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要“去父留子”成为单亲妈妈的女人,不妨听听我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3-23 11:10  浏览量:6

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社会阶段,会产生出不同的家庭模式。比如在过去社会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

但是最近在江浙沪地区悄悄的兴起一种新的家庭模式——去父留子,被不少广大网友热议。

(1)

所谓“去父留子”,是指女性找一个喜欢的男人怀孕后不结婚、不需要也不接受任何男方的金钱或者物质的支持,独自一人抚养孩子,不需要男方负任何责任,成为一个单亲妈妈。甚至极端一点的做法,根本不告知男方有孩子,断绝跟男方的一切联系。

去父留子,开始于西方国家的第二次女权运动,在上个世界六七十年代,女性为了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又不想失去作为母亲的角色,选择单身生育或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如人工授精)生育孩子。尤其是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的诞生,标志着辅助生殖技术的突破,为单身女性生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地区开始实行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的政策,让“单身生育”概念一时成为了许多女性理想化人生选择。

在李雪珂、王暖暖、叶海洋等明星效应的影响下,更是让不少单身女性表示:“去父留子”对女性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只做妈妈,不做妻子。来自一位“去父留子”的单亲妈妈的心声。

“我宁可自己承担这个责任,也不愿意把这个期待放在男人身上。”来自一位90后单亲妈妈分享。

(2)

过去,因为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只有依附于男性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比如通过结婚、生育等方式。

但如今,女性社会地位和男性已经相差无几,每个人都可以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不再需要依附于男性就可以实现个人的价值。

比如喜欢科研的女性可以选择继续读博士,成为一名科研工作人员;喜欢工作稳定的可以选择事业单位,成为一名医生、教师;喜欢商业做生意的可以选择自己创业或者成为职业经理人。

原先“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样,拥抱整个世界,外出社交和工作,不再把照顾丈夫、生儿育女当做自己唯一的人生使命。

独立女性的觉醒开悟,想要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又不想失去成为母亲的资格,"去父留子"便成为了一些女性新的人生选择。

(3)

那些想要选择“去父留子”,成为单亲妈妈的女人,不妨听听我的建议。

01.父亲的缺席,会导致孩子情感缺失

不管你承不承认,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孩子的情商、性别化能力、自信心、社交处理能力等方面,更是对孩子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在他提出的依恋理论中强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如果父亲长时间缺席孩子的成长,会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缺乏社交处理能力。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在孩子的人格塑造阶段,孩子会通过认同父亲,内化父亲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从而渐渐的形成超我,最终形成独立的人格。

02.父亲的缺席,会影响孩子的婚恋观

在“去父留子”的家庭,虽然母亲会给予充足的母爱,但孩子从小就没有办法体会到一个完整家庭的生活,会把现在的家庭模式认为是一种“标准”的家庭模式,成年以后也会把这样的婚恋观用到跟异性相处的过程中,用这样的家庭模式来经营自己的家庭。

03.父亲的缺席,增加了女性经济困难

虽说现在女性经济独立,但生儿育女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不仅需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辅导,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时光。

孩子的陪伴,不是可以父母以外的人代替得了的,女性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这无疑对女性增加了经济困难。

另外,根据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学习成绩更好。

可见,去父留子,会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对孩子而言,爱,不是金钱的堆砌,更是父母的陪伴。

在我们的感情世界里,生儿育女是两个人相爱有了感情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把对方当成一种“工具人”看到。

也许现在觉得“去父留子”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可人心是会变的,将来遇到生活的困难,身边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也许会觉得父亲、丈夫才是人生的依靠。

一些女性因为在感情中受到伤害,就丧失了爱人的能力,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选择“去父留子”的生活,其实,不妨从自身的角度反思一下,毕竟在感情的世界里,一个巴掌拍不响。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权利,但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而又不后悔的人生。

*作者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