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佩岑新身份曝光:拒绝焦虑,努力成为一个有“松弛感”的妈妈
发布时间:2024-07-16 03:30 浏览量:25
最近,身为主持人、演员的侯佩岑又多了一重身份:绘本作家。在她创作的童书绘本《看见你,听见我,遇见爱——米米与白雪》中,侯佩岑站在孩子的视角,用充满童真的叙述肌理,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爱和包容的故事。大家忽然发现,记忆中的美女主播早已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在时间的旁征博引下渐渐过渡成知性、优雅的女性。绘本讲述了外星人米米来到地球旅行,认识了水族馆里的一条金鱼白雪。米米带着白雪在四季变化中感受时间的奇妙,也相互探索了彼此曾经无法接触到的世界。然而,米米终究要回到自己的星球……一路走来,在规整自己内心秩序的同时,侯佩岑也在不断练习看见丈夫、孩子,接纳多维度的爱。01
这些年,她一直在学习婚姻相处之道。她觉得最实用的就是学会看见另一半值得欣赏的地方,即使两个人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也能因为这份“看见”而体谅对方,看到争吵背后的爱意。在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2》里,侯佩岑回忆起生完大儿子后无法下地走路,丈夫在旁边小心翼翼搀扶。由于产后一直在打点滴,她上厕所时也需要丈夫的协助。讲起这些细节,侯佩岑大方地对丈夫表达心意,希望可以和他相互照顾彼此到老。主动看见对方并且不把对方的好视作理所应当,这是侯佩岑时常把感恩挂在嘴边的原因之一。而从人妻到两个儿子的妈妈,侯佩岑更加感恩从两个儿子身上习得的爱与智慧。有一次,侯佩岑让他们帮忙拿一瓶饮料,哥哥和弟弟抢着给妈妈“投喂”,导致她每一次都会从孩子手里收到双份的零食。为了不扫兴,侯佩岑每次都会将两份一起吃光。她笑说:“陪伴孩子除了耐力和体力之外,连体形都受到了考验。”侯佩岑的孩子正处在成长期,两个男孩儿在一起很闹腾,经常会因为争抢玩具或是意见不合而争吵不休。以前,侯佩岑会参与其中,为他们“判官司”。但现在她会有意避开这样的时刻,给足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体谅对方。侯佩岑也在学习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看问题。一次,大儿子问她:“为什么走在路上会有人和你拍照?”以前面对这个问题,侯佩岑会回答:“没什么,赶快走。”现在她会很直接地告诉儿子:“因为他们在电视上看到过妈妈,就像你看到米老鼠也会想和它合照。”侯佩岑越发觉得,不要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只要用他们能理解的话讲给他们听,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侯佩岑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松弛感”妈妈。以前的她也有育儿焦虑,会对孩子“约法三章”:不准吃巧克力、不准吃糖果、不许玩儿食物。一段时间内,这三样东西甚至成了她家的“敏感词”。一次,大儿子放学回家后突然问她:“我可以吃巧克力吗?”侯佩岑立马提高嗓音回答:“你在哪里吃到的!”侯佩岑也曾接受不了孩子用手抓食物。在听见自我、看见对方的过程中,她开始慢慢接受孩子的行为,比如对食物的好奇和探索欲:“孩子也有做自己的权利,或许玩儿食物就是他这个年纪的喜好,我怎么可以剥夺他的热爱呢?”如今,当儿子反驳她“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时,侯佩岑也不会生气,反而觉得儿子开始懂得独立思考了。03
撕掉“乖乖女”标签,诚实地听见自己
很多观众通过综艺《婆婆和妈妈2》重新认识了中年以后的侯佩岑。在这档展示家庭代际关系的真人秀节目中,侯佩岑罕见地带着丈夫黄伯俊、母亲林月云同框,侯佩岑与黄伯俊的相处日常更是几度冲上热搜。节目中,侯佩岑为丈夫准备早餐,为了确认对方吃荷包蛋还是炒蛋,几次打断丈夫的视频会议。这一行为很快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焦点,纠结症、啰嗦、没有眼力见儿的形容铺天盖地。有人说昔日女神跌落神坛,也有人说似乎看不见二十出头“侯主播”的影子了。面对这些质疑,侯佩岑借着米米和白雪的故事告诉大众:当我们遇到一个与我们不一样的人时,就会形容对方为“外星人”,往往只看到了外界加到他身上的标签,却不曾尝试看到定义之外的东西。侯佩岑的家教很严。小时候,母亲林月云近乎耳提面命,从待人接物到情绪管理,为女儿立下了很多“不准”:不准和大人顶嘴、不准出现不好的表情……小时候,侯佩岑和同学出门玩儿,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回家,就要受到惩罚。倘若和长辈打招呼或通话时遗漏了礼貌用语,她也会受到责备。严苛的教育环境培养出了日后落落大方的知性主播,但在光环之外,她也一度被贴上“乖乖女”的标签。在侯佩岑的前半段人生中,妈妈的感受始终是前置的。与丈夫黄伯俊结婚之前,侯佩岑认真听取了妈妈的想法和建议。在很多人看来,侯佩岑以近乎“服从”的方式,在妈妈为她规划好的既定轨道上按部就班地行进。而鲜为人知的是,林月云正是因为顺从了女儿的心,所以才“替”她选择了黄伯俊。林月云知道,如果是女儿不喜欢的人,连牵手都不会愿意。乖乖女的背后其实是一个顺应自我心意的侯佩岑。在构思绘本角色的时候,侯佩岑特意将白雪的形象设定成白色。“在多数人眼里,水族馆的鱼一定要五光十色才漂亮,但我希望打破这个世界上的界定与标准,即使是白色的鱼也同样美丽。”也许,侯佩岑心底一直藏着一些“小叛逆”,但她自己未曾发觉。侯佩岑从小习惯了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反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她并不否定这样的自己,但偶尔也会发出疑问:我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呢?做了妈妈后,侯佩岑的家庭角色和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里,她下意识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侯佩岑慢慢意识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不必按照大人的规矩按部就班地成长,只要开心就好。在和两个儿子相处的过程里,她尽力撕掉“妈妈”的标签,放下“我是你们的妈妈,所以你们必须要怎样怎样”的清规戒律,尝试不断对孩子们表达爱意,期待欣赏他们的不同。初为人母时的侯佩岑属于紧张型妈妈,看到孩子稍有不开心的表情,会立马变得紧张不安起来。但是现在,当儿子大哭的时候,她会礼貌询问:“你需要我帮忙吗?如果不需要,那你就哭一下,发泄完了就好了。”孩子问她:“妈妈,我这样有没有很乖?”侯佩岑会说:“你不用很乖,可以发脾气,也可以生气,甚至可以叛逆,因为我喜欢你的每一种样貌。”“不必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这些年观众看到的侯佩岑完成了自我成长的进阶,变得越来越松弛。02爱的路上无盲区,近距离看见对方
曾经的侯佩岑好像水族馆里的金鱼,习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遇到和自己性格、喜好完全不一致的丈夫时,侯佩岑才发现,生命中遇见的人实则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奇妙际遇。正是因为不同,才可以触摸到自己未曾看见过的领域。正如米米与白雪的故事,它们来自不同的世界,保有差异性,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刻意改变自己。侯佩岑和丈夫黄伯俊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侯佩岑喜欢画画、阅读、听音乐,黄伯俊则更喜欢自然与户外。侯佩岑在一次采访中直言:“我是一个容易紧张的人。”做主播时期,她每天都紧张到满身大汗,但黄伯俊恰好是一个什么都不在乎、很放松的人,经常会安慰她“不要担心,不会有事”。这给了侯佩岑很强的定力和安全感,在被安抚的过程中,她紧张的情绪渐渐变得收放自如。在侯佩岑的社交账号上,“感恩”是关键词。与丈夫黄伯俊结婚周年纪念日当天,她晒出合照,附文“感恩可以在对方面前安心做自己”。很多人好奇,夫妻之间为什么要如此客套?但在侯佩岑看来,感恩是一种祝福,在逆境中更需如此。这些年,她一直在学习婚姻相处之道。她觉得最实用的就是学会看见另一半值得欣赏的地方,即使两个人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也能因为这份“看见”而体谅对方,看到争吵背后的爱意。在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2》里,侯佩岑回忆起生完大儿子后无法下地走路,丈夫在旁边小心翼翼搀扶。由于产后一直在打点滴,她上厕所时也需要丈夫的协助。讲起这些细节,侯佩岑大方地对丈夫表达心意,希望可以和他相互照顾彼此到老。主动看见对方并且不把对方的好视作理所应当,这是侯佩岑时常把感恩挂在嘴边的原因之一。而从人妻到两个儿子的妈妈,侯佩岑更加感恩从两个儿子身上习得的爱与智慧。有一次,侯佩岑让他们帮忙拿一瓶饮料,哥哥和弟弟抢着给妈妈“投喂”,导致她每一次都会从孩子手里收到双份的零食。为了不扫兴,侯佩岑每次都会将两份一起吃光。她笑说:“陪伴孩子除了耐力和体力之外,连体形都受到了考验。”侯佩岑的孩子正处在成长期,两个男孩儿在一起很闹腾,经常会因为争抢玩具或是意见不合而争吵不休。以前,侯佩岑会参与其中,为他们“判官司”。但现在她会有意避开这样的时刻,给足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体谅对方。侯佩岑也在学习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看问题。一次,大儿子问她:“为什么走在路上会有人和你拍照?”以前面对这个问题,侯佩岑会回答:“没什么,赶快走。”现在她会很直接地告诉儿子:“因为他们在电视上看到过妈妈,就像你看到米老鼠也会想和它合照。”侯佩岑越发觉得,不要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只要用他们能理解的话讲给他们听,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侯佩岑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松弛感”妈妈。以前的她也有育儿焦虑,会对孩子“约法三章”:不准吃巧克力、不准吃糖果、不许玩儿食物。一段时间内,这三样东西甚至成了她家的“敏感词”。一次,大儿子放学回家后突然问她:“我可以吃巧克力吗?”侯佩岑立马提高嗓音回答:“你在哪里吃到的!”侯佩岑也曾接受不了孩子用手抓食物。在听见自我、看见对方的过程中,她开始慢慢接受孩子的行为,比如对食物的好奇和探索欲:“孩子也有做自己的权利,或许玩儿食物就是他这个年纪的喜好,我怎么可以剥夺他的热爱呢?”如今,当儿子反驳她“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时,侯佩岑也不会生气,反而觉得儿子开始懂得独立思考了。03
人有千姿百态,但爱准时就位
谈到亲密关系,侯佩岑不希望有过多的期待和设定:“一旦对亲密关系有了预设的立场,就可能会有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的事情出现,这时候很容易产生落差、失落感。而这些情绪通常不会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分,反而容易造成伤害。”所以,侯佩岑会要求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不要有过多干预,去接受家庭、亲子关系里产生的不同美意。个体差异与代际关系,导致家庭中的每位成员与孩子们的相处方式各有不同,侯佩岑的家庭也是如此。她捕捉到在这些风格迥异的爱背后,其实都有独特的应对方法。于是,侯佩岑选择在这份爱的接力赛中充当“黏合剂”的角色。比如,侯佩岑的外婆会把零食一股脑儿地分享给孩子们,侯佩岑的老公却不准孩子们吃零食,于是侯佩岑会给孩子们规定吃零食的时间,态度相对折中。尽管大家的立场与想法都不同,家里总存在争吵与辩论,但侯佩岑反而很高兴。她会主动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试着去感受来自不同维度的爱。“每个人爱你的方式不同,爸爸的爱是不希望你们吃零食,而妈妈的爱又是另一种表达。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出于爱。”尊重差异,也接纳多元化的相处之道。尽管侯佩岑和丈夫也有出现育儿分歧的时刻,但她会很快冷静下来,尽可能尊重每个人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有一次,侯佩岑带着大儿子和老公一起参加击剑活动。侯佩岑一直扮演鼓励孩子的角色,而老公则坚持挫折教育。一圈儿比赛下来后,侯佩岑向老公建议,不妨试着鼓励一下儿子,不然担心他会沮丧泄气。侯佩岑分享了一个很独特的观点:如果把亲子教育时出现的意见不合看作是一场学习,也许每个人都会找到多样化的应对方法。当夫妻、长辈之间在教育孩子时出现分歧,不应该感到敌对或是不快,应该站在学习的角度,在多元中去应对。同时也能够停下来,听见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求,“从个体中看见差异,然后相互体谅”。这些年,短平快的生活节奏让越来越多的人越过了思考,习惯通过表面去定义、评价一个人。侯佩岑也遇到过不理性的言语对待与挫折,但她选择了用心经营着自己与家庭生活,在社交账号上保持着频繁的更新速度。在大家大声感慨“内娱无活人”的时候,侯佩岑却展示了她真实的一面:与孩子共读,分享书单,和老公一起度过结婚纪念日,感慨一首老歌……侯佩岑想要传递给孩子的真诚与善意,其实她早已具备。来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决定孩子一生的“黄金九年”,很多父母后悔太晚看到山东公务员夫妻裸辞,花光40万不上班,女儿12年不上学:如今怎么样了可怕的14岁,恐怖的17岁!心理专家提醒: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