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桂妈妈”,让爱有了回音

发布时间:2025-03-26 19:07  浏览量:5

在西双版纳州委党校,有这样一位“爱心妈妈”,她的名字如同热带雨林中的一缕阳光,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关怀的心灵。她,就是桂蓉蓉,一位将“助人为乐”融入生命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朝夕相处的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只要遇到困难,她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温暖的双手。

一场温暖的相遇

2024年5月,当得知勐腊县妇联正在开展“助人为乐”公益帮扶活动时,桂蓉蓉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在县妇联的精心安排下,她与勐腊镇中心小学的傣族学生小岩(化名)成功结对,开启了一段温暖的帮扶之旅。

首次连线,正值六一儿童节前夕。桂蓉蓉因公务出差无法亲自探望,却细心地准备了节日礼物——崭新的书包、文具和衣物。这些满载关爱的礼物通过县妇联工作人员送到了小岩手中,完成了第一次跨越空间的温暖连线。

2024年7月13日,这是一个永远镌刻在桂蓉蓉记忆深处的日子。尽管先前通过视频连线有过接触,但当亲眼见到那个躲在奶奶身后的瘦小身影时,桂蓉蓉还是瞬间湿了眼眶——13岁的傣族男孩,身高不足1.4米,像片未舒展的芭蕉叶般蜷缩着,长长的睫毛在脸颊投下阴影,始终不肯抬起眼帘。

随着交流的深入,一个令人揪心的实事缓缓展开:小岩的母亲是老挝籍,在离婚后便独自返回故乡。50岁的父亲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终日靠药物维持,早已失去了劳动能力。而最令人心痛的是,小岩自身还罹患严重的地中海贫血,需要定期往返医院输血。七十多岁的奶奶用枯瘦的身躯勉强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此刻她才真正明白,这个敏感怯懦的男孩,已在困顿中独自承受了太多风雨。

可令人动容的是,尽管生活艰难,破旧的竹楼却收拾得一尘不染,奶奶的笑容比七月的凤凰花还要灿烂,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温柔的阳光。

“奶奶,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桂蓉蓉紧紧地握住奶奶那双布满老茧却温暖有力的手。随后把新书包轻轻放在小岩怀里,孩子抬头时,眼里闪着细碎的星光。

用智慧传递希望

返程途中,桂蓉蓉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陷入沉思。“单靠我们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杯水车薪啊...”她在心里默默叹息。思来想去,她突然想到:或许国家现行的社会救助政策,才能真正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撑起一把保护伞。

一回到家,她立即拨通了勐腊县妇联的电话。次日县妇联便联合县民政局一同前往小岩家实地走访核实。一周后,好消息传来:这个饱经风霜的家庭被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从次月起每月可领取低保金。

得知这个消息时,桂蓉蓉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握着电话的手微微发颤。她为孩子一家感到欣慰,也对勐腊县妇联和民政局的责任和效率给予了肯定。这一刻,她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体会到:善意的火种,终能点燃希望的曙光。

当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岩一家时,屏幕那头,奶奶用衣角不停擦拭着眼泪,小岩则第一次主动凑到镜头前说:“谢谢桂妈妈!”,这个称呼让桂蓉蓉心头一热。从此,她的生活里多了份甜蜜的牵挂。

用行动践行初心

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桂蓉蓉总是格外忙碌。她像一位播种希望的园丁,用心浇灌着山区孩子们的梦想。她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为贫困山区捐款捐物,带着全家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到特殊学校看望残疾儿童,到澜沧江畔捡拾垃圾,还曾资助勐腊县南腊中学一名贫困女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019年,桂蓉蓉一家被景洪市爱心大本营志愿者协会授予“爱心家庭”称号。2020年5月,她精心挑选了100多册图书,在拉祜族村寨建起了第一个“爱心书屋”。当看到孩子们捧着新书时发亮的眼睛,桂蓉蓉觉得,这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桂蓉蓉总是谦逊地说:“作为‘爱心妈妈’,我还在学习如何做得更好。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会用全部的爱与耐心,像春雨滋润幼苗一样,陪伴这些孩子慢慢成长。”

“爱心妈妈”桂蓉蓉用她朴实无华的善举,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正如她常说:“每个孩子都值得被世界温柔相待。”而她,正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份温暖照进现实。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