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小米车祸,遗属妈妈口里“砸玻璃救人”的过路司机发声了
发布时间:2025-04-03 22:14 浏览量:13
网名为“赵张办事”的过路司机,是这场悲剧的第一目击者。
他驾车经过时,是第一个路过的司机,发现SU7车身已经很发烫,车里已经冒烟,此时车门已经锁死。
尝试拉车门无果后,用灭火器砸碎后挡风玻璃,救出后排女孩,40分钟消防赶到时,火势已吞噬整车。
这段自述直指两大争议点:
1. 车门锁死之谜:SU7用户手册明确标注“应急拉手可机械解锁”,但赵司机称“外部拉门纹丝不动”。
高速撞击(事故前速度97公里/小时,之前达116公里/小时)可能导致车身结构(尤其是B柱)严重变形,挤压门框,使机械拉手无法正常工作。不过,这种情况在严重碰撞中常见,不独属于SU7。
2. 死亡主因分歧:高速撞击(97公里/小时)足以造成致命的颅脑损伤,尤其是未正确佩戴安全带或车内物体移位的情况下。被救出后死亡表明她在撞击时已受重伤,这与医学上“钝性创伤致死”的常见模式一致。
驾驶舱变形和随后的火灾可能导致两人无法逃生。火势从22:47开始(烟雾转为明火)到22:55完全吞噬车辆,前排乘客可能因撞击昏迷或被卡住,最终在火灾中丧生。
这与家属控诉的“活活烧死”存在事实偏差,这可能是家属的直觉。
4月1日,小米公布的行驶日志显示:
但这份“完美时间线”被三大疑云笼罩:
1. AEB为何失效?
SU7标准版未搭载激光雷达,夜间对静止障碍物识别率仅60%,远低于宣传的“130km/h刹停”。小米未在声明中提及AEB具体状态,需等待警方数据确认。
2. 2秒接管是否反人类?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研究表明,驾驶员从自动驾驶模式切换到手动控制的平均反应时间约为2-3秒,具体取决于注意力状态和环境复杂度。夜间高速行驶(116公里/小时,约32米/秒),加上施工路段的突发情况,可能需要更长反应时间。
2秒总时间接近NHTSA下限。高速下,驾驶员需识别警告、判断障碍物位置并采取行动,1秒内完成有效操作难度极高,尤其在注意力可能分散的辅助驾驶状态下,对普通驾驶员而言确实显得苛刻。
3. 施工路段为何未提前降速?
事故发生在德上高速池祁段,路段因施工封闭,交通改道至对向车道。
若高德地图已更新施工信息(72小时前),NOA应通过云端数据获知并提前调整速度。然而,日志显示车辆以116公里/小时进入施工区,直至22:44:24才减速,表明NOA未提前限速。
小米声明称“检测到障碍物后减速”,但未解释为何未提前降速,可能是NOA未将施工区视为“需限速”的场景。
有传言称SU7登记在驾驶员(遇难女性)的24岁男友名下,作为毕业礼物通过网贷购车,且男友无稳定收入。
中国交强险死亡赔偿上限为18万元(2022年修订后),商业三者险赔付取决于保额。
若购买常见的中档保险(如100万-300万元保额),而事故造成三人死亡,赔偿可能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每人按城市标准约300万-500万元)。 施工路段限速60公里/小时,SU7撞击前时速97公里/小时(超速约62%),保险公司可能以“超速行驶”为由部分拒赔或降低赔付比例。 若保额不足,剩余赔偿责任可能由车主(男友)承担。
若男友无稳定收入且靠网贷购车,个人资产有限,面对巨额赔偿可能无力支付,需变卖车辆或通过法律程序追偿。 但因驾驶员已死亡,实际追责复杂,可能导致受害者家属难以全额获赔。
若认定NOA系统缺陷,小米需承担主责,但2024年财报显示其汽车业务净亏损62亿,巨额赔款或冲击35万辆年交付目标;
参考2016年特斯拉Model S事故(佛罗里达),NHTSA调查认为驾驶员未及时接管,特斯拉无责。 2021年德克萨斯事故,驾驶员被判70%过错(未保持注意力),特斯拉因系统未强制干预承担30%。
- 上一篇:带孩子去郴州旅游?五一亲子游不可错过的景点大揭秘!
- 下一篇:暖心月子汤,呵护新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