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女大学生回家相亲,妈妈很嫌弃:身高2.26米,咋嫁得出去?

发布时间:2025-01-29 09:37  浏览量:18

回顾:20岁女大学生回家相亲,妈妈嫌弃不已:身高2.26米,咋嫁得出去?

这年头,身高也成“原罪”了?

你敢信,一个20岁的女大学生,竟然因为太高被亲妈“嫌弃”嫁不出去。

这事儿,听着就魔幻。

难道长得高也算错?

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文中都是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家住河南驻马店的王大妈,最近是愁得吃不下睡不香。

为啥?

就因为她那身高2米26的宝贝闺女小姚,今年20岁,正值青春年华,却成了她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王大妈说,小姚从小就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12岁那年身高就窜到了1米9。

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玩泥巴,小姚已经开始扣篮了。

这身高,在村里那是独一份,回头率杠杠的。

可王大妈却高兴不起来,她总觉得闺女这身高“太突兀”,以后不好找婆家。

眼看着小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王大妈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张罗着给她介绍对象。

这不,过年期间,亲戚朋友帮忙介绍了几个小伙子,可结果呢?

一个比一个不靠谱。

有的还没小姚肩膀高,站一起像极了“小矮人与白雪公主”。

有的呢,一听小姚这身高,直接吓得连连摆手,说“hold不住”。

最夸张的是,有个小伙子相亲当天,竟然带了个测量身高的卷尺,当场就给小姚量了起来,结果一出来,扭头就走。

这给王大妈气的,差点没把屋顶掀了。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

“我闺女除了高点,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怎么就嫁不出去了呢?”

王大妈一边抹眼泪一边抱怨。

其实,小姚心里也挺委屈的。

她也想找个心仪的男孩,谈一场甜甜的恋爱。

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所有的幻想。

因为身高问题,她不仅在婚恋市场上屡屡碰壁,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遭受了不少异样的眼光。

走在路上,总有人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这姑娘咋这么高,跟个电线杆似的。”

“这么高,以后谁敢娶她啊?”

这些话,像一把把刀子,扎在小姚的心上。

她开始变得自卑,不敢抬头,不敢和人对视。

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难道真的是因为我太高,所以才找不到男朋友吗?

可是身高这事,是能说改就改的吗?

这分明就是一种扭曲的审美,一种畸形的婚恋观。

在古代,甚至还有更离谱的事。

明朝有一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他有一位爱妃,身形高大,名为王恭妃。

这位王恭妃,也因为身高异于常人,在宫中遭受排挤,甚至被怀疑不是汉人。

可人家就是长得高,有什么办法?

难道非得把腿锯掉一段,才能符合某些人的审美标准?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再来看看我们伟大的教员,他老人家身高1米83,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鹤立鸡群”了。

可谁敢说他不伟岸?

谁敢说他找不到媳妇?

所以说,身高根本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人。

婚姻,本应该是两情相悦,是灵魂的碰撞,是精神的契合。

而不是简单地看外表,量身高。

这种以身高论英雄的婚恋观,不仅是对女性的物化,也是对爱情的亵渎。

说到这,不免让我想起一句话。

“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这句话出自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也适用于对这种荒唐现象的批判。

我们可以选择无视,或者加入批判。

在我看来,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身高歧视”的枷锁,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真正的爱情,无关身高,无关外貌,只关乎两颗心的距离。

希望小姚能够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也希望所有的“高个女孩”都能自信地活出自我,不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

记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出戏,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我们应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活在别人的剧本里。”

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身高真的不是原罪。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