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谱系障碍孩子气哭的妈妈,用这四个方法让孩子配合家庭干预

发布时间:2025-04-05 09:58  浏览量:9

在家庭干预的道路上,每一位家长都怀揣着对孩子满满的爱与期待,然而过程却布满荆棘。晓妍妈妈就遭遇了这样令人揪心的一幕。

那天,晓妍妈妈依照计划,准备和患有谱系障碍的晓妍进行认知训练。她拿出色彩卡片,试图引导晓妍说出卡片上颜色的名称。但晓妍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妈妈的指令充耳不闻,自顾自地摆弄着手中的玩具。

妈妈耐着性子,一次次重复引导,可晓妍依旧不为所动。随着时间流逝,妈妈的耐心逐渐耗尽,就在她再次尝试让晓妍专注于卡片时,晓妍突然一把将卡片打翻在地,卡片散落一地。看着这场景,晓妍妈妈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委屈与无助,泪水夺眶而出,蹲在地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并非晓妍妈妈第一次因孩子不配合干预而崩溃,相信许多家庭干预的家长都有过类似经历。那么,究竟该如何让谱系障碍孩子配合我们进行干预呢?这需要深入剖析孩子不配合的原因,并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1.感觉统合问题

许多谱系障碍孩子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比如,训练环境中的灯光过亮、声音嘈杂,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从而难以集中注意力配合训练。触觉过于敏感的孩子,可能抗拒与他人肢体接触,像在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时,如果需要大人辅助手部动作,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抵触。又或者前庭觉发展不足的孩子,在进行一些需要平衡感的训练项目时,会因内心恐惧而拒绝参与。

2.指令理解困难

谱系障碍孩子在语言理解方面往往存在滞后。家长发出的指令,可能因为过于复杂、抽象,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例如,家长说 “把红色的积木放在绿色积木上面,然后再拿一个黄色积木放在旁边”,一连串的动作指令,孩子可能根本无法理清顺序,进而表现出不配合。他们更倾向于简单、清晰、直接的指令,如 “把积木放好”。

3.刻板行为影响

刻板行为是谱系障碍孩子的典型特征之一。他们习惯按照固定模式生活,一旦训练活动打破了原有的日常节奏,就会引发不安和反抗。比如,有的孩子每天固定时间要看同一部动画片,如果这个时间安排了训练,孩子就会哭闹不止,坚决不配合,沉浸在自己刻板的行为模式中难以自拔。

1.创造适宜环境

家庭干预时,要打造一个安静、整洁、光线柔和的训练空间。尽量减少周围无关物品的干扰,保持环境简洁。如果孩子对声音敏感,可以使用隔音材料,降低外界噪音影响。同时,根据孩子的感觉偏好,调整训练道具。例如,触觉敏感的孩子,选择质地柔软的训练材料,像毛绒拼图、硅胶积木等,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开启训练。

2.简化指令

家长下达指令时,务必简洁明了。使用简短句子,一次只给出一个具体动作指令。比如,训练孩子收拾玩具,不要说 “把你那些玩具都分类整理好,放到玩具箱里,然后再把玩具箱放回原位”,而是说 “把玩具放箱子里”。当孩子完成一个简单指令后,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配合意愿。随着孩子能力提升,再逐步增加指令的复杂程度。

3.融入兴趣

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将训练内容巧妙融入其中。如果孩子喜欢汽车,在认知训练中,可以用汽车模型教他们认识颜色、形状、大小等概念。在语言训练时,通过模仿汽车行驶的声音 “滴滴叭叭”,引导孩子发声。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强化物,当孩子配合训练时,给予他们短暂玩喜欢玩具、看喜欢动画片片段的机会,让孩子将训练与快乐体验建立联系。

4.遵循规律

尊重孩子的生物钟和日常活动规律,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不要在孩子刚睡醒或者非常疲惫的时候进行高强度训练。例如,孩子每天下午 3 点到 4 点精神状态较好,那么就把主要训练时段安排在这个区间。同时,将训练活动分解成小步骤,每个步骤之间设置适当休息时间,避免孩子因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产生厌烦情绪。

家庭干预是一场持久战,在让谱系障碍孩子配合训练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与恒心。从理解孩子不配合的深层原因入手,通过创造适宜环境、简化指令、融入兴趣以及遵循规律等方法,逐步引导孩子积极参与训练。每一次孩子的小小配合,都是前进路上的一大步,只要坚持,终能看见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