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把果园留给四个舅舅,妈妈得到一本老账本竟是30年的赡养费

发布时间:2025-01-29 10:34  浏览量:20

俗话说,养儿防老不如养女好。可在我们农村,多少老人还是把财产留给儿子。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

我叫李秋菊,今年45岁,在县城开了一家水果店。小时候,外婆在山里有个果园,种满了梨树和桃树。每到春天,山腰上的果树开满白花,远远望去像披了一层雪。那时候,我最喜欢跟着妈妈去外婆家,一是为了看果树开花,二是为了尝外婆腌的梅子。

外婆的果园在半山腰,有八十多棵果树。从山脚到果园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这条山路是外公年轻时带着四个舅舅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外公去世早,留下外婆和五个子女。四个舅舅,一个妈妈。

大舅在县城开贸易公司,二舅在乡政府当干部,三舅在村里种田,小舅去省城做生意。妈妈是唯一的女儿,嫁到邻村,隔着一座山。

1990年那年,外婆查出了肺癌。从那以后,妈妈就担起了照顾外婆的责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家里的活干完,就翻山去照顾外婆。有时下雨,山路湿滑,妈妈就拿着竹竿,一步一探地走。

四个舅舅工作忙,难得回家。即便回来,也是坐坐就走。倒是他们的媳妇常来果园摘果子。外婆的果园产的水果个大皮薄,每年都能卖不少钱。舅妈们说,这是他们家的财产,理应分他们一份。

妈妈从不计较这些。她只管照顾外婆,伺候饮食起居,端屎端尿,换洗衣服。外婆瘦得只剩皮包骨,妈妈就把她抱在怀里,一口一口地喂。晚上,妈妈就睡在外婆床边的地铺上,外婆一咳嗽,她就立刻醒来。

就这样照顾了五年,外婆的病终于不行了。临终前,外婆让村长叫来公证人,立下遗嘱:果园分给四个儿子,每人二十棵果树。至于妈妈,外婆给了一个破旧的账本。

当时,我们都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这样安排。妈妈什么都没说,只是把那个发黄的账本贴身收好。舅舅们为了分果园的事争得面红耳赤,妈妈就在一旁默默收拾外婆的遗物。

那天晚上,我看见妈妈在油灯下翻那个账本。账本很厚,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那是外婆的笔迹,一笔一画都写得很工整。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1990年3月15日,秀云来照顾我,买菜2元,药费35元。”秀云是妈妈的名字。

继续往下看,全是这样的记录: “3月16日,秀云来,买肉5元,陪我去医院挂号15元。” “3月20日,下大雨,秀云还是来了,给我煮了红糖姜茶。” “4月2日,秀云来,帮我洗澡,买了新衣服45元。”

一页接一页,一年又一年。外婆把妈妈每次来看她、照顾她的细节都记录下来,还有花销。三十年,整整三十年的记录。最后一页写着:“这是我的傻女儿,为了照顾我,她把最好的年华都搭在这座山上了。这些年她花的钱,加上照顾我的辛苦费,按现在的工价算,至少值几十万。果园留给儿子们,这笔账,就是我给女儿的遗产。”

这本账本里还夹着一封信,是外婆生前写的。信中说,她知道妈妈不会跟兄弟争果园,所以特意留下这本账本,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年妈妈付出了多少。

当我看完账本的那一刻,眼泪止不住地流。原来外婆心里都明白,她用这种方式,记录下了妈妈三十年如一日的付出。那些年,妈妈起早贪黑地照顾她,从不计较得失。外婆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笔一笔地记录下来。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舅舅们看了账本,都沉默了。大舅提出要把果园卖了,分钱给妈妈。二舅说要把自己那份果树过户给妈妈。三舅和小舅也表示愿意补偿。但妈妈摆摆手说:“我照顾妈,是做女儿的本分。这个账本我留着就够了。”

后来,那座山被划入了开发区。果园因为拆迁,赔了一大笔钱。四个舅舅自觉把一半赔偿款给了妈妈。妈妈用这笔钱在县城买了房子,开了水果店。但那本账本,她一直贴身收着,像珍藏着什么稀世珍宝。

有时候,我在想,这本账本里记录的不只是一笔一笔的费用,更是一个母亲对女儿三十年付出的认可,是一份迟来的公道。外婆用她的方式,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女儿的价值。

这些年,我经常遇到有人问:“你们家是怎么处理赔偿款的?”我就给他们看那本账本。看完的人,都说不出话来。

在我们这儿,现在流传着一句话:“与其记谁生了你,不如记谁养了你。”这大概就是那本账本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而那座山上的果园,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高楼。但每到春天,我还是会想起那满山遍野的白花,想起妈妈在山路上的身影,想起外婆写下的那一笔笔账目。

那么大家认为,这本账本记录的究竟是账目,还是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为什么现在的子女都在算计遗产,却很少有人愿意付出?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