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对姐弟打架,妈妈在一旁录视频谁也不帮:一碗水要端平

发布时间:2025-03-23 08:00  浏览量:4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打弟弟要趁早,打妹妹要坐牢”,这句话在不少有哥哥姐姐的朋友中引起了共鸣。面对孩子们间的冲突,家长往往选择不插手,认为这是孩子们自己的事,应该让他们自己解决。广西一家庭里,姐弟因为某些原因发生了争执,弟弟先动手打了姐姐,结果被愤怒的姐姐反击并制服。整个过程中,妈妈只是坐在一边录制视频,并未进行干预。她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避免偏袒。

许多父母对这种做法表示赞同,觉得孩子之间的矛盾不应由大人来判断,否则可能会让另一个孩子感到不公平。有趣的是,尽管小时候经常打架,但这些姐弟长大后的关系反而更加亲密。相反地,那些小时候相处融洽的兄弟姐妹,长大后反而变得疏远了。虽然弟弟们没少被姐姐揍,但他们依然深爱着姐姐。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说自己曾被姐姐打得住院三次,但现在姐姐离婚带着孩子住在他家,仿佛是一种报应。

从心理学角度看,85%的姐姐在青春期前都会教训弟弟,而只有7%的哥哥会对妹妹动手。这并非性别差异所致,而是源于“长姐如母”的传统观念——姐姐既要扮演玩伴的角色,又要充当监督者;弟弟则既是跟班又是出气筒。姐姐打弟弟被视为一种教育方式,而哥哥保护妹妹则被视为责任担当。此外,二胎家庭中的零食争夺率也显示,姐弟组合比兄妹组合高出63%。无论是被打大的男孩还是受宠的妹妹,都早早学会了“好男不跟女斗”的道理。

那位广西母亲之所以选择录像而不干预,正是出于对公平性的考虑。帮助女儿可能被认为是重女轻男,而保护儿子则可能被认为是封建思想作祟。因此,让她孩子们自行解决问题,不仅避免了自己陷入两难境地,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惊讶的是,儿时互殴的姐弟长大后反而能和睦相处,而从小礼让的兄妹成年后却连朋友圈点赞都要斟酌。打出来的感情如同老树盘根,宠出来的关系则似温室花朵,脆弱不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