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孩子的糟糕搭配——假懂心理知识的妈妈

发布时间:2025-02-15 03:12  浏览量:9

心灯系列之一

提示:

现在,心理问题孩子实在太多太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少,但其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就是,孩子很不幸地摊上了这样一个妈妈——假懂心理知识的妈妈。

“心灯老师,我这孩子怎么啦,他是不是有心理毛病?”一个举止得体的职业女性,带着她心理问题孩子来找咨询师。作为能干妈妈的反衬,也作为配合她描述情况的“患者”演员,瘦瘦高高的男孩,脸色苍白,萎顿局促,眼神还算灵活,但一瞥咨询师就赶快缩回,如同一只不得不白天出穴的夜行动物,胆怯不安中,还带着自感病入膏肓的深深悲凉……

回答咨询师问询时,孩子正目光茫然地似乎在思索,一边的妈妈就开始滔滔不绝,就此成为主角,甚至开始了独角戏演出。她不仅活灵活现地描述出孩子“症状”,接着还代替咨询师,给出定性的结论,“这不就是什么什么症”。不得不承认,她给出的结论,和症状表现还非常吻合,几乎就是教科书上走下来的典型案例。

咨询师发现,这似乎不需要咨询师的家长,实际此刻对他仍然需要,需要他点头肯定。如果他满足了她的期待,那她就会立马绝望,因为终于证实了她心中最害怕的结果,但跟着,就会得到一点自我肯定后的满足,这种满足,在一些爸爸缺位,妈妈全能的家里,就能常常看到这个角色的演出——既失望,又自得……她的几欲崩溃在于一切都在她一人肩上,她的骄傲也同样在于一切都靠她一肩担下,尤其是神秘感十足的心理问题她也能这样大胆涉足,怎不让她更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

这里不会如她所愿,作为一个义务心理咨询师,心灯老师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咨询实践中,这种情况遇到得实在太多。而且他已经把这位母亲,也圈进了孩子情况的成因之内,一面继续收集资料,一面开始分析,一面也在初步选择方案。

不过,他微皱的眉头和不置可否的表情,让他在家长心目中的位置,有可能会一落千丈,原来你只如此——连我都看得出来的心理问题,你居然还满脸疑惑……

是的,这样的家长很有可能不仅仅是代表求助者,还代表咨询师的“业余同行”,甚至潜在挑战者,求助过程中,说不定就有意无意地与咨询师展开华山论剑。

作为义务心理咨询师,心灯老师不想从中得到金钱标出的劳动所值,所以也不在乎她是否看低了自己,以致不再有下一次,他眼里心里,只是孩子。由此为孩子暗自叹息,叹息困于心理问题的他,再摊上了这样个只会给他问题添乱的糟糕搭配——对心理学半懂不懂的妈妈。

咨询师当然理解这位母亲的之所以然,苦恼起如何向这位好心办坏事的孩子保护神表达清楚这种意思:

孩子的“病”即使不全是因你所起,但至少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你强化!

你知道吗,在当今的学校,当今的社会,不光孩子,就包括我们大人,也很难不因为各种风动树动而时时心动,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孩子跟大人的一个重要不同就是,理性控制更差,情绪反应更强。

还有就是,情绪像一株含羞草,极容易被暗示,被感染。

心理问题实在五花八门,研究的学派也林林总总,各说各的理,各夸各的神。

你这样一头扎进,无疑是陷入迷窟,而且在各个间室里,都有供你察看自己的穿衣镜,从中,你或多或少地都会发现你的孩子,甚至是你自己。一圈转出,也就领回了各种鉴定单:抑郁症、焦虑症或者强迫症……

这样带回许多心理暗示的你,再通过对孩子选择性地“关心询问”,去强化了孩子。不信就看看你自己,明明你认为有问题的是孩子,却没有察觉到自己眼神也“神经兮兮”,情况之不妙,甚至甚于孩子。

这种看到什么就怀疑自己是什么的,并不只有你,

医科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抑郁症患者明显高于其它专业学生,原因无它,就是被自己所学暗示。

那我怎么办呢?当这位妈妈最终信服了咨询师,知道了自己也成了孩子心理问题的问题。咨询师也轻松不少,可以集中目标和精力,投向这位母亲真正想要解决的方面。现在,让我单独陪你的孩子走下段心理路程,后期,我会退出,再陪他一程的,就会是你,你这样愿意学习心理知识的家长,就将是我们做咨询的有力帮手……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