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妈妈”
发布时间:2024-06-29 01:18 浏览量:21
今天,小花出院了,所有检查指标全部正常,小花妈妈非常开心,看着活泼可爱的小花跟每一位护士姐姐亲切说着拜拜,约着下次复查再来看大家,病房陪住的妈妈们都受到了鼓舞。小花还给同住的小病友送了自己心爱的艾莎贴纸。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谁又能想到小花第一次病发时,伴随的是她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妈妈无声的哭泣呢。
三年前的一个冬夜,天阴沉沉的,感觉有种莫名的压抑。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急诊,有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脱水的患者,你们还有床吗?”很快,我们接诊了不到3岁的小花,她当时已经处于意识障碍阶段,各种检查指标指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重度脱水,紧接着我们开始了一系列操作:取血、留尿、扎针、输液、上监护、吸氧,禁食、禁水、病危、监测血糖、记出入量的牌子一挂,家长彻底懵了。在来医院之前,家长并未意识到孩子的病情有这么严重,以为只是简单的消化不良、呕吐,虽然医生护士一直在跟家长解释孩子目前的情况,需要做的检查以及需要配合的地方,但是家长一直处于不能接受的情绪当中,一度认为我们是不是误诊了,不能接受孩子病危的事实,总是询问医生护士会不会是其他疾病影响的,“大夫,我家孩子生病之前爱吃糖,跟这个有关系吗?”“大夫,我跟孩子爸爸没有糖尿病,孩子怎么可能会得糖尿病啊?”我们反复跟家长沟通解释,告诉他们只有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孩子才能尽快渡过危险期。过了许久,家长激动的情绪才勉强安抚下来,但在无人的角落依然可以看到孩子妈妈默默的流泪,爸爸打电话一再确认整个家族是否有糖尿病史的家人。
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三天后小花的病情终于转危为安,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后进餐了,孩子妈妈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但是微笑还未落下,小花的餐后血糖直接飙升到28mmol/L,妈妈瞬时泪如雨下。我知道,家长还是没有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实,之后,小花妈妈的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一言不发。关注到她的情况后,科室的护士们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
每次做糖尿病健康宣教时,我们都拉着小花妈妈坐在第一排,我们讲到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监测手段,以及日常生活上的小妙招。开始时,小花妈妈不愿意听,也不跟讲课的医生护士互动,只是被动的接受,每次询问她有什么地方不清楚或是想了解的,她总是问:“有没有可能是误诊呢?有没有孩子病好后血糖就正常了呢?会不会是其他疾病影响了诊断?”其实我知道,小花妈妈是还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孩子不是糖尿病。我和同事商量,要不要采用迂回战术,跟小花爸爸沟通。原来爸爸也很苦恼,妈妈每天都和爸爸汇报孩子的病情,催促他去咨询其他医院,爸爸反复劝说无果,现在也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我们决定让小花爸爸来医院看护孩子,让妈妈回家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也让家里其他人安慰安慰她,家人的支持和开导才是妈妈战胜困难的坚强后盾。第二天,爸爸就跟妈妈换了班,小花爸爸是个开朗健谈的人,他很感谢我们一直以来对孩子和妈妈的关注,我们跟小花爸爸做了疾病的宣教,告知他孩子出院后是需要长期监测血糖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爸爸也很理解。然后我们一起商量着怎么样才能让妈妈打开心扉,接受事实,建立信心,陪孩子战胜疾病。
经过几天的休息,妈妈回来了,可以看出家人的支持对她还是有些效果的,至少对我们的宣教不再抗拒,于是责任组的护士就经常跟她沟通,询问她的需求。她的问题也从最早的“孩子病好后还需要继续打胰岛素吗?”过渡到“饭后运动多久孩子的血糖才能正常?我们是不是运动的不够?哪些水果可以吃?”
一周后,小花妈妈开始学习给小朋友监测血糖,看到她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耐心的指导她正规的操作,并鼓励给孩子打胰岛素。刚开始时,小花妈妈不敢动手,我们一步一步分解操作,让她熟悉整个流程,还给她发了注射操作的视频,让小花妈妈闲暇时间可以反复观看。两周后,小花妈妈已经能熟练的给孩子监测血糖和打胰岛素了,她每天认真的在小本上记录着各种注意事项,孩子的血糖、胰岛素使用量及每餐吃的饭量。小花妈妈的变化,让我们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深刻体会到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接受最糟糕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后盾,更加感受到作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及幸福感,我们帮助的不是简简单单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家庭。
“阿姨,我回家了,明年复查再来看您。”小花稚嫩的声音把我拉出回忆,看着爱笑爱说的小糖宝们,看着信心满满的妈妈们,再次感受到“为母则刚”的含义,在我们治愈孩子的同时又何尝不是被这份伟大的母爱治愈着,希望双向治愈的我们能一起向阳而行,托起明天的“小太阳”,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