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你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你婚姻的结局?
发布时间:2025-03-09 06:50 浏览量:6
“ 我要结婚了! ” 虽然一年多没联系,她却是唯一一个,我专门去分享结婚消息的人。 “ 恭喜你!很高兴听到你和我分享这个喜讯,你值得! ” 她回复到。
她不是我的亲人、挚友,可能连熟人都谈不上,却在我最低谷时拉了我一把。 就像她定义的: “ 我就是你的拐杖,帮助你走过人生某一段路。 ” 她,是我的心理咨询师。 温暖的回复,唤醒了我过往的记忆: 那些乱成一团的情绪和关系,无意识背负的错位责任,是怎样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理清、消解的。 如果你也正在人生的低谷挣扎,被焦虑抑郁等情绪折磨,希望我的经历能为你带来一点破土而生的力量。
那时我29岁。 不上不下的年纪,纠缠在一段消耗的关系里,痛苦又狼狈。 父母并不理解我,固执地安排一场场相亲,结果自然不如他们所愿。 那一年除夕,窗外是灿烂的烟花,邻家的欢声笑语,处处欢乐祥和; 屋里却是沉默的一家三口,四周只弥漫着对彼此的失望。 所以,春节没过完我就狼狈地逃回了工作地,逼自己去工作、去锻炼、去蹭各种聚会—— 放不下的暧昧关系,强势父母的不理解,让我的情绪几近失控,一旦空下来,就陷入无尽悲伤。 我试过将这些反复涌出的情绪和朋友诉说,可他们无法感同身受,也不能时刻接住我的“大起大落”。 说得多了,我也会勒令自己不去找她们,免得连最后的“树洞”都没了。
在这时,我通过朋友的推荐,遇见了她,我的咨询师。 一开始,因为对心理咨询的病耻感,我还是有点犹豫的。 但又一次哭得撕心裂肺后,我还是预约了她。 毕竟,我都快把自己弄丢了,还怕失去什么? 和咨询师第一次见面,哭得比我预想的还要惨烈。 50分钟的咨询里,我哭掉了一整包抽纸。 本以为跟朋友们哭诉过那么多次,情绪已经淡化了不少。 没想到,在咨询师面前,我还是失态了。 很奇怪,擦干眼泪,看到她温和的神情后,那些在陌生人前失态的尴尬和羞耻,瞬间烟消云散。 那一刻就觉得,我找她找对了。 咨询前期,哭泣成了我的“固定项目”。 总是没说几句,心中一酸就潸然泪下。 还好,这并不影响咨询师的“输出”: 她认真倾听我夹杂着哭声的诉说,记录本上是她满满的笔记; 然后在我逐渐平静后,引导我给自己的情绪命名,找到这些情绪的根源,看到自己真正的需求。 是什么样的情绪导致我哭?是委屈、惋惜还是不甘、生气? 在那段关系里,我到底想让对方怎么做?我想掌控什么…… 这些问题,有的答案很清晰,有的却难以捉摸。 咨询师告诉我,不必急于解答。 让情绪流动一会儿,答案或许就会浮现。 那时,每周一次对人生和自我的深入探讨,让我无比期待和咨询师的每次见面: 我想搞清楚: 在每段关系里,我到底追寻着什么?搞清楚了我是不是就能摆脱虚弱了?
我开始自觉“复习”。 每次咨询后,我都会就近找一家清静的咖啡店,窝在角落里,写下咨询室里的对话、感悟,还有许多问句。 当然,这些问句基本没有答案。 写完后,就让这些觉察陪伴我度过下一个咨询周期,静待情绪的流动和心态的转变。 咨询室就像一个隐秘的结界,让我在这里一次次穿越时空,翻找出人生路上零散的记忆,观察我不同时期的经历,找到那些问句的答案。 比如,一开始,我去咨询是为了那段消耗的关系: 他为什么会这样对我?我为什么就是放不下他? 随着咨询的深入,我意识到,我总在关系里承担“绝对付出者”的角色,便不再只围着这段关系打转。 而是在咨询师的带领下,挖开尘封的记忆,和心中的小女孩见了面: 她是一部分的我,却没有跟我一起长大。 她有好多好多的委屈:爸妈的忽视,同龄人的霸凌,青春期的自卑,逼自己快速成熟…… 她哭着跟我说起这些熟悉的经历,很让人心疼。 在咨询室里,我能安慰和支持这个苦苦支撑的小女孩,抱抱她,对她说 “ 你很棒,辛苦了 ”。 现在,我可以保护她,保护那个幼时的自己了。
回程的高铁上,我的思绪纷飞。 过去十几年的生活片段在我脑中快速播放,把我卷入记忆的漩涡: 妈妈的一些无理取闹、撒泼耍赖、超高要求,我虽然难以认同但最终都会满足她。 我怀着对外婆逝世的惋惜、对无法挽回她生命的愧疚,加倍偿还在妈妈身上。 可我并非超人。 一直勉强自己背负“外婆”和“女儿”的双重责任,潜意识里为自己加上很多本不需要扛的重担,真的太累了。 回到咨询室,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个觉察分享给咨询师。 这是第一次,没有咨询师的引导,我自己走到了内心深处的花园。 咨询师给予了我肯定和鼓励。 我问她: “ 我意识到了和妈妈的这层关系让我痛苦,那在生活中具体要怎么改变呢? ” 她说: “ 你看到了自己未完成的哀伤和关系中的边界,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
咨询持续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探索也越发深入。 从情感需求、原生家庭,到我的女性身份认同、为人处事、行为习惯。 那份心灵上的虚弱悄然消散,我耐心地给自己时间探索、成长。 生活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房子要装修、资金要周转,爸妈可能要来同住,遇到了心动的人…… 但我咨询的频次已经越来越低。
因为,我已经生出了足够的能量去面对、解决这些变化。 最后一次咨询时,我们谈到了希望的种子。 咨询师告诉我: “ 希望和力量的种子,其实藏在每个人的内心,要好好珍藏。 ” 现在,我结婚了,情感不断被滋养,新的家庭秩序也正在建立。 我想,这一定得益于这颗内心的种子。 跟咨询师分享结婚的喜讯,也是在跟那时彷徨无助、但又努力爬出漩涡的自己分享。 感谢自己那时的努力,保护这颗种子,让它能破土发芽,陪我走出低谷。 现在,有朋友找我倾诉,我都会推荐他们尝试心理咨询,用亲身经历跟他们解释是什么是“向内探索”。 它不是药到病除的神药,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某些问题。 而是理解自己的工具,让我们通过问题,看到背后复杂又相互关联的情绪和需求。 当然,人的状态总会有起伏,可能这段时间好了,下个阶段又开始遭遇难题了。 毕竟,真实的人生就是有起有落的。 低谷时,在经济可承担的前提下,不妨勇敢地走进心理咨询室,让专业的人拉你一把。 心里的裂缝不必独自修补,让光透进来,你的希望种子终会破土发芽。
她不是我的亲人、挚友,可能连熟人都谈不上,却在我最低谷时拉了我一把。 就像她定义的: “ 我就是你的拐杖,帮助你走过人生某一段路。 ” 她,是我的心理咨询师。 温暖的回复,唤醒了我过往的记忆: 那些乱成一团的情绪和关系,无意识背负的错位责任,是怎样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理清、消解的。 如果你也正在人生的低谷挣扎,被焦虑抑郁等情绪折磨,希望我的经历能为你带来一点破土而生的力量。
因为,我已经生出了足够的能量去面对、解决这些变化。 最后一次咨询时,我们谈到了希望的种子。 咨询师告诉我: “ 希望和力量的种子,其实藏在每个人的内心,要好好珍藏。 ” 现在,我结婚了,情感不断被滋养,新的家庭秩序也正在建立。 我想,这一定得益于这颗内心的种子。 跟咨询师分享结婚的喜讯,也是在跟那时彷徨无助、但又努力爬出漩涡的自己分享。 感谢自己那时的努力,保护这颗种子,让它能破土发芽,陪我走出低谷。 现在,有朋友找我倾诉,我都会推荐他们尝试心理咨询,用亲身经历跟他们解释是什么是“向内探索”。 它不是药到病除的神药,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某些问题。 而是理解自己的工具,让我们通过问题,看到背后复杂又相互关联的情绪和需求。 当然,人的状态总会有起伏,可能这段时间好了,下个阶段又开始遭遇难题了。 毕竟,真实的人生就是有起有落的。 低谷时,在经济可承担的前提下,不妨勇敢地走进心理咨询室,让专业的人拉你一把。 心里的裂缝不必独自修补,让光透进来,你的希望种子终会破土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