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爸爸、温柔的妈妈,是谁在羡慕卢昱晓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4-07-24 19:03 浏览量:24
“别人家”的爸妈,在最近一档综艺《我家那闺女2024》中有了十分具象化的呈现。
节目内容大致就是邀请妈妈们到演播厅,观看女儿的日常生活并进行点评。
在不同家庭长大的女儿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亲子相处模式。没有好坏高下之分,但卢昱晓的家庭或许可以给在养育路上的父母们一些参考。
看稳定的爸爸和温柔的妈妈,如何经营一个爱意溢出的家庭,如何养出一个幸福的小女孩。
凌晨三点,刚收工的卢昱晓给爸爸打电话说自己准备回家,被吵醒的爸爸毫无怨气,轻声细语地回应着女儿;
早上八点,爸爸轻手轻脚进女儿房间把窗帘拉好,让女儿能安心睡觉;
妈妈出门前去房间看了眼女儿,没有吵醒她,或是让她起来吃早饭,只是确认女儿醒没醒;
在家睡觉不用关门,谁在羡慕?
卢昱晓回家了才发现钥匙忘在了出租车上,换其他孩子早就担心被父母责怪了。
但她一点不着急,嘴上还开玩笑“从小到大在门口等过很多次”,演播厅里的妈妈也没指责孩子粗心啥的,什么连带开玩笑性质的指责都没有,只是笑笑说:“我们平时帮她保管地太好了。”
演播厅的心理学家都开始反思,自己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肯定非常担心“我妈又要骂我了”。
好像在妈妈眼里,女儿身上有好多好多优点。地上摆满了衣服,妈妈也觉得女儿有自己的秩序。
在女儿决定给大家做饭前,爸爸特意提前打电话给舅舅,让舅舅多“捧捧场”。要知道,另一位女嘉宾切水果,妈妈在演播厅说了句:刀工差。
妈妈是口腔医生,工作很忙,但还是妥善收藏了女儿从小到大画的画,鼓捣的小玩意儿。
分别时,25岁的卢昱晓会和妈妈自然地亲亲;妈妈也会在女儿面前故意吃吃醋:“你造句都是爸爸。”
甚至,因为女儿在房间写了“晓晓永远的小窝”,而不愿意卖掉房子,换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卢昱晓曾在英国留学,但妈妈没有“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一定要怎样怎样”的观念,反而觉得为了女儿留学,自己哼哧哼哧地挣钱很有动力,也很幸福。
面对女儿买回家的“瘦脸神器”,爸爸虽然觉得不靠谱但一直很温柔的跟女儿说话,不会说“买这玩意儿干嘛浪费钱,多少钱啊,瘦什么脸,瘦都没用”扫女儿兴致。
就以现在播出的内容来看,不吝啬表达爱意的这家人,美好到像故事里的情节。或许也是因为长期充足的安全感,状况出现时,卢昱晓才会自然地说出那句:“ problems could be solved”吧。
也因为这些细节,同节目的另外两位家长因为其教育模式招来不少骂声。
于文文早早出国一个人生活,加上父母忙于工作,一家人很少联系,比起母女,她和妈妈更像“普通朋友”。
柳岩的妈妈是较为典型的打压式教育,哪怕无论从物质或精神来说,女儿都处于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但妈妈还是不满意,不满意女儿刀工差,不满意女儿喝凉水,不满意女儿是“剩女”。
想起很早前一档综艺《少年说》,女儿在楼上崩溃大哭,妈妈在楼下淡淡地说出几个字:“我是为你好”。
自己打击女儿的原因则是:“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卢昱晓妈妈特意写了一段话,帮两位妈妈解释。
她说自己也是在传统的打压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卢昱晓外婆曾给她写下“道吾善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每代人传递爱的方式不同,他们认为宠溺会害了孩子,所以把爱放在心里。
除了卢昱晓的爸爸妈妈,最近还有一对超火的父母——“电子爸妈”。
短视频中一对满脸笑容的中年夫妻把屏幕前的观众当作自己的儿女,对话中透露着满满的关心和关爱。
“女儿女儿女儿,今天没受委屈吧,累不累啊,在外面冷不冷?”
“爸爸给你炸的,你最爱吃的花生米,你吃,脆得很……咋了不高兴?不高兴不想说就不说了。”
“宝贝回来啦,咋哭啦?谁欺负你了跟爸爸说爸爸给你撑腰!”
视频情节都来自于这一代年轻人成长路上最熟悉的场景:有藏在生活琐碎里的日常问候,有第一次生理期来临时的红糖水与健康小课堂,也有童年坐在超市购物车里接过来的一包零食。
“电子爸妈”的评论区,成了“心碎小孩”们的情感寄托地。
他们在这里诉说自己在生活遇到的困难,或者分享不经意的小小喜悦。
有网友觉得“电子爸妈”演得太假,“电子爸妈”回应:感觉假是因为你不需要,对需要的人来说,可太真了。
没有说教,没有“审判”,数以万计的网友小孩们在“完美”父母身上投射了自己对于原生家庭的美好想象。
“电子爸妈”也好,卢昱晓爸妈也好,他们带给孩子幸福的方式好像十分相似——一起吃东西、一起尝试新鲜玩意儿、贴心鼓励、以及好好说话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把戳到网友泪腺的细节掰开了看,想成为让人羡慕的爸妈,无非就是让渡自己的权威,给孩子爱与安全感,尊重并理解孩子。
做到真正的“为你好”——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问题,对孩子的观点进行肯定以及鼓励,然后再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帮助孩子分析这个观点可能产生的一些后果。
卢昱晓妈妈那句话并没说错,每一代父母传递爱的方式不一样。养育小孩儿也永远没办法找到一个标准公式,应用在所有家庭中。
但家长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用一种孩子更乐意接受的方式,传递自己的爱意呢?
做那个为孩子“托举”的人,让他们从快乐的小孩,健康地长成快乐的大人。
文丨嘻 排版丨阿乔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