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记》:从承欢膝下到承欢自我,是亲子关系的救赎之旅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0 浏览量:21
《承欢记》里最精彩的不是爱情甜,而是亲情刀。最成功的莫过于麦承欢和刘婉玉母女之间的拉扯,她追她逃。如女主名字麦承欢一般,女主角从小就背负着父母承欢膝下的期望,29岁以来从没离开过妈妈,没离开过那个弄堂。
无疑女主麦承欢是不缺爱的,相反刘婉玉对她的关注和爱太多太满,让她感到窒息想要逃离。
但在最近播出的剧集中,刘婉玉再次去兴安里,本意是想给孩子送饭吃,缓和一下关系,但是她在女儿开重要会议的时候,因为看到女儿被员工顶撞,为了维护女儿打断会议说:“吃饭了”。这样不分场合的发言和干涉,让员工更加阴阳怪气,麦承欢下不来台,难以服众。随后两人发生了争吵,麦承欢非常气愤的对妈妈说:
妈妈,我以后工作的时候,你能不能不要来了。
我给你报老年大学,学这学那。
我想让你有自己的人生;
我不想让你每天都围着我转;
我想让你自己有事干。
我希望你能把给我的爱和关注,分一点点给小早也行。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年轻人想要空间和自由,妈妈却全心全意想为孩子付出,母爱如栏,是保护也是紧固,刘婉玉并不理解孩子鼓励她追求自我的想法。
我是你妈呀!
我不围着你转,我围着谁转呀!
我关心你还关心错了?
我看你是嫌我多余。
在妈妈的步步紧逼下,麦承欢说出了那句“对,行了吧。”两人不欢而散。
原著里有这么一段文字描写:
麦承欢认为她将届而立之年,生命与生活都应由自己控制,不容他人插手。
母亲寂寞了那么多年,生活枯燥得一如荒原,看到子女的生活丰盛新奇鲜蹦乱跳,巴不得事事加一脚,最想做子女生活中的导演,这样,方可弥补她心中的不足。
上四分之一世纪,麦承欢事事照顾母亲心事,以母亲心愿为依归。
今日,她想先为自己着想。
太多太多次,目前缠着她要钱,要时间,要尊重,要关注。
严格来说,母亲不事生产,专想把生命寄托在子女身上。
以往,承欢总是不舍得同她说:“管你自己的事。”
……
麦承欢的心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麦承欢对母亲刘婉玉的话言听计从,不断妥协自我,选择都是以父母为第一出发点,因为母亲刘婉玉不断干涉自己的婚姻、工作,甚至瞒着麦承欢去筹办了订婚宴,把女儿骗到现场,企图道德绑架她答应订婚,麦承欢在妈妈如围城般的关爱下,发起了反抗,反抗的这个过程虽痛苦,但和父母情绪分离,是向成长的必经之路。
麦承欢也终于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仅要事业独立,更要心理独立。
我们是子女,亦是父母。
是否同刘婉玉一样,希望孩子什么都按自己的意愿来成长。
是否同麦承欢一般,希望父母不要过多干涉自己。
亲子关系为什么越大越差,小时候那个满眼都是妈妈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当孩子关上他们的房门时,妈妈们是否有失落感,我们的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雏鸟离巢,孩子注定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的,如果父母学不会放手,要不孩子永远“长不大”啃老,要不“离家不归”。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父母孩子都是合作关系,每个阶段的合作方式不同而已。
0-6岁:手把手扶着走;这也是父母对孩子影响力最大的时候,孩子从父母身上模仿到最基本的生活技能;6-12岁:手牵手一起走,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知识等快速成长期,父母不再需要手把手,但是给孩子的关爱、陪伴和引导不能少;12-18岁:放开手陪着走,到了青春期,孩子独立性、自主性都大大增强,孩子对外界会有更大的兴趣,父母需要对孩子放手,提升自我,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把手就行。成年后:看他走,父母在变老,孩子的成熟,我们只能看着孩子去走,做他的后盾而不是身上的包袱,要孩子背着我们走。都说为人子女,不感恩的多,成长的真谛在分离,但爱怎么延续值得思考。
抱着想要孩子报恩的心是养不了孩子的,只有在孩子对应的年龄选好对应的合作模式,我们的亲子关系才会融洽,当然,如果你前面做错了,那是要补课的,前一阶段没做好,后一阶段还是要手把手。
麦承欢从承欢膝下到承欢自我的改变,是承欢的自我成长,也是在挽救她和妈妈的亲子关系,一旦刘婉玉学会接受孩子需要独立的事实,尊重子女,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的牵绊,两人的亲子关系会相当融洽。
成长不仅是孩子需要的,我们每个父母也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