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少男不必因遗精而困扰

发布时间:2025-01-20 02:08  浏览量:17

一位妈妈对18岁儿子的遗精非常关注,这几年也带着孩子四处寻医,由于没有接触到遗精的相关科学知识,加上可能接收到了很多遗精方面的错误信息,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实际上,遗精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大部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都发生过遗精,可由于性教育的缺乏,很多妈妈们会把这种生理现象,看做病症而忧心忡忡。因此,我们得首先了解清楚遗精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才能正确对待它。

什么是遗精

当男生进入青春期(12岁左右)后,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睾丸不断产生精子,当精液充盈后,性兴奋性就会增强,如若再有其他刺激,如梦见异性、被褥压迫、室内温度过高、内裤太紧等,即会发生遗精,这种无性交活动、无自慰时的射精现象,就是遗精。遗精通常发生在睡觉的时候,遗精的同时会伴有性梦,所以也称梦遗。男性首次遗精一般发生在13~15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标志着男性性功能开始成熟。

为什么会遗精

劳累或剧烈运动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增强,勃起中枢的兴奋性增高,就容易引起神经反射,产生性冲动,出现遗精;运动后血液循环增快,机体各器官包括生殖器官的功能也随之加强。由于流经睾丸、前列腺、精囊的血液增多,性腺的分泌也增加,使精液量很快达到“满则溢”的状态,于是就出现了遗精;运动、劳累时性器官与紧身内裤机械性摩擦,也容易引起性冲动,尤其是恋爱中的男生,因为与女生的经常接触常会加强男生的性兴奋,因此容易发生遗精,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遗精与健康

相信不少家长听过“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但这个说法并非科学事实,而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精液的主要成分90%都是水,其余包括蛋白质、脂肪等物质,正常遗精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更不必去吃补药。关于遗精的次数个体差异很大,多数为每周1次或数周1次。但是如果频率过高(如连续几周每周2次以上),且更重要的是伴有萎靡不振、头昏乏力等现象,以至于不能正常生活和学习,则需要及时就医了。

图片来源:网络

遗精的应对与教育

男孩进入青春期早期后,父母要关注其生理变化,尤其是父亲应主动引导。可以告诉孩子第一次遗精的过程,让他了解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消除孩子的紧张和不安,将有助于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青春期。同时,教会孩子遗精后应及时更换内裤并清洗生殖器,以防感染。也要提醒孩子,不看色情书画、录像、电影、电视。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和文娱活动,增强体质,陶治情操。若产生造精频度过高的现象,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关检查,找出致病原因,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周贤伟,王宁,张树成,等.1980~2013年我国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变化的系统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21):3228-3233.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