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越来越讨厌女儿?”一位妈妈道出二胎家庭的心酸与痛楚
发布时间:2025-04-12 19:31 浏览量:9
“为什么我越来越讨厌我的女儿?”
在某社交平台上,我看到了一个妈妈这样的自述。
作为母亲,怎么会厌恶自己的亲生孩子呢?
她说:“我的女儿今年十岁了,从小舍不得凶她,上小学后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给她做早饭,有时候还得一边抱着老二一边做。”
“做饭的过程中我要往返厨房和卧室10遍以上叫她起床,早上上学前至少要催她30遍,蹲厕所催、洗脸催、吃饭催,经常还会偷懒不刷牙。”
“每天晚上她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十二点,不是因为作业多,而是太拖拉了。”
“一会去吃饭,一会去喝水,家里做的饭还不吃,要自己做,把我收拾好的厨房弄得乱七八糟。”
“一有不顺心就离家出走,我晚上出去找她,甚至心里没有紧张和害怕,想着她丢了是不是就好了,我就会脱离这样的生活了。”
“真不是重男轻女,老二也是妹妹,老大经常把妹妹弄哭,一晚上哭好几次。”
“她爸爸工作忙,我就像个单亲妈妈一样,一个人带两个小孩,真的要崩溃了……”
看完这篇帖子,想必有很多二胎家庭的父母能够感同身受:
怎么好像二胎一出生,家里的大宝一下子就变得又不听话又不懂事了?
网友们纷纷评论:
“你厌恶的是你的女儿吗?你厌恶的明明是你一地鸡毛的生活。”
“孩子爸爸去哪了?夫妻不能同时照顾孩子,还非要生两个,到头来又怪上老大不懂事了?”
这些评论真是一针见血,道出了这些家庭无解的困局:
夫妻精力有限,只能照顾一个孩子,于是竟期望大一些的孩子一下子长大,也变成一个理想化的成人,和他们一起照顾二胎。
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孩子的本质就是孩子,在一个自己尚且需要被引导和教育的年纪里,又怎么会照顾他人呢?
很多家长发现,明明是在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却截然不同。
长子通常行为规矩、腼腆、责任意识强、没什么竞争思想和上进心、领地意识很重、注重隐私、具备领导能力,往往还有完美主义倾向。
幼子通常性格外向、善于社交和维持人际关系、崇尚自由、有些叛逆、喜欢引人注目、嘴巴甜会撒娇、单纯而无忧无虑。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最早提出出生顺序会对个体的人格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他认为个体由于出生先后不同,在家中的地位不同,因此会形成不同的风格。
经过研究,长子最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成为问题儿童、罪犯、嗜酒者、神经症患者等等。
因为弟妹的出生会给长子带来烦恼,容易让其产生嫉妒感和不安全感。
渐渐地,长子就会对弟妹产生敌意,在父母的偏心下变得怠惰、自卑和讨好。
在大多数二胎家庭中,父母会在生下二胎之后发现,原本期望中会变得懂事、知道照顾弟妹的大宝,反而变得幼稚、敏感、无理取闹。
请警惕:这是你孩子的行为退化,他正在用这样的行为博得你的关注和爱。
心理学中,幼儿的退行行为指的是在某种情景下,孩子会做出与其年龄不符合的幼稚行为,通常是为了应对焦虑、压力和不安全感。
从另一方面来说,那就是父母给他的爱已经少得可怜,因此孩子才会用这样的方法争夺你对于二胎的关注。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黄圣依和杨子的大儿子安迪,就是一个因为二胎而郁郁寡欢的孩子。
本来单独和妈妈黄圣依相处得很融洽,但爸爸一带小儿子回来,父母的注意力就全部放在了小儿子身上。
安迪说身上不舒服很痒,杨子也只是叮嘱他别挠,小儿子一哭泣,这对父母立刻就开始围着小儿子打转,安迪在门口看着,就像一个局外人。
而安迪在陪着弟弟玩耍时,弟弟突然大哭,就在安迪手足无措的时候,黄圣依前来查看,可她的第一反应却是指责大儿子:“你干啥了安迪?”
或许在父母眼中,这样的对话只是无心之失,是随口说出来的,并没有怪孩子的意思;
但在孩子看来,这已经是一句十分严重的责怪,甚至是教训了。
有一位网友面对如何平衡多孩家庭,提出了一个很有创造性的观点:
当你做到了一碗水端平,那么其实是在偏心二宝,损害大宝的利益。
因为在二宝出生前,大宝原本可以获得全部的爱和资源,当不受控制的二宝出生后,原本全部属于他的东西被迫分出一半来给了二宝。
同时,父母却还在要求其乖巧懂事、照顾弟妹,指责其不懂分享,这更是一重对利益的剥削。
聪明父母的做法是:
在表面上公平的同时,私下里偏心大宝一些,加倍关爱大宝。
如果你能够做到偏心大宝,那么大宝自然会替你偏心二宝,做到一碗水端平。
曾看过这样一位网友的分享:在二宝出生后,妈妈经常抱着二宝给孩子喂奶、拍嗝,大宝在旁边看了很是羡慕。
妈妈知道大女儿也想拥有妈妈的爱,于是直接放下了二宝,对女儿说:“妈妈不抱弟弟了,来抱抱你。”
女儿十分快乐地依偎进了妈妈的怀抱里,母女俩紧紧拥抱着。
妈妈并没有为这么大的女儿还要抱抱而觉得她不懂事,而是尽力用自己的爱去抚平女儿的不安。
在这样的家庭里,大宝怎么可能会仇视、憎恨弟妹,去用尽浑身解数博取父母的关注呢?
父母们面对孩子带来一地鸡毛的生活,也不要将罪名都安在孩子身上。
而是要在生育之前就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将一切最坏的可能列在前面,确定好自己能够平衡生活,再去备孕生子。
孩子就是一张人人涂抹的白纸,希望父母们能够有能力为其绘上最美丽的色彩,而不是不小心将其揉皱,却怪白纸太薄、不能承担压力。
-The End -
作者-专序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