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双相,生活不能自理,当我学会做“赋能型”妈妈,抑郁消失了
发布时间:2024-08-19 17:21 浏览量:18
我做梦都想不到,我那个乖巧懂事的女儿会被双相缠身!
自从她被查出双相以来,完全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整个人都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精气神。
每天把自已关在房里,生活作息日夜颠倒,醒了就玩手机
,有时一两天都不吃饭,饿了就喝水,
身体状况急剧下降,面容憔悴,看不出一点18岁大姑娘的样子。
沉迷网络游戏,跟游戏里的人喊爹骂娘,
一点口德都没有。花钱也毫无节制,频繁在网上买衣服、鞋子。
也不去上学,
只要我一劝她,她就对我破口大骂,有时候急了,还让我去死。
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对她掏心掏肺,毫无保留,甚至不惜为她付出所有,可她却毫无预兆地走向
了
抑郁,还从抑郁转向了双相情感障碍。
为了她,我的泪都流干了。
01
女儿从抑郁转化成了双相
从小到大,女儿都是让我骄傲的存在。长得漂亮,学习优秀,家里全是她获得各种各样比赛的证书与奖状。
小学到初中阶段,她每次考试,都是前5名,从来没让我操过什么心。
别人都羡慕我,有一个这么懂事的女儿。
可是,进入高中后,女儿就变了。
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写作业也特别慢,考试从来没进过前十。
有次还考了全班倒数第五名,女儿很不满意自己的成绩,
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
每天都问我:
“妈妈,我是不是很笨啊?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看着女儿那么自责,我也不敢再埋怨她考得差,只能耐着性子安慰道:
“不是啊,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努力,把要考的知识多记几遍不就可以了。”
女儿听到我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以为这事就过去了。可谁知在接下来的周考和月考中,她的成绩一直在倒数10名以内。
我开始着急了,不停地给女儿施压:
“一次两次考不好就算了,怎么回回考不好,你是一点心都不上吗?”
女儿一听,瞬间就崩溃了:
“我不想考好吗?天天就知道逼我,你要是想逼死我,就直说!你那么有本事,你怎么不去考第一!”
从那以后,她每天都耷拉个脸,我跟她说话,她也不理我。
正当我还不知如何与女儿破冰时,班主任的一通电话又把我拉入了另一个深渊:
“今天课间操的时候,有同学看到你家孩子拿小刀割自己的手腕,我问她,她什么也不肯跟我说,我也没敢多问,等放学,你跟孩子沟通一下吧,可别出什么事情了!”
我心头一惊,等女儿放学回来,我把她堵在门口,扒开她的袖子,
胳膊上全是一条条细小的刀痕,新旧伤交叉在一起,触目惊心!
孩子情绪很不稳定
我立马带着女儿去了医院,看到检查结果的那一刻,我连死的心都有了:
重度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医生说这个病很严重,需要住院,但当时,我也不懂这些,以为医生是吓唬我,就拒绝了医生的建议,给女儿拿了点药,就回家了。
为了稳住女儿的情绪,我再也不敢多说她一句,每天小心翼翼地在她身边伺候着。
本以为,自己处处顺着女儿,她会好起来,可谁知,她却更加严重了。
天天哭诉自己睡不着,浑身疲惫,脑子转不动,
在教室坐着就胸口疼,没法呼吸。
一到晚上都往顶楼跑,在那坐着,一发呆就是好几个小时,
我每天都做噩梦,梦到女儿从顶楼跳了下来。
小刀不离身,情绪崩溃时就割自己的手腕、大腿,
我每次检查她的胳膊,都能看到多出好几条新伤。
我一气之下把她所有能伤害自己的东西都没收了,还断了她的零用钱,
可她却崩溃了,发疯地抓我的头发、掐我的脖子,和我扭打在一起。
看着满眼通红、撕心裂肺怒吼的女儿,我的心痛到了极点。
我每晚都睡不着,生怕女儿的人生就这样毁了。
02
孩子出现抑郁的原因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网上看有关孩子抑郁、双相的视频、直播、文章,报名了线上心理咨询后,我逐渐找到了女儿出现问题的罪魁祸首——
父母永无止境的高期待,以及不良的亲子沟通模式,让女儿一直处在高度精神内耗中。
一直以来,我对女儿的期待和要求就比较高,从她刚出生起,我就开始给她规划人生。
在我的安排下,女儿从3岁开始就上课外班,5岁学小学一年级的课程,6岁接触金融理财课......
从小到大,她的一天都是被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
为了严格规范女儿,我还立下家规,内容全是对女儿的各种要求
为了达到我的标准,女儿一直都很拼命。
可是取得好成绩哪有那么容易,特别是在女儿这种特优班里,哪怕是1分的超越,她都要付出100倍的努力。
进入高中后,女儿跟不上课程,她就开始“打时间战”,把自己关在房间拼命学习,每天都学到凌晨2点。
那时我还沾沾自喜,却不知道她当时的勤奋已经变质。
女儿自己给自己加量,延长学习时间,是不想让我失望,也害怕我的指责。
如果那个时候,我能理解女儿的心理需求,不再去逼迫她,再通过科学的引导方法,帮助女儿调整学习节奏,合理提升,女儿的压力就能得到释放。
但是,我当初所有的心思都在女儿的成绩上,天天要求女儿继续努力。
最终,女儿开始精神内耗、自我攻击,情况愈演愈烈,以至于不堪重负,陷入抑郁,抑郁成疾,转变成了双相情感障碍。
父母意识到了以前错误的教育方式
明白了女儿抑郁的原因,我泣不成声。发誓要好好学习,帮助女儿早日摆脱双相。
03
给女儿心灵赋能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想要养出阳光、健康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放下焦虑,学会给孩子松绑。
一个孩子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不断进步,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所以,身为父母,
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温暖的家庭氛围,正确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在跟孩子相处时,一定要静下心,倾听她的声音,理解
她
的感受,给予
她
足够的关注与尊重,并且要记住以下“
三个禁忌”:
忌讲道理。
忌着急。
忌期待。
同时,请记住以下
5个
正确陪伴孩子的技巧,科学引导孩子走出抑郁情绪。
1.接纳孩子生病的事实
孩子得了抑郁症,我们父母肯定会有焦虑、难过的情绪,这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家长们自己先乱了神,这种焦虑就可能会传递给孩子。
所以,
家长也要调整好情绪和心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才能为孩子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每当自己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深呼吸,告诉自己:我是家庭的定海神针,我要先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看见并了解就是改变的开始。对于父母而言,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先接受、再理解,不要指责和排斥,接纳就是开启治愈的第一步。
2.修复亲子关系
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只有亲子关系好了,教育才有影响力。
这是因为,孩子只有在感受到无条件被爱、被接纳时,才有做事和进取的意愿,才可能走出消极的状态。
在与孩子修复亲子关系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流动。
例如:
可以把家营造成一个爱的港湾,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
每天做点好吃的,分享些愉快的鸡零狗碎的家长里短,聊聊亲朋好友的悲喜故事,谈谈各自小时候的糗事......
当家庭氛围好了,亲子关系融洽了,孩子才会向父母表达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孩子内向的感受。
3.用心陪伴和支持孩子
《朗读者》中,有这样一句话:
“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当孩子抑郁发作时,坐在孩子身边,用手摸摸孩子的头,告诉她:“别怕,爸爸妈妈在呢。”
当孩子什么都不想干时,一起陪着她静静发呆,让她感受到,我们一直在她身边,用心陪伴着她。
让孩子感受到,她对我们很重要。
4.教给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
当孩子情绪比较缓和,能一起平静地沟通讨论时,可以和孩子谈谈面对烦心事情时的具体应对策略。
例如:当孩子心情难过时,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像画画、听音乐、做手工,等等。
也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很难过,可以大声哭出来,或者骂出来,爸爸妈妈不会怪你。”
只要孩子把心中的委屈、不满或难过以安全、健康的形式发泄出来,才能帮助她更好地管理情绪,缓解压力。
5.陪伴孩子多做运动
实验表明,让孩子参与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运动,能降低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减少抑郁、焦虑症状,改善大脑的多种功能。
这是因为,
运动后大脑会产生大量的新生神经细胞,从而降低抑郁情绪。
例如,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打羽毛球、跳舞......
让孩子在汗水中释放压力,感受生命的活力和阳光,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
咨询师在指导母亲该怎么与孩子建立链接
过去,我与女儿相处时,我们的话题总是围绕着学习,对于女儿的想法,我压根不在意。
现在,我明白了该怎么和抑郁的孩子相处,开始努力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认真做一个有智慧、情绪稳定的妈妈。
同时,也把学到的互动方法,随时运用到跟女儿的相处中来。
看到女儿日夜颠倒,我也不像以前那样唠叨个没完,而是温柔地告诉她:
“打游戏也要注意身体,饿了就跟妈妈说,妈妈起床给你做饭。”
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亲子之间的链接,让女儿感受“不管她是什么样,妈妈都很爱她”。
起初,女儿还是不愿意搭理我,但时间久了,她会回答我一声“嗯”。
在随后的日子里,
抛开学习与成绩,我开始仔细观察女儿的特质,她究竟爱好什么,具备哪些闪光点,然后把这些亮点及时反馈给她。
同时,
也让女儿在积极的反馈中,发现自己具备的优势和特质,看到自己的长处,积聚勇气和力量,去应对挑战。在我的肯定下,女儿的能量越来越足,她开始走出房间,愿意跟我们在餐桌上吃饭了。
每天吃完晚饭,她都会跟我们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
久违的亲密,又在我们母女之间升腾起来了。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好
就这样,
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女儿的状态有了非常大的好转,不再吃药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我乘胜追击,决定请个长假带女儿去新疆旅游一趟,散散心。
让女儿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和大地、泥土、空气、阳光产生链接。
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女儿特别激动,还跟我约定说下次想去看看冰山和沙漠。
回到家以后,她不再沉迷手机,黑白颠倒,而是开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每天阅读、学习、运动,偶尔也会和我一起出去逛逛,买点菜、看个电影。
有天,女儿突然打开我的房门,问我:“妈妈,我想去上学可以吗?”
那一刻,我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带着女儿走过这一劫,我想跟家长们说: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家庭是土壤,父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