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找回“单身力”

发布时间:2025-03-29 11:21  浏览量:4

▲运动中的马小格。图/受访者提供

“我们只是有牵绊而已,不比别人差。”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单亲妈妈们或许最能理解这一句话的重量。 对于许多单亲妈妈而言,选择离婚意味着原本一家数口人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一个人的肩上。在此过程中,并非每个妈妈都能成为潇洒的“王铁梅”。成为单亲妈妈,是出走,也是回归。 从作出离婚选择的一刻起,她们就踏上了一次改写叙事、寻求成长的道路。

脱困

在女儿五岁这年,马小格被问到:“爸爸妈妈可不可以生活在一起?” 对于这个问题,单亲妈妈们相互传授着一个共同的方法:“爸爸妈妈以前是很相爱的”,“是因为爱而生下的他”,但是“明确告诉他爸爸妈妈不能复婚”。 为什么? 单亲妈妈们也准备好了答案。“你和你的好朋友以前玩得很开心,有一天对方欺负你了,比如抢了你的玩具,或者是推了你,但是对方没有道歉。对方也没有改掉他的坏习惯或者是坏毛病,那你还要不要跟他做朋友?” 成年世界的故事比这个比喻更冷酷一些。 对马小格而言,离婚是坚持到最后的不得已而为之。在夫妻筹备婚礼期间,马小格的前夫因交通事故落下残疾。面对身边人的担忧和非议,马小格怀着孕,一边照顾前夫,一边上班填补家里的医疗开支。 但是,前夫却开始时常恶言相向,让马小格陷入自我怀疑之中。原本在外企工作的她,即使到国外出差开会,也能面对一群人侃侃而谈,但婚后那段时间,她却变得结巴,也不愿意跟人交流。 即便如此,马小格心想,或许前夫只是因为身体的变化而心情不好,总会有好起来的一天。而且,前夫会关心照顾孩子。“爱孩子的话,不爱我也没关系。” 这样的期盼,在前夫因为自身生意不顺而动手打她的那一天化为乌有。马小格“像逃难一样”简单收拾了点东西,就离开了家。 当女性选择以离婚结束痛苦,轻松却不曾降临。从决定离婚的那一刻起,她们来不及哀悼,便置身于难言的焦灼之中。 首先是法律问题。公益项目“唯爱妈妈”的数据显示,在其提供的法律服务中,65%是有关子女抚养费抚养权、诉讼离婚流程和法律援助申请的咨询。 河南的单亲妈妈晓月在前夫多次出轨及家暴后,通过诉讼方式离婚。打官司前,晓月最担心的是前夫要求获得两个儿子的抚养权,她舍不得,为此寻求了“唯爱妈妈”的法律援助。 到了庭上,前夫却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过抚养权,而是一直希望分得晓月借自己哥哥的钱购买的面包车,以及夫妻到江苏打工时用过的洗衣机。离开法庭后,获得了抚养权的晓月内心悲凉,痛哭了一场。 怀胎十月,妈妈们往往更难割舍对孩子的抚养权。但是,当她们选择肩负起抚育孩子的重任,紧接着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原本被共同收入遮盖的“母职惩罚”,变成横亘在起跑线上的荆棘。 根据2019年《十城市单亲妈妈生活状况及需求调研报告》,以一线城市低保标准来看,如不能拿到孩子的抚养费,至少有25.6%的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单亲妈妈处于低保水平以下,24.2%的一线城市单亲妈妈家庭处于低收入水平。 ▲单亲妈妈需要同时兼顾育儿和职业“双战场”。图/视觉中国 马小格承认,生存是离婚后最迫在眉睫的困难。为了方便照顾孩子,马小格从干了十年的外企辞职。但是,工作时间和收入合适、同时又愿意接受单亲妈妈的工作并不多,加上几年来,马小格没有收到过前夫的抚养费,她只能做着各种兼职。 她的其中一份工作是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这需要随时回应客户,否则很容易丢单,或者导致客户的理赔等紧急需求来不及完成。时间一长,孩子的需求、职业的需求和自我的需求总有无法兼容的时候。 有一回,马小格的保险客户有事联系她,而她正在出门接女儿放学。回家的路上,母女路过公园,女儿想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而妈妈想赶着回去做饭、回复客户。从孩子学校到家一共只有十几分钟的自行车车程,但对带着多线程任务的马小格而言,却十分漫长。 “事情都撞到一起的时候,其实是挺崩溃的,又没有一个人能帮你搭把手,又没有办法满足孩子一些基本的需求,明明分开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那个当下自己就是会顾此失彼。” 晓月离婚后的经济状况则更恶劣,手头的现金只有四百块不到,于是,破旧的面包车成为母子三人的栖身之所。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当天晚上,晓月和孩子们被一阵凉意惊醒,面包车不知道什么时候泡在了洪水里,水位已经漫上车窗,而车门无法打开。周围一片漆黑,孩子们惊慌地哭泣,晓月绝望地想,可能看不到明天了。 那段时间也相当于晓月人生中的一场洪水,卷乱了内在和外在的秩序。晓月做梦时,常常梦到男人当着孩子的面对她拳打脚踢的狰狞面目。因为害怕,晓月连前夫老家所在的村子都不敢经过。 获救后,晓月靠政府补贴的钱,带着孩子找到了一间被淹过的房子住下。屋内墙壁上都是水,全天得开着电热毯,不然被子很快就潮了。晓月不忍,如果孩子们希望去前夫家生活,她愿意放手。但是大儿子跟晓月说:“妈妈,我跟着你。” “就这一句话,我心里就在想,再苦再难,哪怕是拼命,我也要用更好的生活条件,把这两个孩子养大。”晓月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买到属于母子三人的房子。 不管如何,从走出婚姻的那一刻起,单亲妈妈们已经在未知的新道路上。

立足

婚姻状态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小家的结构,也改变了女性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单亲妈妈学习着调整、适应与周遭的关系,找到新的平衡点。 离婚三年,马小格意识到,自己的分身乏术让女儿心里缺乏安全感。为了能够让孩子有稳定的陪伴和学习环境,也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喘息的机会,马小格决定辞职回老家。 ▲马小格的女儿很爱运动,正在草地上玩耍。图/受访者提供 马小格老家在一座小县城,在父母的亲友中,有不少人认为离婚的女人不应该回到老家。回家之后,有亲戚急着给马小格介绍对象,将她的各项条件一一罗列、评估,擅自将她的个人信息发到了相亲市场上。“你都这样了,你还挑什么?”有亲戚对她说,“还好你带的是女儿,还比较好找,如果你带个儿子,都不会有人要你。” 即使是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单亲妈妈也依然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异样目光。 住在北京的丁丁,一次在小区遛娃的时候和一个妈妈聊天,问起附近小学班上的学风如何。对方不清楚丁丁的婚姻状态,无意间在她面前说了一句“单亲家庭的孩子问题比较多”。 丁丁没有放在心上,她能理解人们对单亲妈妈的不同看法。唯独有一次,为了庆祝一位已婚未育的朋友正式离婚、恢复单身,丁丁决定攒“单身局”吃饭唱歌,一位女生加入后,发现群里很多人都是离异状态,转头回到群里告诉大家“不要加了,那里都是离异的人”。 丁丁很生气。“我不认为单身需要打上未婚和离异的标签,这只是社会的不同分类,并不是离异了就会变成坏人。你可以说你不愿意参加,但你不要表达出这些群体是坏的。” 据《十城市单亲妈妈生活状况及需求调研报告》,受访的单亲妈妈中,64.6%经历过身边人指手画脚,53.1%遭受婚恋市场排挤,38.5%遭受就业歧视,除此以外,她们还会遇到性骚扰、更难获取公共服务、社交困难等问题。 除了环境的变化,离婚后单亲妈妈们也需要面对家庭内部的压力。 在经济压力和时间压力之下,一些单亲妈妈向原生家庭寻求支持。但是,在原生家庭建立起新的单亲家庭结构,带来的并不完全是回家的熟悉和松弛。 “最大的挑战是你要重新学会和自己的父母变成一个相互依赖的关系。”丁丁说道。她很早就离开了父母独自生活,如今离婚后,她不得不依赖于父母帮助分担育儿的工作,而父母也不舍得抛下女儿。两代人的边界交叉、碰撞、融合,带来许多日常生活的分歧。 除此以外,丁丁发现,离婚过程中夫妻双方家庭之间的争执,也给父母心里留下了怨愤,时常在她面前或者背后默默流泪。“我们这代人可能更关注自己的心理,会找一些途径调整,但是我们的父母不会,他们的情绪可能压抑得更久。” ▲丁丁与孩子在一起。图/受访者提供 另一边,单亲妈妈也承受着孩子情绪变化带来的压力。马小格的女儿在幼儿园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常常有爸爸一起陪着出去玩。每当这时,孩子会向马小格明确表达自己喜欢同学的爸爸。马小格能够感受到,她怀念小时候获得过的父爱。她尝试过用“交朋友”的比喻来解释给女儿听,但女儿没有被说服。 在内外交困中,马小格选择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求助。“唯爱妈妈”的心理专家建议她,尝试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去沟通。 于是,从离婚第四年开始,马小格尝试向女儿客观地描述自己所面临的压力。一年下来,孩子依然不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是马小格觉得至少“不会再觉得自己在委屈自己或者美化一些事情”。“更真实地跟孩子沟通,我们才能悦纳我们的当下,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当下的生活状态。” 更多时候,妈妈们会互相安慰。 丁丁在北京有一个“单亲遛娃群”,由一群在“唯爱妈妈”社群中相识的单亲妈妈组成。这个群与闺蜜群别无二致,几乎每天都在聊天,会交流孩子上学或者周末遛娃的信息,讨论人到中年的职场挑战,也会分享新的感情生活状况。每隔一两周,群友们会带着孩子一起聚会。在2025年过年的时候,她们还一起租下了一座别墅,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玩游戏。 这也构成了丁丁主要的社交活动。“如果跟不是单亲的朋友或者同事交流,比如说女性、育儿,其实是很难像我们这样彼此达到共鸣的。” ▲在合肥,丁丁和同城的单亲妈妈们一起遛娃。图/受访者提供 在网络上,晓月得到过来自陌生妈妈的帮助。挺过洪灾后,晓月的孩子没有衣服可以替换。一位北京的网友妈妈给晓月寄来了家里的旧衣服,两人因此有了联系。后来,晓月因为摆摊卖货不顺利,网友还给她打来电话。晓月第一次向别人讲出自己内心的苦闷,网友开解她:“向前看,让生活更好。” 在姐妹、朋友、孩子的支撑下,单亲妈妈们一步步稳住了生活。这时候,她们自身的伤口才开始有了愈合的时间。

破晓

对马小格而言,回到老家是一次放下骄傲的挣扎。 马小格出生在军人家庭,父亲把她当男孩一样教育,从小到大,她鲜少得到和煦的夸奖或者关怀。因此,当她遇到前夫时,仿佛看见了追寻许久的“父爱”:他擅长表达,也很懂照顾人。之后,马小格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与前夫结婚。 如今,离婚回家对马小格而言是 “承认自己过去一切都是错的”。为了避开想象中父母的责备,也为了保护父母的情绪,马小格一直没有告诉父母前夫家暴的真相,而父母和亲戚以为她只是因琐事就离婚,觉得她“不懂事”,对此颇有微词。 不过,在或主动或被动的出走、回归、徘徊中,新老交替的关系也为马小格提供了一次重塑自我的机会。 马小格的女儿很爱撒娇,无形之中,原本坚硬的家一点点被融化了。一次,马小格在视频里看到,往日让人觉得严厉的父亲此时正趴在床上,任由女儿在上面“骑马”玩耍。马小格有些恍惚,在她的童年回忆中,唯一相似的画面是爸爸骑着二八大杠,而自己坐在车上,靠在爸爸的怀里。 她很羡慕女儿。“我内心很渴望被爸爸认可。”马小格反思,“但努力了这么多年好像也没有什么效果。”这也让她在决定结婚的时候,没有正视自己想法不成熟的地方。 现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马小格亲身体会到作为父母的情感,透过这个视角,她重新发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虽然粗糙,但是一直环绕身侧。“所以我为什么需要父母的认可?”她想,“我是需要爸爸的认可,还是其实我没有接纳我自己?” ▲一次,马小格离开爸妈家回武汉上班,在车窗里拍下了爸爸带着女儿送行的画面。图/受访者提供 丁丁也渐渐接受了婚姻的挫折。“我看得到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去经历的事情。如果每件事情都在纠结自己做错了什么,根本出不来。既然是必然发生的事情,那我就放下它。” 跳出固有视角后,丁丁也有了更多的心力重新看待孩子对父爱的需求。她知道,儿子记忆最深的,还是爸爸妈妈一起牵着他去游乐园的画面,那也是儿子出生后唯一一次体会到“一家三口”的相聚。 前段时间,大S的离世更是触动了丁丁。“大S像我们这代人远远看着的朋友。她离开了,意味着孩子没有妈妈了。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所以我想,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童年就这几年,我不希望自己和孩子有遗憾。” 经过一夜的思考,丁丁果断换掉了工作,带着孩子回到合肥老家。如此,孩子跟孩子爸爸有了更多的相处机会。至于丁丁的内心,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前几年我还有一点想逃离这种关系,当时觉得自己处理不好这个状况。但现在已经影响不到我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外人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和解,也是一场松绑。2024年春节时,马小格第一次在家度过了完整的新年,面对亲戚们,她也有了开玩笑的坦然,自嘲“回家啃老”。 女儿也变成了马小格与父母之间的润滑剂,当双方发生摩擦时,有了台阶下。于是马小格发现,过去不仅是自己害怕与父母发生矛盾,父母也同样畏惧触碰到自己刚硬的边界。她意识到,如今父母老去,当初自己执着的输赢对错,其实并不重要。 她开始向女儿学习,学着变得柔软一些。一年过去,马小格很感谢自己当初作出回老家的决定。“如果还在外面刚着,可能我又会错过和父母过一个柔软的晚年生活的机会。” 当单亲妈妈们重新站起来,她们也在为家人乃至不相识但处境相似的人们带来力量。 晓月从网友那里学会了做糖葫芦。每天早上5点多开始,她就在糖葫芦店与50公里外孩子就读的学校之间奔波。为了拉到更多订单,晓月还到各个学校门口发名片、发试吃的糖葫芦,也到快手和抖音等等网站发视频宣传。 慢慢地,晓月的店面一点点扩大,还雇了帮手。孩子们能感受到,妈妈懂得打扮了,自信了,也快乐了。 诚然,如今晓月已经很少做噩梦,更多时候,她梦到自己跟孩子又去了哪里玩。还有一次,她梦到她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愿望,买到了一间特别大的房子,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房间,两个儿子也有了自己秘密的小基地。 ▲放学后,晓月的儿子们在县城的家里玩耍。图/受访者提供 晓月也在将美梦传给更多人。通过网络,她向许多同样需要经济来源的妈妈传授了自己的创业经验。“我们只是有牵绊而已,不比别人差。” 她说,“咱们不是超人妈妈,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我们会想办法克服这件事。” 回过头看,在尚未结婚前,这份力量本就存在于女性的身体里。 在婚姻最灰暗的那段时间里,马小格会翻出以前的朋友圈,“想找回那个充满能量的自己。”结婚之前,她热爱运动,经常参加户外徒步、骑车等运动。“运动是在我内心扎了根的一种精神。” 她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来自于11年前她第一次参加的省际骑行比赛。当时,她本来快要到终点了,但是因为不熟悉新车的车况,在下坡时不小心刹车太急,整个人飞了出去,砸在地上。 倒在地上的马小格,并不清楚自己到底伤得有多严重,她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走完这一段。几乎像本能一般,她爬上了自行车,继续往前、冲线。到达终点时,她几乎都不记得自己到底是怎么骑过来的,只有车友们告诉她,她摔得浑身是泥,还坚持着完成比赛,非常有体育精神。事后,她坐上救护车去了医院,才发现自己浑身都是擦伤的血迹,腰也扭伤了。 但是,在这场比赛中,马小格不仅完成了比赛,还站上了领奖台。那狼狈但荣耀的一刻,被记录在照片中。看到照片时,仿佛那个眼里有光的自己又回到了身上,支撑着她走出不幸福的婚姻,走向不一样的自己。 生活还在继续,路还没走完,她们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向前寻找更好的自己。 ▲在比赛中摔倒后, 马小格 重新爬起 来冲刺。图/受访者提供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