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大酒店》,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只有到死才和解
发布时间:2024-06-20 09:04 浏览量:45
《来福大酒店》改编于真实故事,温情有笑点,也有触动人心的泪点。
有人称它为小药神,有着人与人相互救赎的一面。
片中提到父母互助原则,也呼吁社会对待老人该有耐心和爱心一面。
曾患癌症治愈的马小琳经营一家来福大酒店,这里住着一群病友。
刚刚出狱的李清让成为来福大酒店员工,在相处中他找到家的感觉。
李清让是带着“阴谋”走进来福大酒店的,但在相处中他良知发现,知道什么才重要。
该剧有4条故事线,最让人心痛的是亲子关系这一条。
常言道狗改不了吃啥,一个人如果坐过牢,有过前科,出来后生活很难。
大概率是真的找不到好工作,也不怪企业会带有色眼镜看待这些人。
因为他们曾经进去过,脾气秉性很难控制,忍耐度极低,再犯事几率高。
没有哪一个企业愿意冒险招这种人,最后这些人只能干出大力的工作。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见义勇为,互殴中误伤才导致坐牢的。
比如李清让,虽然一身混混气,却是因见义勇为意外将人搞死。
李清让在监狱待了十年,出狱后面对父亲重病,自己却没有一点办法。
他想不到一份合适工作,一是长时间与社会脱节很难,二是很多企业不找有前科。
在应聘的时候都要向企业提供一份无犯罪记录,所以李清让只能暂时晃悠。
曾经在狱中的兄弟,出来以后也是干清扫垃圾这样的脏活。
如今社会对有前科的人容忍度低了,很多人甚至在狱中学习新本领,出来后生活还不错。
本质还是人性,真正想重新开始的人生,什么时候都不晚。
但犯罪的成本太高,不止是本人,还有你身后的亲人。
老人养老问题中国正步入老龄化时代,老人越来越多,如何养老成为新难题。
片中马小琳患有癌症,丈夫跑了,留下儿子,她如何有这么大个酒店。
原来来福大酒店的老板没有孩子,死前将酒店留给了照顾他的马小琳。
那问题来了,那些曾经丁克的人,老了要如何养老呢?
来福大酒店的傅老,年轻时老伴身体不好一直没要孩子。
他在来福大酒店待了7年,已经将这当成自己的家。
片子很欣慰,来福大酒店的老板娘是人美心善之人,傅老是幸运的。
虽然没说明,但傅老一定是有退休工资领的,而且足以支付他房费。
来福大酒店住的其他老人有痴呆的,有重病的。
大多数子女都很难天天陪在父母身边,但也能做到支付养老院费用。
如果老人真能遇到像来福大酒店这样的老板娘,未尝不是优质养老。
重疾病治疗问题生活虽难,但解决吃穿还不算太难,更难的是生病。
小病还能抗一抗,大病重病真的拖垮一家人。
李清让为啥又铤而走险干缺德的事情,因为他爸病重需要开刀。
一个手术费就要20万,普通家庭要攒多久才有20万。
毛扣扣的母亲因意外摔倒住进ICU,ICU一晚的价格不下几千。
很多家里患有重病的亲人,最后人财两空的有很多。
但面对至亲之人躺在病床上,又有几个能理智对待的。
正如毛扣扣说的那句话,我觉得有妈在我就是个孩子。
可普通家庭面对巨额手术治疗费用的绝望,相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这也正是马小琳坚持开来福大酒店的初衷,她帮助很多病友暂时渡过难关。
难以割舍亲子关系最近流行这样一句话,老一辈的人没苦硬吃。明明好的食物,非要等坏了再吃。
回到片中的亲子关系,明明父母很在意自己孩子,非要等快咽气那刻才和解。
有一个片段很触动人心,就是李清让在来福大酒店为傅老庆生日。
傅老端给李清让一碗黑芝麻糊,李清让瞬间崩溃。
有人说,其实孩子对父母的那种爱远远超过父母。
李清让哭着说,我也想当一个好孩子,我多么想成为一个好孩子。
因为只要当父母口中的好孩子,父母才会认可他,给他笑脸。这种等待的亲情卑微到心痛。
李清让父亲从来没有夸过他,三年级他考了第三名,爸爸半句话没说,给他一碗黑芝麻糊。
父亲对李清让做那么多谩骂殴打事情,但那一碗黑芝麻糊却一直治愈着他。
李清让本来是见义勇为进的监狱,父亲却始终不相信他,甚至待他出狱后不认他。
在来福大酒店李清让找到家的感觉,心平气和和老人家聊天,吃饭,唱歌。
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父亲却一次都没有给过他。
可哪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有的只是恨铁不成钢那口气。
过年时李清让给父亲送饺子时,父亲眼巴巴向门外望去,何必呢?
中国的亲子关系一直处在病态之中,互相卷,互相攀比着。
总希望下一代按照自己意愿生活,以爱之名指责和谩骂,慢慢破坏着来之不易的亲子关系。
千万别把最坏的语言都给至亲的人,人生也就那么长,好好陪伴成长才好吧!
- 上一篇:真幸福,17岁的女儿还像小孩似的,喊我“妈妈”
- 下一篇:省吃俭用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