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不知道青春期女儿在想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07 03:51 浏览量:6
在陪伴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焦虑的妈妈,当孩子抑郁休学之后,她们非常痛苦地发现,自己根本不懂孩子,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想要什么,自己又能给予什么样的帮助。
在交流中,我发现这些妈妈普遍对自己的身体感受不够清楚,在学习《非暴力沟通》这样的书时,无法区分什么叫客观事实,什么是头脑的想象。
在练习倾听时,她们也无法取得进展,因为她们的感觉通道关闭太久,长期跟身体失去了链接,从而失去了与世界发展深度关系能力。
这主要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幼年的时候,她们的感受被养育者按好坏加以区分,有一些所谓的“不好”的感受,一直不被允许表达而压抑了下来,在之后的成长中,她们习惯性地压抑感受,形成情感隔离,对不良感受都自动屏蔽。
但内在是整体,阴阳可转化。对情绪、感受,我们不可能只屏蔽坏的,只留好的,久而久之,不能确认自己的真实感受,人就变成了“假人”。
当一个人与自己的内在长久失联,爱的源泉也逐渐枯竭,也就失去了对他人情绪、感受的感知能力,无法让他人感受到温度与爱。
当一个人无法用情绪感受与人链接时,只能凭借头脑的理智和人沟通,而我们知道,人的想法总是瞬息万变、左右冲突,所以,人就总在失衡状态,没有了稳定内核。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最初是需要在母亲充满爱的眼神和满怀积极关注的回应里得到确认,当得不到这份内在感受的链接,孩子生命力慢慢就会枯萎,对人失去信任,最终出现心理问题。
改变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父母要先回到生活本身,打开身体感受,与自然界,与自己去链接。
以活在当下的态度,做饭,浇花,吃饭,公园散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恢复对周围世界、对自己身体感受的觉知能力。
当有一天,你在做饭时,看到青葱翠绿、西红柿鲜红,油然而生喜悦;与小猫嬉戏时,快乐久久不散;看新发的花朵沐浴在水雾中,宁静喜悦自然氤氲……你也就找回了爱的源泉。
水满自溢。这股活泉会慢慢地往外流淌,终成一条河流,当它流向身边的人,比如孩子,比如老公,他们就能得到滋养,更有力量去过好自已的生活。
幸福就是,不管多亲近,我们都有能力活成独立的个体,在自己的轨道自在向前,偶尔并行,互相微笑致意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