西,孩子在无聊时会主动“玩”吗?

不管是对于成年人还是孩子,兴趣,是抵抗无聊人生的最佳方式。对于学业本就紧张的孩子来说,兴趣也是一种放松和减轻学校压力的方式,是一种精神上的放飞和出口。给孩子选兴趣班之前,不妨先想想,他或她在无聊的时候最喜欢干什么?

3、 兴趣班能不能让孩子接触更多伙伴?

我从来认为,一对一更适用于高阶段的定向辅导过程,而不是兴趣试错的过程。在试错过程中,让孩子通过兴趣班结识更多同龄人,建立学校之外的伙伴群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会沟通、互助、合作,或者学会一起做一些兴趣项目,一起游学。不管孩子这个兴趣是否能坚持下来,这段时光都会是有价值的。

如果家长不是从小就决定了让孩子走艺考之类的道路,那么兴趣班的定位,首先是一个人生的B计划,是打造未来第二职业的技能基础;其次,它也是让娃拥有丰富人格魅力的方法,体验世界丰富性的路径。所以,兴趣班可以有,但走火入魔就不可取了。

在这个方面,我个人建议,孩子的爸爸妈妈不要舍本逐末,不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研究兴趣班能加多少分,研究别人家孩子报了什么班上面,而是把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

外国孩子卷不卷兴趣班?

我问过小女儿:你要报啥课外班?

她问:啥叫课外班?

我说:就是数学啊阅读啊音乐啊绘画啊什么的。

她有点惊㤉:“那不是我们学校都有的吗?”

是的,在加拿大,小学除了语数英(二外)外,还有丰富的ART、体育、野外活动(field trip),甚至还有三年级的娃不懂的职业素养培养、社会研究(social study)——也就是说,兴趣班是含在课程里的。

别小看这种设置,它意味着,孩子在兴趣上的试错过程,成本由公立教育承担了一大部分,而不是由家长们自己去卷军备。学校里基础的兴趣班并不用额外花钱,只有一些假期开办的木匠班或者是野外拓展训练,这个是要另外花钱的。

什么是无效卷?你还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薅孩子的宝贵时间、“薅爸妈养老金”。

什么是有效卷?当孩子确定了在什么方面既有天赋又有兴趣,家长愿意加注加持。

我观察,老外一旦确定孩子兴趣,会重金投入,给孩子请老师,让孩子参加CLUB,那是真卷。发现孩子天赋是值得卷的!加拿大的一个被西人收养的华人孩子成为奥运游泳冠军,就是父母花巨资培养出来的。像谷爱凌的滑雪,在西方完全是家庭投入,但前提是小孩喜欢滑雪,有天赋。

但我也看到,有些带了孩子出国的华人家长,仍然延续了国内的模式,给孩子漫无目的地课后加餐。我特别想问:那你带孩子出国干嘛?有的华人家长还专门把娃送回国学乘法口诀和语文,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以后可以专门讨论。但前提是不能卷,赶鸭子上架,让娃失去了学东西的兴趣,这个损伤可是无法弥补的。

我家女儿现在报的课外班只有游泳。从前报过短期画画和钢琴,后来发现不是那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