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妈妈,决定放弃“六小强”?这泼天的富贵都不要了?

发布时间:2024-07-03 17:31  浏览量:32

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

其中,“海淀六小强”更是凭借强大的办学实力,成为海淀妈妈们的梦中情校。

所谓“海淀六小强”,即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首师大附中六所中学。

相信即使是外地的家长,可能也对这几所学校有所耳闻,每年都有众多学子升入清北,国际部更是连年斩获牛剑藤校等TOP大学offer。

以上为不完全统计,仅供参考

一直以来,这六所学校可谓“一位难求”,每年招生季都是人山人海。偏偏,一位已经把孩子送进“六小强”的海淀妈妈却表示,决定离开“六小强”......

“好不容易成功上岸

最后选择放弃”

据了解,这位妈妈曾经也是一位典型的“海淀妈妈”,从小就紧抓孩子的教育,在她的培养下,孩子也成功入读某所“六小强”学校,还获得了免试入读高中部的机会。

然而,还没等其他家长“羡慕嫉妒恨”,这位妈妈却选择了放弃,甚至还决定换一所高中就读。

她到底是咋想的呢?

原来,她选择放弃的主要原因,还是考虑到孩子的想法

她家孩子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未来想申请央美等艺术院校的文物相关的专业。

然而,她在经过查询后发现,这类专业不仅要求文化课成绩,还会格外注重专业课的成绩。

也就是说,孩子不能单纯只卷成绩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的学习。

面对这种要求,即使是“六小强”的高中部,也很难满足。不得已,这位妈妈只能放弃原本的计划,重新调整教育规划。

在原本的成绩之外,她需要确保孩子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探索,甚至于还要关注其他艺术相关的夏令营、社会实践等活动资源,帮助孩子不断深耕,从而更好地衔接大学学习要求。

好在,孩子学习成绩比较好,她的选择也更加丰富。目前,她已经选定了一所目标高中,学习没那么卷、有对口的艺术资源,更重要的是孩子也比较喜欢,接下来就要开启新的学习阶段了~

不得不说,这位妈妈的教育理念着实领先一大截了!

既能关注孩子的学习,又能顺应娃的天性,用兴趣去驱动目标,选对赛道、鸡对方向,谁看了不说一声“厉害”!

现在的很多家长,都把“名校”看得太重了,甚至不惜压制孩子的兴趣、塑造他们的性格,只为了更好地适配学校的录取标准

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吗?

归根结底,所谓的“学校教育”,终究是为了孩子服务的。如果一所学校难以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那么选择离开,也不是什么坏事。

一所好的学校,是要成为支撑孩子飞翔的翅膀,而非束缚他们的牢笼。

与其卷得千篇一律

不如让孩子自由成长

这几年,随着升学竞争的日益内卷,很多家长也不自觉的卷起来了,各种活动、竞赛轮番上,恨不得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

你CAE考试186、我AMC8数学竞赛全球5%,你有杯赛成绩、我拿艺体奖牌......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能输!

但卷来卷去,这些孩子大多成为藤校招生官口中“相似的个体”:优秀得惊人相似,却大多缺乏自我个性。

仔细想想,无论是兴趣学习、还是学校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了磨炼孩子心智,引领他们认识世界、更好地成长。

在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中,学霸妈妈李琦就经历了从鸡娃到躺平的过程。

刚开始,面对孩子成绩的落后,她也很不甘心,尝试过给儿子报五花八门的课外班,每次都得学到深夜,但成绩始终没有显著提升。

这让她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有一次,在和班主任老师的沟通中,她突然发现了自家孩子成绩之外的闪光点:

◆ 他非常有经济头脑,班上同学一起外出参加活动,自己带着满满一箱食物,等别人把零食吃完,再高价卖给别人;

◆ 他喜欢剪辑视频玩游戏,在视频网站开了个账号,目前已经积累了八百多个粉丝;

◆ 他还创建了只有六个人的微型出版社,虽然画工粗糙、情节简单,却已经连载了14本,读者遍布各个年级,连老师看到了都啧啧称赞......

最后,李琦也想通了,决定不纠结于眼前的分数、学校,为了不给孩子施加更多压力,她放弃了给儿子补课的想法,按照孩子的特质去培养,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生长空间。

◆ 儿子制作的土味视频,她总是第一个点赞分享;

◆ 过去严格限制的游戏,现在也放开了,只要儿子在规定的时间玩,都不干预;

◆ 儿子有时候在班级里举办“跳蚤市场”、喜欢赚钱,她也不再责备,只是提醒他要注意时间和精力,甚至还会从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和他一起讨论数学问题……

虽说在学习上,儿子还是没办法跟上节奏和脚步,但是看到他自信快乐的成长,李琦仍然深感欣慰。

人民日报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

作为父母,我们以为能替孩子选择人生的路,但终有一天他们要走上自己的征程。

与其盲目内卷,不如为孩子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在自己的赛道上奔跑。

个性化教育

国际学校是如何做的?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如今所倡导的“尊重差异”,“个性化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概念。

随着国际化浪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涌现出来,在个性化教育方面展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汇点中国总校长徐卡嘉先生就曾强调,“每一个人的欲望和兴趣都应该被平等地保护。”

他分享过一则学生的故事:

有6个学生特别喜欢做潮牌服装,但家长很反对,担心他们“玩物丧志”。但徐校长在深入沟通后,非常支持他们的项目,不仅给他们找了导师,而且帮助他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项目计划书。

最后这些学生成功融资了30万人民币,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售卖自己设计的衣服了。

上海赫贤学校同样强调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学校毕业生Cindy就分享过自己的成长故事。

她从小到大都特别没有自信,最大的特点就是痴迷戏剧。进入赫贤后,在老师的推荐下,她加入了戏剧社,第二年就成为了主角,还参加了乌镇戏剧节并成功获奖。

在毕业典礼上,她表示,“正是在赫贤,让我获得了另外一种我非常喜欢的和这个世界对话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学校也在与时俱进,在学生需求的激励下,不断开发各类特色课程。

北京清华志清中学将学生们的课堂延伸到了企业、社会。学校开设的国际特色学分课程,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社会实践类企业访学,学生们将走进理想汽车、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现自我、探索热爱的多元平台。

北京新英才学校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搭建了全新的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新英才信息科技课程体系,并且获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

学校将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关键模块贯穿始终,在部分课程中尝试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模式,即在几节连续的课程中,让学生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充分的探究,并学着编写探究报告,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机会接触到人工智能,为迎接未来即将面对的一切挑战做充足准备。

北京朝阳凯文学校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教学,3D打印、激光切割、影视科创......在这些课程中,同学们不断地遇到问题,不断思考去克服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这与朝阳凯文打造“Thinking School”的理念完美契合。

哈罗北京同样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拥有两个设计和技术室,以及一个电子和纺织品室。所有的房间都是现代化风格,装备了最新的工具、机械和新技术,包括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和CAD软件。

学校鼓励学生成为思维开阔的人,以及富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同时知识渊博的思考者,不但擅于沟通,也能反思他们的设计。

篇幅有限,更多国际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探索,大家可以通过学校开放日等方式具体咨询。

总而言之,孩子的教育之路道阻且长。

相比起卷分数、卷学历、卷名校,尊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能力,或许是我们能为孩子的人生做的最好的长期投资。

标签: 妈妈 海淀 李琦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