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死了爸爸,《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妈妈跟男人跑了

发布时间:2024-06-22 04:00  浏览量:23

《玫瑰的故事》里,最像的两个人——苏更生和方协文都是死了爸爸,前者有了后爸,从此恶梦开始;后者则从小失去爸爸,被迫自力更生。

而《看不见影子的少年》里,杜一的妈妈和燕子的亲生妈妈都是跟“野男人”跑了(爸爸们自己说的)。

还有两个妈妈,豆豆妈妈因为儿子失踪抑郁而疾,最终去世;边杰妈妈因为儿子失踪处于精神失常状态。

为什么两部剧会有这样的反差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两部剧的对象不同,《玫瑰的故事》受众群体是女性。

长久以来,父爱缺席还是占很大成分。那么戏里安排两个独立、敏感的苏更生和方协文,死了爸爸,这个剧情就很合理。

另外也是导演省事,其实可以安排爸爸活着,但是要么忙,要么父母关系不好,要么异地,这样的话,配角戏的成分就要增加,倒不如直接安排个去世,演员也省了,剧情也省了,想表达的意思也有了。

而《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安排了两个孩子的妈妈“跟着野男人跑了”,这两个细微的设计,着实让我吃了一个小惊。

怎么安排都可以,为什么非要安排两个人的妈妈都是跟着野男人跑了?

我想这可能是导演为了迎合广大男性。就像网文里分两大类:男频和女频。

女频里的追妻火葬场,大女主。而对应的男频网文也很有市场:追夫火葬场、整篇故事里没有一个女主,全是男的。

网上男女对立挺严重的,那么制作方、平台就要想办法迎合这两个市场。

作为男性市场,老婆“跟野男人跑了”很能让一群男性观众解气的视角,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一句话说了的事,但是一来这种设计要比妈妈生病去世,或者性格不合离异更有新意(毕竟现实也有)。

另外,在情绪上能让这一部分男性观众解气。

毕竟《没有影子的少年》是迷雾、悬疑剧,男性观众剧多,导演更要站在男性视角,更好地迎合更多的男性。

这一点主要是客户思维,故事也好,电视、电影也好,要想好自己的受众。

如果你的受众是女性,那就偏重于女性视角,如果你的受众是男性,那就偏重于男性视角。

不要既要又要,那样很可能什么能得不到。

当然,两部剧里也有理想化的角色,可以感动所有人,比如《玫瑰的故事》里,黄亦玫的父母就是非常理想化的父母,工作稀缺又体面,还通情达理,理解子女。

而《没有影子的少年》里,豆豆的妈妈则是一位理想化的妻子和妈妈:儿子丢失后,找了一年没找到,直接生病去世,去世前跟老公王士涂交代的遗嘱是:不要再找儿子了,再娶一个老婆再生一个孩子,重新开始。

所以,两部剧制作都很用心,既巧妙替观众表达情绪,又加入理想化的人物来满足我们缺失的情感需求。

标签: 妈妈 玫瑰 少年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