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这个念头,每个妈妈都能活得更好
发布时间:2025-03-28 05:20 浏览量:4
放下这个念头,每个妈妈都能活得更好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厨房吗?见过书桌前弓着背改作业的背影吗?见过明明累得眼皮打架、却硬撑着给孩子讲故事的妈妈吗?这些场景太熟悉了,对吧?但我想问一句:当妈非得这么苦吗?
最近有个词特别火——“60分妈妈”。
心理学家温妮科特说,当妈不用满分,及格就行。
这话乍一听像偷懒,但仔细琢磨,背后全是智慧。
满分妈妈是超人,60分妈妈才是人。
超人迟早累趴下,而真实的人,才能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真实的世界。
---
一、你以为的“为你好”,可能是孩子的“紧箍咒”
有个学生曾偷偷告诉我:“我妈总说为我好,可我觉得她在控制我。
”她成绩下滑,妈妈立刻报了三门补习班;
她喜欢画画,妈妈却说“没用,不如刷题”。
后来她干脆把画藏在床底,和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爱一旦变成控制,就成了双刃剑。
家长总想给孩子铺一条“完美人生路”,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被绑架”。
你以为的捷径,可能是孩子眼中的迷宫;
你以为的保护,可能是孩子呼吸不了的真空罩。
温妮科特说:“最用心的母亲也无法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这话听着扎心,但换个角度想——承认自己做不到,反而是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
二、孩子的真心话:我要的是妈妈,不是监工
班里有个男孩,成绩忽上忽下。
后来我才知道,他考得好时,妈妈会说“下次继续努力”;
考砸了,妈妈反而安慰他“没事,慢慢来”。
他告诉我:“我妈越淡定,我越不敢糊弄。
”
你看,孩子比我们想象得更敏感。
他们能分得清什么是“爱”,什么是“期待”。
当家长把焦虑写在脸上,孩子要么拼命讨好,要么彻底摆烂;
而当家长放下“必须优秀”的执念,孩子反而能轻装上阵。
有个扎心真相:你越盯着分数,孩子越觉得你爱的是成绩,不是他。
---
三、妈妈的自我救赎:先爱自己,再爱孩子
有个妈妈曾向我哭诉:“我每天围着孩子转,可他说我烦!”我问她:“你上一次为自己做件事是什么时候?”她愣了半天,答不上来。
当妈不是苦行僧,自我牺牲换不来孩子的感恩。
就像飞机安全提示说的:“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帮别人。
”妈妈连自己的情绪都照顾不好,又怎么给孩子健康的爱?
我认识一位单亲妈妈,每天雷打不动留一小时跑步。
她说:“跑的时候,我不是谁的妈,我就是我自己。
”她的松弛感,反而让孩子学会了独立和尊重。
---
四、社会给妈妈戴的“高帽”,该摘了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话听着伟大,实则绑架。
凭什么当妈就必须刚强?凭什么妈妈不能喊累?
社会总在歌颂“完美妈妈”,却没人告诉妈妈们:“你可以发脾气,可以犯错,可以做不到。
”妈妈不是神,不需要香火供奉;
妈妈是人,需要吃饭睡觉,也需要被理解。
有个学生说:“我宁愿要一个会笑的60分妈妈,也不要一个愁眉苦脸的100分妈妈。
”你看,孩子比我们活得通透。
---
五、给不同阶段的妈妈一句真心话
- 30+的新手妈妈:别被“为母则刚”吓到。
你不需要一夜长大,孩子的成长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 40+的鸡娃妈妈:放下“替孩子圆梦”的执念。
你的遗憾,不该让孩子背锅。
- 50+的空巢妈妈:孩子离家不是抛弃你,而是你教育成功的证明。
- 60+的奶奶/姥姥: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站得稳,家才稳。
---
结尾:妈妈们,请“自私”一点
最后,我想对所有妈妈说:你的快乐,比孩子的成绩单重要;
你的健康,比孩子的补习班重要;
你的笑容,比“完美妈妈”的人设重要。
如果今天你决定少检查一次作业、少唠叨一句“快点吃饭”、少焦虑一次考试排名,我不会觉得你偷懒,只会为你鼓掌。
同学们,回家告诉妈妈:“你做60分就好,剩下的40分,留给你自己。
” 这句话,你敢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