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蜇伤险丧命!妈妈一个举动救了3岁女儿
发布时间:2024-09-23 06:34 浏览量:16
在我作为急诊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中,经历过无数紧急情况,但有一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及时就医可能挽救生命的关键作用。这个故事不仅改变了我的行医方式,也让我意识到科普知识的传播有多么重要。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末早晨,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气息。我正在值白班,突然,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她3岁的女儿急匆匆地闯进了诊室。
"医生,我女儿刚才在公园玩的时候被蜜蜂蜇了一下。现在她说嗓子不舒服,我担心会出现过敏反应。"妈妈的声音里充满了焦虑,但她的表述却出奇的冷静。
我不禁对这位妈妈的警觉性感到赞赏。她接着说道:"我看过一篇关于蜜蜂蜇伤后可能出现致命过敏反应的文章,所以一发现异常就立即赶来了。"
我仔细询问了情况,并查看了妈妈手机里拍摄的蜇伤照片。"您处理得很好,"我点头说道,"用公交卡刮出毒刺,然后用冰水冲洗,这些都是正确的做法。"
看到我的反应,妈妈明显松了一口气。我继续解释道:"孩子出现嗓子不舒服可能是全身过敏反应的前兆。虽然目前各项体征正常,但您选择来医院观察是非常明智的。"
我给孩子开了一些外用药,安排她们在留观区等候,并嘱咐护士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
然而,仅仅20分钟后,一个紧急电话打断了我的工作。"刚才那个蜂蜇伤的孩子突然出现了大片疹子,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留观区护士焦急的声音传来。
我立即放下手中的一切,冲向留观区。孩子的情况急转直下:血压测不出,呼吸浅快,全身布满红色皮疹,小脸惨白...这是典型的过敏性休克症状。
"肾上腺素0.3毫克肌注,监护吸氧,通知耳鼻喉科急会诊,做气切准备,开通两条静脉通道扩容..."我迅速下达一系列医嘱,整个抢救室瞬间忙碌起来。
孩子的妈妈站在一旁,攥紧的拳头和被咬破的嘴唇无声地诉说着她内心的恐惧。"医生,我的孩子她...她会没事的对吗?"她颤抖着问道。
"是过敏性休克,"我一边观察监护仪上的数据一边回答,"从发现异常到现在大概过了多久?"
"可能...可能就5分钟吧。"妈妈努力回忆着,"我刚发现她尿湿了裤子,护士就来查看..."
就在这时,这位年轻的妈妈突然盯着我,仿佛想起了什么。她颤抖着手掏出手机,找到一篇收藏的文章。"医生,您看,就是这篇..."
我瞥了一眼,心里一惊——那正是我前段时间写的一篇关于蜂蜇伤急救的科普文章。"对,我记得这篇文章。您的做法很对,我们会尽全力的。请放心。"我安慰道,随即转身继续投入抢救。
紧张的10分钟后,奇迹发生了。孩子慢慢睁开了眼睛,小脸恢复了血色,血压也升到了85/50毫米汞柱。我长舒一口气,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几天后,这对母女再次来到我的诊室,专程来表示感谢。我由衷地告诉她们:"其实真正救了孩子的是您自己。您的警觉性和及时就医的决定,才是挽救孩子生命的关键。"
妈妈却坚持说:"不,是您救了我的孩子。如果不是看过您的文章,我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这件事给了我深深的触动。作为一名医生,我越来越意识到:在很多情况下,生命其实是掌握在患者自己手中的。医生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患者的警觉性、正确的急救知识和及时就医的决定,往往才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著名的急诊医学专家 Peter Rosen 曾说过:"急诊医学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教育公众如何在危急时刻自救。"这句话在那一刻对我有了全新的意义。
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医学科普的重要性。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每年约有62人死于蜂蜇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而在这些案例中,有近40%的患者如果能在症状出现后立即就医,是有很大机会得到挽救的。
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在急诊室里拯救生命,更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这不仅能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还能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
#金秋图文激励赛#同时,这个案例也凸显了患者教育的重要性。
当患者掌握了正确的知识,他们就成为了自己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医务工作者有责任确保公众能获得准确、易懂的医学信息。最后,我想再次强调几点关于蜂蜇伤的急救知识:
立即用针头或卡片刮出毒刺,不要用镊子夹,以免挤压毒囊。
用肥皂水(蜜蜂蜇伤)或食醋(黄蜂蜇伤)擦洗伤处。如果在户外,可用凉水冲洗。
观察是否出现全身症状,如皮疹、恶心呕吐、嗓子发紧、心慌憋气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就医。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类似的紧急情况?你觉得公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急救意识和能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让我们一起为提高公共健康意识贡献力量!
- 上一篇:剽悍老铁:全职妈妈,怎么了?也可以挑战冠军!
- 下一篇:家有儿女丨一家四口亲子头像